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组件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4365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7:04
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用以分配多个零组件于一收纳区。分配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具有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的基座、设置于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之间的第三轨道及动力单元。输送机构连接于第一轨道的入口端,第一轨道的出口端及第二轨道的入口端彼此间错开设置,第二轨道的出口端接近收纳区。动力单元连接第三轨道,以驱动第三轨道选择性地连通第一轨道的出口端或第二轨道的入口端。藉此,利用单一动力单元即可完成零组件补料、送料等工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组件分配装置
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轨道分段来依序分配零组件出口的零组件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既有的螺丝分配装置,例如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似69258号,其系揭示一种 「螺丝全自动包装机改良」,主要于螺丝整列轨道的近末端处侧边系设有长孔及透孔,可供计数气压缸调整固定位置并令计数气压杆得以穿置入整列轨道中,俾可配合整列轨道末端的闸门气压缸设置,而令闸门气压缸及计数气压缸间的螺丝空间可被限定而予以计数,达到快速、准确分装螺丝的目的者。惟,上述装置为整列轨道配置,故须先利用两个汽缸来形成收纳预排出包装的螺丝数量的间距,如此一来,不但螺丝输送制程更加复杂,多个汽缸的设置将可能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缘是,本技术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将输送零组件的轨道分段设置,以利用单一动力单元依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推动动力单元,继而连续完成零组件起始进料、下料包装、补料的工序,以利于计数零组件封装数量。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用以分配多个零组件于一收纳区,分配装置包括至少一输送机构;一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轨道及至少一第二轨道,输送机构连接于第一轨道的入口端,第一轨道的出口端及第二轨道的入口端彼此间错开设置,第二轨道的出口端接近收纳区;至少一第三轨道,设置于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之间;以及一动力单元,连接于第三轨道,以驱动第三轨道选择性地连通第一轨道的出口端或第二轨道的入口端。综合上述,本技术关于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将输送螺丝的轨道分段设置,当第三轨道连接第一轨道时,对应第三轨道的挡止结构具有阻挡该些螺丝的效果。另外,依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而推动动力单元,所述第三轨道会衔接第二轨道,通过上述分段输送过程,可继而连续完成螺丝起始进料、下料包装、补料的工序,以利于计数螺丝封装数量。再者,利用单一动力单元即可完成上述工序,藉此可能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零组件分配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零组件分配装置的螺丝输送于第一路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零组件分配装置的螺丝输送于第二路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零组件分配装置的第二挡止部使用状态的局部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分配装置1011传动单元102 基座10211第一倾斜面1022 第二轨道10222 第二凹槽103动力单元10311第三倾斜面1032 凹陷部104第二挡止部10411 第一端105固定件107 第一遮板100 螺丝300封装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有提及数量或其类似者,除非另作说明,否则本技术的应用范畴应不受其数量或其类似者的限制。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揭露一种零组件分配装置10,用以分配多个零组件100于一收纳区200,分配装置10包括一输送机构101、一基座102及一动力单元103。补充说明一点,本技术除了可输送的零组件指的是螺丝100,此外还可进行输送钢珠、弹珠或其类似者等制程。此外,本技术的动力单元103为一种汽缸,此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实施型态,但动力单元103也可为油压缸、马达或电磁阀等驱动源,并不限制于此。输送机构101具有一传动单元1011,该等螺丝100收纳于输送机构101内,输送机构101具有一传动单元1011,传动单元1011设有至少一输送轨道1012,所述传动单元1011 将相邻该等螺丝100逐一排列输送至输送轨道1012上(如图2)。基座102具有一第一轨道1021及一第二轨道1022,传动单元1011的输送轨道 1012连接于第一轨道1021的入口端,第一轨道1021的出口端及第二轨道1022的入口端彼此间错开设置,第二轨道1022的出口端接近收纳区200。本实施例的第一轨道1021与第二轨道1022平行且交错设置为较佳的实施型态,然而第一轨道1021与第二轨道1022偏斜交错设置也是可具体实施,只要可让待送对象(如螺丝)可循输送路径下滑至收纳区200即可,相对设置位置并不限制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更包含至少一第三轨道1031,第三轨道1031设置于第一轨道1021101输送结构 1012输送轨道 1021第一轨道 10212第一凹槽 10221第二倾斜面 1023 穿口 1031第三轨道 10312第三凹槽 1033第一挡止部 1041 凹口 10412第二端 106传感器 108第二遮板 200收纳区及第二轨道1022之间,动力单元103连接于第三轨道1031,以驱动第三轨道1031选择性地连通第一轨道1021的出口端或第二轨道1022的入口端,意指当螺丝100进料时,动力单元103机械作动至预定进料位置以使第三轨道1031连接第一轨道1021 ;若进行螺丝100 送料至收纳区200的工序时,动力单元103则机械作动至预定送料位置以使第三轨道1031 连接第二轨道1022,以利进行该等螺丝100后续输送。其中,第一轨道1021连接于第三轨道1031规划为一第一路径(图未标号),第三轨道1031连接于第二轨道1022规划为一第二路径(图未标号)。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103沿着垂直第一路径的方向可作动地设置于第一轨道 1021及第二轨道1022之间,例如倘若第一路径为纵向,动力单元103则可循横向作动,用以相异轨道的衔接,以利进行螺丝输送工序。然而,动力单元103较佳地是沿着垂直第一路径的方向作动,但实际上只要动力单元103行进方向与第一路径交错即可,便能达到相同输送效果。参考图4,并配合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轨道1031具有第一挡止部1033及第二挡止部104,第一挡止部1033靠近第一轨道1021的出口端,以于第三轨道 1031受驱动而连通第二轨道1022的入口端时,由第一挡止部1033挡止第一轨道1021的出□端。第二挡止部104设于远离第一轨道1021的基座102上,且位于第二轨道1022的一侧,第二挡止部104靠近第二轨道1022的入口端,以于第三信道1031受驱动而连通第一轨道1021的出口端时,由第二挡止部104挡止第二轨道1022的入口端。第二挡止部104 中间设有一凹口 1041,凹口 1041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0411及一第二端10412,本实施例还包含至少一固定件105,固定件105可为螺丝或插销等组件。固定件105穿过凹口 1041, 且可调整地设置于基座102上,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固定件105在凹口 1041的位置,可控制后续每单一次数输送至收纳区200的螺丝100数量。举例来说,倘若固定件105固设于第一端10411时,容许二个螺丝100相继排列在动力单元103的第三轨道1031 ;若固定件105固设于第二端10412时,容许一个螺丝100 排列在动力单元的第三轨道1031,所以通过调整固定件105的位置,便可有效控管螺丝100 每单一次数的送料数目。然而,可依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柱
申请(专利权)人:泰金宝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泰金宝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