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袋式电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87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从气体中清除灰尘等悬浮物或微小颗粒的装置。它由金属滤袋1和电极5共同组成,滤袋为管状,前端开口、后端闭合,电极从滤袋内穿过,与滤袋同轴向。它克服了现有的布袋式除尘器和管式电除尘器的缺陷,不仅能承受300℃以上的高温,而且能对进入滤袋中的灰尘等颗粒产生综合处理作用,使除尘效率大大提高,达到99.9%以上,清灰过程亦简便易行。经它处理后的烟气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排放标准。它不仅可用于烟气的处理,还可用于其它废气的处理。(*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从气体中清除灰尘等悬浮物或微小颗粒的装置。在许多工业废气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如工业炉窑排放的烟气中就含有许多烟尘颗粒,通常达到200mg/Nm3以上),在排放过程中要将这些微小的固体颗粒与气体分离,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对废气的除尘一般采用布袋式除尘的方法,即在排气管道中设置以棉、麻、尼龙等纤维制作的滤袋进行除尘;也有采用管式电除尘的方法,即在排气管道中设置以金属制作的电极进行除尘。布袋除尘的缺陷是排气阻力较大且只能在130℃以下工作,而大多数的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掺入大量的冷空气,以致烟气处理量增加数倍、能源消耗增多;管式电除尘虽能承受较高的温度,但其除尘效率受到烟气处理量的制约(一般只能达到95%左右),尤其是对于直径在1μm以下的微粒更难于去除,依然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耐高温且除尘效果好的除尘器。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如下除尘器由金属滤袋和电极共同组成,滤袋为管状,前端开口、后端闭合,电极从滤袋内穿过,与滤袋同轴向。电极采用十字交叉排列的鱼骨针型。电极极针的纵向排列距离为自前而后逐步增大。附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及在排气管道中的安装示意图。附图2.除尘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3.电极的俯视图。附图4.电极的纵向排列示意图。本技术将布袋式除尘器与电除尘器相结合,采用金属制作的滤袋取代棉、麻等制品,既能使滤袋的耐高温能力大大提高(达300℃以上),同时又可作为电除尘器的另一极。即本技术采用金属纤维烧结或编织成滤网,再用其制作成管状的滤袋1;为增加滤袋的刚性、使之不变形,可沿滤袋的周边设置横向或轴向的加强筋;滤袋的后端(此处为沿排气方向定义的后端,在附图中为滤袋的上端)呈闭合状,可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成端盖2固定在滤袋上,也可采用滤网直接闭合、但在其上加装绝缘体以供电极穿越或固定;滤袋的前端(此处为沿排气方向定义的前端,在附图中为滤袋的下端)呈开口状,可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成法兰盘状的端口3,端口的开口部位与滤袋相连接、盘边部位与排气管道的筒体4相连接,亦即排气管道中待处理的烟气只能从端口的开口处进入滤袋内,经过处理后再从滤网的小孔重新进入排气管道;电极5与滤袋同轴向,从滤袋内穿过,以位于滤袋的中心为佳,电极的一端可通过绝缘材料制作的连接件6固定在排气管道的筒体上、另一端可直接固定在滤袋上端,电极的形状类型不限,采用现有的圆型、星型、鱼骨针型等均可;电极的一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滤网则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为进一步提高电除尘的效率,本技术还将电极的结构改进为十字交叉的鱼骨针型,即电极上横向设置的极针7不是只按同一方向排列,而是呈十字形交叉排列,这样可以在滤袋的径向和轴向均适当增加极针的排列密度而又不会引起极针放电时的相互干扰,使对烟尘颗粒的荷电能力大大加强。极针的纵向排列密度也可采取不等距离的排列,自前而后(即附图中的自下而上)距离逐步增大,即在滤袋的前端极针排列间距应较稠密,而在滤袋的后端极针排列间距可逐渐稀疏。这是因为待处理的废气在滤袋中自前而后(自下而上)流动,在滤袋的前端烟尘颗粒含量很高,为使其尽快荷上电,因此极针要稠密,而在滤袋的后端烟尘颗粒含量已较低,因此极针可相对稀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待处理的废气进入装有除尘器的排气管道筒体中,从滤袋前端的端口进入滤袋中,然后再经过滤网的小孔出去,重新进入排气管道的筒体中;除尘器对进入滤袋中的烟尘颗粒产生综合处理作用,即电极和滤网之间由于放电而产生的静电场对烟尘颗粒的吸附作用以及滤网本身对烟尘颗粒的过滤作用;经过这种综合处理后排出的气体已成为净化气,其中所含的烟尘颗粒已微乎其微,尤其是对直径在1μm以下的微粒亦能大量去除,除尘率达到99.9%以上。对本技术进行清灰的过程亦很方便,可采用反吹法(如附图中所示)、敲击(振动)法等使滤网上附着的烟尘颗粒脱落至筒体底部,集中清除。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金属滤网和电极可采用耐腐蚀性高的不锈钢丝或铜丝制作,金属丝的直径为6~10μm左右,制成的滤网孔径为20~40μm,滤袋可做成圆管或方管状,根据烟气处理量决定其口径D和长度L,电极的心杆直径d′大约为滤袋直径D的1/100,电极的极针长度d大约为滤袋直径D的1/10~1/20,极针的排数n大约为滤袋长度L与直径D之比(L/D)的3~4倍,极针之间的距离h自下而上逐步增大,上一排极针之间的距离hn大约为下一排极针之间的距离hn-1与心杆直径d′之和。从以上的叙述可知,本技术克服了现有的布袋式除尘器和管式电除尘器各自的缺陷,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它不仅能承受较高的温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清灰过程亦简便易行。经它处理后的烟气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排放标准。它不仅可用于烟气的处理,还可用于其它废气的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滤袋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由金属滤袋(1)和电极(5)共同组成,滤袋为管状,前端开口、后端闭合,电极从滤袋内穿过,与滤袋同轴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袋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电极(5)采用十字交叉排列的鱼骨针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袋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电极极针(7)的纵向排列间距为自前而后逐步增大。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从气体中清除灰尘等悬浮物或微小颗粒的装置。它由金属滤袋1和电极5共同组成,滤袋为管状,前端开口、后端闭合,电极从滤袋内穿过,与滤袋同轴向。它克服了现有的布袋式除尘器和管式电除尘器的缺陷,不仅能承受300℃以上的高温,而且能对进入滤袋中的灰尘等颗粒产生综合处理作用,使除尘效率大大提高,达到99.9%以上,清灰过程亦简便易行。经它处理后的烟气达到国家要求的环保排放标准。它不仅可用于烟气的处理,还可用于其它废气的处理。文档编号B03C3/017GK2381394SQ9922900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7日专利技术者袁保宁, 罗涌, 刘德彰, 苏明旭 申请人:无锡东雄重型电炉有限公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袋式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由金属滤袋(1)和电极(5)共同组成,滤袋为管状,前端开口、后端闭合,电极从滤袋内穿过,与滤袋同轴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保宁罗涌刘德彰苏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东雄重型电炉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