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雪峰专利>正文

水上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439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3:33
一种水上救生舱,其整体呈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和充气层,所述中空层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底部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包括多个叠置设置的横向环形气囊及纵向贯通横向环形气囊的纵向环形气囊,所述纵向环形气囊与横向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所述水上救生舱中部的两个横向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接两个横向环形气囊的拉链,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上救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遇险人员逃生的水上救生舱
技术介绍
在水上作业、运输,特别是航海作业中,由于气候条件,经常会遇到各类触礁、撞船、风暴或机械故障等意外原因导致沉船事故,现在的救生设备中,救生艇等因体积较大, 造价较高等原因,导致中小船只较少配备,而配备较多的是救生衣,救生圈等救生用具,但救生衣、救生圈在风浪较大,温度较低的海上,很难维持逃生者最低生存要求,救生艇与救生阀等设备在海洋中,极易倾覆,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遇险人员。进一步的,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骨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衬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的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他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他们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造价低廉、安全可靠的水上救生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舱,其整体呈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和充气层,所述中空层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底部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包括多个叠置设置的横向环形气囊及纵向贯通横向环形气囊的纵向环形气囊,所述纵向环形气囊与横向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所述水上救生舱中部的两个横向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接两个横向环形气囊的拉链。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充气层底部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横向环形气囊与纵向环形气囊内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将横向环形气囊与纵向环形气囊隔成多个腔体,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单向阀为薄膜,薄膜覆盖在连通孔上。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充气层上部设置有外界与中空层相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过气不过水的半透膜。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中空部在通气孔位置设置有开合通气孔的通气阀。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设置拉链的两个横向环形气囊之间还设有尼龙搭扣。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还设有防弹纤维层,防弹纤维层包覆在充气层外侧。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中空层与充气层的内外壁的材料为涂有合成橡胶或硅胶的尼龙、PVC, PE复合膜、TPU薄膜或TPU复合膜。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充气层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充气层内气体进行抽取或者添加的过气口。作为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GMDSS。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水上作业、运输出意外事故、或者海啸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者可以直接迅速打开水上救生舱的拉链露出开口,进入到中空层,并将开口封闭,将自身固定在固定装置上,之后往充气层充气,充气层一方面可以将逃生者保护起来,避免外部物体的冲撞,另一方面使整个水上救生舱漂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溺水,逃生者固定在水上救生舱的底部使整体的救生装置位于不倒状态,可以免受自身翻转的伤害,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水上救生舱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水上救生舱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中空层;2-充气层;21-横向环形气囊;22-纵向环形气囊; 3-单向阀;4-拉链; 5-隔离层;6-通气孔;7-通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参照附图1,附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上救生舱,其整体呈类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1和充气层2,所述中空层1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1底部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2包括多个叠置设置的横向环形气囊21及纵向贯通横向环形气囊21的纵向环形气囊22,所述纵向环形气囊22与横向环形气囊21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3,所述水上救生舱中部的两个横向环形气囊2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个横向环形气囊21的拉链4。所述中空层1可以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的尺寸,既能满足人体方便进入,又能保证人在里面有足够的站立或坐立空间,在中空层1内可以设置适合人体舒服坐的人体型凹坑,中空层1底部设置有固定人体位于底侧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为安全带或其他绑带,人体进入中空层1后,将自己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整个水上救生舱呈不倒的状态。采用相互层叠的横向环形气囊21,层叠后整体为类球形,各层横向环形气囊21之间可以采用黏结等固定在一起,纵向环形气囊22绕横向环形气囊21的经线路径一周,并将横向环形气囊21分隔成两个气囊,纵向环形气囊22与每个横向环形气囊21都设有连通孔,并依靠一个单向阀3控制进气,首先往纵向环形气囊22内冲入高压气体,由于纵向环形气囊22内的压力大于横向环形气囊21内的压力,固气体推开单向阀3,并充入横向环形气囊21内,如果纵向环形气囊22的压力小于横向环形气囊21的压力时,由于单向阀3的作用,横向环形单向气囊内的气体就不会传至纵向环形气囊22内。纵向环形气囊可以设置在环形气囊内部或者外部,本技术不限制纵向环形气囊的位置,只需纵向气囊与环形气囊相连接,实现本技术目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环绕横向环形气囊21径线路径的纵向环形气囊22,本技术不限制横向环形气囊21和纵向环形气囊22的数量。其中,在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个横向环形气囊21之间设置拉链4,拉开拉链4后逃生者即可进入中空层1,而在两个横向环形气囊21充气后,互相挤压,可以防止水漏入中空层 1,其中,可以在充气层2的内部贴覆粘结片,进一步防水。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层2底部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本技术的水上救生舱可以从外部人为的充气,也可以在充气层2内放置气体发生器;人为充气可以通过所述充气层2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充气层2内气体进行抽取或者添加的过气口对充气层2进行充气及抽气。未充气时,可将固定装置从拉链4 口翻出,之后逃生者固定在固定装置上,按压气体发生器,整个横向环形气囊21与纵向环形气囊22充气,将逃生者拉入水上救生舱。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防弹纤维层,防弹纤维层包覆在充气层外侧。防弹纤维的强度比钢铁高15倍,它不易吸水且在水中不易老化,在苛刻环境如低温海水中可保持性能稳定,因此是用于海上环境的理想材料。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浮力,与传统钢铁吊索相比,采用防弹纤维的吊索重量要轻90%。采用防弹纤维可以有效的防止海上其他物质对海上救生舱的撞击,可以设置成球体包覆在整个充气层2的外侧,内层起到支撑作用,外侧起到防护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环形气囊21与纵向环形气囊22内设置隔离层5,隔离层5 将横向环形气囊21与纵向环形气囊22隔成多个腔体,所述隔离层5上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3。在横向环形气囊21和纵向从其气囊内设置隔离层5,隔离层5上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设有单向阀3,使得整个水上救生舱被分为多个小腔体,当一个腔体漏气时,可以最小限度的减少漏气的腔体数量,即使在海啸或者海上被损坏某个腔体后,依然可以实现水上救生舱的基本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3为薄膜,薄膜覆盖在连通孔上,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温雪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