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3308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现有技术中采用多条皮带轮配合的方式,存在翻转次数多、设备利用率低、产量小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呈上下分布且竖向投影部分重叠的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均包括设在机架两侧的多根呈水平纵向设置的导轮轴,每根导轮轴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主导轮,位于同一侧的主导轮上依次绕置一闭合链条,从而形成两根闭合链条,两闭合链条间设有多个与闭合链条活动连接的茶叶斗,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与所述茶叶斗配合使用的翻转机构,茶叶通过翻转机构实现在所述传动机构间的一次转运,既达到翻转和彻底干燥茶叶的目的,又最大限度的减少茶叶被转运并坠落翻动的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茶机械,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摊青是茶叶炒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露天采摘的新鲜茶叶由于天气、储藏等因素造成干燥度差距大,而茶叶的炒制对茶叶原料的干燥度统一性要求较高,所以茶叶在炒制前必须经过摊青过程,并且摊青过程的温度严格控制在40°C以下,一方面,通过翻动堆积在一起的茶叶,对其进行完整彻底的干燥,另一方面,茶叶在摊青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翻动,防止茶叶受损。现有技术中,摊青机一般采用多条不通透的皮带呈Z形的输送方式,每条皮带只有上层皮带面起到运输作用,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同时不同皮带之间的转运导致茶叶要经受多次坠落翻动,影响茶叶质量,为了保证茶叶受烘烤的时间,必须减慢皮带的运行速度,也限制了茶叶的加工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摊青效率和质量的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一种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呈上下分布且竖向投影部分重叠的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所述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均包括设在机架两侧的多根呈水平纵向设置的导轮轴,每根导轮轴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主导轮,位于同一侧的主导轮上依次绕置一闭合链条,从而形成两根闭合链条,两闭合链条间设有多个与闭合链条活动连接的茶叶斗,所述机架上设有两个与所述茶叶斗配合使用的翻转机构。在本方案中,设于两侧的链条对茶叶斗两端起到承托和带动作用,确保茶叶斗的稳定运转,茶叶斗通过所述翻转机构实现在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间的转运,既达到翻转和彻底干燥茶叶的目的,又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茶叶被转运并坠落翻动的次数,通过链条将同一传动机构中的主导轮依次绕置起来,实现链条的循环运转,两个翻转机构分别与上传动机构和下传动机构的茶叶斗依次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架上与茶叶斗相配合的翻转轮和位于所述翻转轮下方的茶叶槽,所述的翻转轮轮面中部设有一与茶叶斗配合使用且口宽底窄的凹槽,所述的翻转轮连接在所述链条与所述茶叶槽之间的支架上,所述的茶叶槽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在本方案中,当茶叶斗运行至翻转轮处时,茶叶斗侧壁陷入凹槽中并被翻转,凹槽两侧槽壁起到限位作用,稳定茶叶斗翻转,位于翻转轮下方的茶叶槽接收茶叶斗中落下的茶叶,实现茶叶翻转,有利于茶叶均勻摊青,提高摊青效率,所述茶叶槽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设计可以确保茶叶完全跌入下层传送机构的茶叶斗上。作为优选,所述的茶叶斗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孔,茶叶斗通过所述固定孔可转动且依次紧密连接在所述链条上,所述的茶叶斗表面设有均勻分布的透气孔,所述茶叶斗依靠自身的重力,在通过链条的任意环节时,都能使茶叶斗保证水平状态,确保茶叶不从茶叶斗中漏出,且依次紧密排列的茶叶斗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在转运过程中从茶叶斗间的缝隙中撒出,所述茶叶斗上的透气孔可以有效增加干燥效率,节省时间和降低能耗。作为优选,所述的茶叶槽底部设有呈一定角度放置的缓冲板,当茶叶在转运坠落过程中,起到减小冲击力的作用,确保茶叶不受损伤,同时也降低了茶叶下落的速度,有利于将茶叶均勻分摊在下层茶叶斗上,提高摊青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机构直线工作段上设有辅助导轮,增加链条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因链条振动导致茶叶洒落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气孔半径为0. 5mm 2. 5mm,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的透气通孔尺寸,使茶叶传送斗既能有效防止茶叶从透气通孔中散落,又能最大限度的增加通透率,方便水汽的散发,节省摊青环节的时间。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下两套传动机构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茶叶在摊青过程中只进行一次转运,既满足了茶叶需要翻转均勻干燥的目的,也使茶叶在摊青过程中的翻转次数降到最低,避免了因翻转次数过多而影响茶叶炒制质量情况的发生,同时采用茶叶斗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在保证茶叶受烘烤的时间的前提下,提高了设备运行速度,并且通过茶叶斗上的通透孔,增加了通透率,方便水汽的散发,节省了摊青环节的时间,既有效增加了茶叶的加工量,也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茶叶槽截面示意图3为茶叶槽俯视示意图;图4为主导轮、链条和茶叶斗连接示意图;图5为茶叶斗示意图;图6为翻转机构示意图;图7为翻转轮和茶叶槽作用示意图中1、支架,2、上传动机构,3、茶叶斗,4、翻转机构,5、主导轮,6、链条,7、下传动机构,8、导轮轴,9、翻转轮,10、茶叶槽,11、凹槽,12、固定孔,13、透气孔,14、缓冲板,15、辅助导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茶叶摊青机双层输送装置,由支架1组成,所述支架1上设有呈上下分布且竖向投影部分重叠的上传动机构2和下传动机构7,所述上传动机构2和下传动机构7均包括设在机架两侧的多根呈水平纵向设置的导轮轴8,每根导轮轴8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主导轮5 (如图4所示),同一侧的所有主导轮5上依次绕置一闭合链条6,从而形成两根闭合链条6,两闭合链条6间设有多个与闭合链条6活动连接的茶叶斗3,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茶叶斗3配合使用的翻转机构4 (如图6所示)。设于两侧的链条6对茶叶斗3两端起到承托和带动作用,确保茶叶斗3的稳定运转,茶叶斗3通过所述翻转机构4实现在上传动机构2和下传动机构7间的转运,既达到翻转和彻底干燥茶叶的目的,又最大限度4的减少了茶叶被转运并坠落翻动的次数,通过链条6将同一传动机构中的主导轮5依次绕置起来,实现链条6的循环运转;所述的翻转机构4包括固定在支架1上与茶叶斗3相配合的翻转轮9和位于所述翻转轮9下方的茶叶槽10,所述的翻转轮9轮面中部设有一与茶叶斗3配合使用且口宽底窄的凹槽11,所述的翻转轮9连接在所述链条6与所述茶叶槽10之间的支架1上,所述的茶叶槽10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如图2所示),所述茶叶槽10上口宽度大于所述茶叶斗3宽度,所述茶叶槽10下口宽度小于所述茶叶斗3宽度;当茶叶斗3运行至翻转轮9处时,茶叶斗3侧壁陷入凹槽11中并被翻转(如图7所示),凹槽11两侧槽壁起到限位作用,稳定茶叶斗3翻转,位于翻转轮9下方的茶叶槽10接收茶叶斗3中落下的茶叶,实现茶叶翻转,有利于茶叶均勻摊青,提高摊青效率,所述茶叶槽10上大下小的漏斗状设计可以确保茶叶完全跌入下层传送机构的茶叶斗3上;所述的茶叶斗3两端各设有一固定孔12,茶叶斗3通过所述固定孔12可转动的且依次紧密连接在所述链条6上,所述的茶叶斗3表面设有均勻分布的透气孔13 (如图5所示),所述茶叶斗3依靠自身的重力,在通过链条6的任意环节时,都能使茶叶斗3保证水平状态,确保茶叶不从茶叶斗3中漏出,且依次紧密排列的茶叶斗3可以有效防止茶叶在转运过程中从茶叶斗3间的缝隙中撒出,所述茶叶斗3上的透气孔13可以有效增加干燥效率,节省时间和降低能耗;所述的茶叶槽10底部设有呈一定角度放置的缓冲板14 (如图3所示),当茶叶在转运坠落过程中,起到减小冲击力的作用,确保茶叶不受损伤,同时也降低了茶叶下落的速度,有利于将茶叶均勻分摊在下层茶叶斗3上,提高摊青效率;所述的传动机构直线工作段上设有辅助导轮15,增加链条6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因链条6振动导致茶叶洒落的情况发生。在具体操作中,为选择透气孔尺寸,本专利技术通过此方案实施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求绍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