接地开关连接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671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主要由连接体所组成,连接体为空心管状,连接体与触头座呈分体结构,连接体两端为接头座,接头座的一端用螺钉固接触指座,接头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电器壳体固定为一体,与电器壳体固定的接头座相邻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操作孔,与操作孔相对的另一侧端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有触指座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通流能力,以适用于额定电流参数较高的组合电器中,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轻省材,加工工序少,强度高、易安装,安全可靠,导电电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地开关连接体
本技术属于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技术背景市场上GIS组合电器中的连接体承受导电杆传各触头电流及支撑各触头座的双重作用,传流的连接体呈长圆柱型实心的铸铝,不但加工困难、耗费材料、强度低、不易安装,而且截面积较小,通流能力低,是额定电流增容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能提高通流能力,以适用于额定电流参数较高的组合电器中,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轻省材,加工工序少,强度高、易安装,安全可靠,导电电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此,本技术主要由连接体所组成,连接体为空心管状,连接体与触头座呈分体结构,连接体两端为接头座,接头座的一端用螺钉固接触指座,接头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电器壳体固定为一体,与电器壳体固定的接头座相邻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操作孔,与操作孔相对的另一侧端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有触指座凹槽。所述的触指座凹槽内设有螺孔。所述的接头座上设有螺孔。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能提高通流能力,以适用于额定电流参数较高的组合电器中,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轻省材,加工工序少,强度高、易安装,安全可靠,导电电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本技术降低了铸造难度,减少了集肤效应,较大的截面积大大提高了通流能力,解决了额定电流增容的瓶颈,额定电流从3150A提升到4000A,更利于产品长期工作状态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中线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主要由连接体2所组成,连接体为空心管状。连接体与触头座呈分体结构。连接体两端为接头座7,接头座的一端用螺钉固接触指座9。接头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电器壳体11固定为一体,与电器壳体固定的接头座相邻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操作孔6,操作孔的作用是方便工具插入该侧接头座拧紧螺钉使连接体与电器壳体固定。与操作孔相对的另一侧端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有触指座凹槽4。所述的触指座凹槽内设有螺孔3。所述的接头座上设有螺孔1、5。上触指座10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体的触指座凹槽内。触指座9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体一端的接头座内。导电杆插8设在触指座内。总之,本技术能提高通流能力,以适用于额定电流参数较高的组合电器中,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轻省材,加工工序少,强度高、易安装,安全可靠,导电电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主要由连接体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连接体为空心管状,连接体与触头座呈分体结构,连接体两端为接头座,接头座的一端用螺钉固接触指座,接头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电器壳体固定为一体,与电器壳体固定的接头座相邻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操作孔,与操作孔相对的另一侧端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有触指座凹槽。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开关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指座凹槽内设有螺孔。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开关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座上设有螺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接地开关连接体,主要由连接体所组成,连接体为空心管状,连接体与触头座呈分体结构,连接体两端为接头座,接头座的一端用螺钉固接触指座,接头座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电器壳体固定为一体,与电器壳体固定的接头座相邻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操作孔,与操作孔相对的另一侧端的连接体侧壁上设有触指座凹槽。本技术能提高通流能力,以适用于额定电流参数较高的组合电器中,还具有结构简单,体轻省材,加工工序少,强度高、易安装,安全可靠,导电电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文档编号H01H1/58GK202307559SQ20112044435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志超 申请人: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