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之乾专利>正文

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005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与旋转体相连接,输出轴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输出轴与旋转体在同一条轴线上,旋转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各在不同圆周上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正向齿圈经偶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反向齿圈经奇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输出轴的间歇转数不同、转向不同,具有自动换向、间隙转数自由调整、传递扭矩大、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矿山、化工等众多恶劣环境,也可应用在汽车、电力、船舶、以及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等的自动换向装置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换向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齿轮来传递动力,自动改变工作机旋转方向的齿式换向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针对中大功率设备的换向问题,目前的通用手段是采用电器自动控制, 其最大缺点是工作不稳定、电器元件易老化、使用寿命短、造价昂贵。其次是电路以及自动控制编程复杂,日常的维护修理等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再者,电器控制普遍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由于齿轮加工工艺相对简单,造价低廉,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同时齿轮传动还具有精确度高、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传递扭矩大、维修维护简便易行等特点,所以该自动换向器主要采用齿轮组件传递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自动换向、传递扭矩大、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对工作环境无特殊要求的齿式自动换向器。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包括支架、圆筒状旋转体、输入轴、 输出轴,旋转体由支架支撑,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与旋转体相连接,输出轴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输出轴轴线与旋转体轴线相重合,旋转体内至少设有两段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各在不同圆周上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正向齿圈经偶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反向齿圈经奇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以使输出轴的转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同或相反,输出轴正、反转的间歇时间与转数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轴的转速,或通过增加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段数及与其配合的齿轮组来解决。—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包括支架、传动轴、输入轴、输出轴, 传动轴由支架支撑,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与传动轴相连接,输出轴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输出轴轴线与传动轴轴线相平行,传动轴上至少设有两段不在同一圆周上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正向齿圈经偶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反向齿圈经奇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以使输出轴的转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同或相反,输出轴正、反转的间歇时间与转数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轴的转速,或通过增加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段数及与其配合的齿轮组来解决。本专利技术中的输入轴可以直接与旋转体或传动轴相连接,也可以经齿轮组与旋转体或传动轴相连接,齿轮组可以采用外啮合式,也可以采用内啮合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相互平行,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分别为一个完整齿圈的一部分,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的组合不大于一个完整的齿圈。本专利技术在输入轴等速旋转状态下,可以使输出轴的间歇时间与转数相同、转向不同;当改变正反向齿圈的齿数比,可以使输出轴输出的间歇时间与转数不同、转向不同,具有自动换向、间隙转数自由调整、传递扭矩大、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等优点, 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矿山、化工等众多恶劣环境,也可应用在汽车、电力、船舶、以及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等的自动换向装置中。附图说明附图是专利技术的示意图,也是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包括支架、圆筒状旋转体、输入轴、 输出轴,旋转体由支架支撑,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与旋转体相连接,输出轴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输出轴与旋转体在同一条轴线上,旋转体内至少设有两个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各在不同圆周上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正向齿圈经偶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反向齿圈经奇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使输出轴的转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同或相反,输出轴正、反转的间歇时间与转数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轴的转速,或通过增加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及与其配合的齿轮组的数量来解决。一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包括支架、传动轴、输入轴、输出轴, 传动轴由支架支撑,其特征在于输入轴与传动轴相连接,输出轴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输出轴轴线与传动轴轴线相平行,传动轴上至少设有两段不在同一圆周上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正向齿圈经偶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反向齿圈经奇数齿轮组与输出轴相连接,以使输出轴的转向与输入轴的转向相同或相反,输出轴正、反转的间歇时间与转数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轴的转速,或通过增加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段数及与其配合的齿轮组来解决。本专利技术中的输入轴可以直接与旋转体或传动轴相连接,也可以经齿轮组与旋转体或传动轴相连接,齿轮组可以采用外啮合式,也可以采用内啮合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相互平行,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分别为一个完整齿圈的一部分,正向齿圈和反向齿圈的组合不大于一个完整的齿圈。如图1所示,一种间歇时间与转数可调的齿式自动换向器,包括输入轴101,旋转体102,输出轴103,主动齿轮1,内齿圈2,正向齿圈3,反向齿圈4,齿轮5、6,齿轮9,输出齿轮7、8,主动齿轮1固定在输入轴101上,内齿圈2及正、反向齿圈3、4与旋转体102为一体,其中内齿圈2与主动齿轮1配合,正、反向齿圈3、4分别通过齿轮5、6、9与输出齿轮7、 8配合,输出齿轮7、8固定在输出轴103上,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体102内设有成对称布置的正、反向齿圈3、4,分别通过齿轮 5、6、9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7、8配合,实现自动换向功能,此不赘述,输入轴101顺(逆) 时针旋转时,输入轴101上主动齿轮1带动内齿圈2转动,使整个旋转体102顺(逆)时针转动,从而旋转体内的正反向齿圈3、4也顺(逆)时针转动,当正向齿圈3通过齿轮5、6与输出齿轮7啮合时,输出轴103顺(逆)时针旋转,此时反向齿圈4及与其配合的齿轮9、输出齿4轮8处于分离状态;当反向齿圈4通过齿轮9与输出齿轮8啮合时,输出轴103逆(顺)时针旋转。而正向齿圈3及与其配合的齿轮5、6、和输出齿轮7处于分离状态。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旋转体102内设有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各在不同圆周上成对称布置的正反向齿圈3、4,分别通过齿轮5、6、9与输出轴103上的输出齿轮7、8配合,使输出轴 103的转向与输入轴101相同或相反。附图2与附图1的不同在于,附图2中主动齿轮1与旋转体102为外齿啮合,附图 1为内齿啮合,其余结构相同此不赘述。附图3与附图1、2的不同在于,附图1、2所示正、反向齿圈在旋转体内成对称布置,而齿轮组在同侧;附图3所示为正、反向齿圈在旋转体一侧,而齿轮组成对称布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同上,此不赘述。附图4与附图2的区别是取消了附图2中的旋转体102,取而代之的是附图4中传动轴102,从动齿轮2,从动齿轮2与正反向外齿圈3、4固定在传动轴102上,其余结构与附图2相同此不赘述,其用传动轴代替旋转体,主动齿轮固定在输入轴上,与从动齿轮配合, 从动齿轮与正、反向齿圈固定在传动轴上,正、反向齿圈分别通过齿轮组与输出齿轮配合, 输出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正、反向齿圈在传动轴的不同圆周上,分别通过不同的齿轮组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配合,实现自动换向功能。其原理与方案一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传动轴上设有圆心在同一条轴线上,各在不同圆周上的正反向齿圈,分别通过不同的齿轮组与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配合,使输出轴的转向与输入轴相同或相反。本专利技术中的传动轴每旋转一周,输出轴输出的正转、反转次数与传动轴设置的正反向齿圈及与其配合的齿轮组数量有关,假设传动轴上设有η个正反向齿圈、η组与正反向齿圈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之乾
申请(专利权)人:刘之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