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2880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装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胎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卸架,设置有第一卡脚和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卸架,设置有第二卡脚和第二定位螺栓;调节杆,其一端固连到第二卸架,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卸架的底板上;附加固定装置,用于在调节杆的长度调节为适当长度时,对其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用于卡在轮辋上的锁键槽,所述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用于压紧胎边座圈。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轮胎装配装置,能够大幅度缩短轮胎损坏时的更换时间,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装配装置,尤其涉及铲运机等车辆的轮胎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铲运机是ー种能综合完成挖土、运土、卸土、填筑、整平的机械,广泛应用于地面、 井下矿山,尤其在大型的地面、井下矿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铲运机轮胎是铲运机的主要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铲运机行驶的安全性、 稳定性以及经济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轮胎早期损坏的现象较为普遍,正确合理地使用轮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对行车安全性以及降低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铲运机轮胎的主要损坏形式有胎面磨损、帘线松散或折断、帘布脱层、鼓包、胎面与胎体脱胶以及由上述结果引起的胎体破裂。导致轮胎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压不足或轮胎超载铲运机轮胎长期在气压不足的情况下行驶,会加速胎体的疲劳损坏,造成外胎体破裂,引起胎面严重磨损。当出现轮胎气压低于设定值前轮550千帕(5. ^ar)、后轮350 千帕(3. 5bar)这种情况时,轮胎来回碾压,导致胎囊擦伤,胎侧变形较大,使两胎件接触发生摩擦,两胎侧鼓包,最终导致轮胎损坏。2、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也是造成轮胎损坏的主要原因。由于铲运机的全部重量由轮胎来承受,铲运机在铲装时方法不对造成轮胎打滑,导致在巷道内积水,主巷道运输时洒落的矿块,铁屑及其他杂物都有可能进入外胎,最终也导致轮胎漏气。3、车桥平衡不良电动铲运机前桥固定,后桥摆动+/-8度,摆动架是铲运机为了适应采场路面不平情况,增加机器在装载或运输工作中的稳定性而设计的一种摆动机构。后车架通过摆动架的枢纽装置与摆动架铰接,并使后车架与后桥之间保证足够的摆动空间,机器在不平路面通过时,后桥通过摆动架能相对后车架摆动,从而使机器在后桥摆动时仍能保持正常的位置,这也构成导致轮胎破损的原因。由于作业现场一般较狭窄,轮胎损坏后更换比较困难,且由于缺乏专门的设备,需耗费较多人工。由此,导致设备停机时间过长,影响整个生产进度。因此,在轮胎损坏时,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更换,损坏设备本身,同时导致设备停机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够更方便、高效地更换轮胎的轮胎装配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轮胎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卸架,设置有第一卡脚和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卸架,设置有第二卡脚和第二定位螺栓;调节杆,其一端固连到第二卸架,另一端搭接在所述第一卸架的底板上;附加固定装置,用于在调节杆的长度调节为适当长度时,对其进行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用于卡在轮辋上的锁键槽, 所述第一定位螺栓和第二定位螺栓用于压紧胎边座圈。并且,所述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均包括L型主体和卡脚螺栓,L型主体构成为L型挂钩,且L型主体上部的侧面焊接有螺母,卡脚螺栓与该螺母结合,平行于L型主体的长边, 并且所述第一卸架和第二卸架上分别形成有贯通孔,以使所述L型主体穿过。并且,当所述L型主体的短边卡在轮辋上的锁键槽时,转动所述卡脚螺栓,使卡脚螺栓端部压紧第一卸架和第二卸架的上表面。并且,所述卡脚螺栓由上到下分为螺杆、螺帽部和顶针。并且,所述第一卸架设有形成有螺纹孔的第一定位螺栓连接座,所述第二卸架设有形成有螺纹孔的第二定位螺栓连接座,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一定位螺栓连接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定位螺栓与所述第二定位螺栓连接座螺纹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定位螺栓与第二定位螺栓分别包括螺杆、螺帽部和顶针。并且,所述第一卸架上设有用于微调第一定位螺栓连接座位置的第一微调装置, 所述第二卸架上设有用于微调第二定位螺栓连接座位置的第二微调装置。并且,所述调节杆由两个以上的相互隔开且平行的长杆构成,或者由形成有长条状通孔的板材构成。并且,所述附加固定装置包括锁紧螺母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卸架的底板向上突出,并穿过任意两个长杆之间的空隙或者穿过调节杆的长条状通孔,所述锁紧螺母在所述调节杆上方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结合,以固定所述调节杆。并且,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调节杆之间还设有压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轮胎装配装置,能够大幅度缩短轮胎损坏时的更换时间,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一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为轮胎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轮胎的装配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装配装置的装配状态的正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装配装置的装配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定位螺栓的示意图;图6是卡脚的示意图;图7是第一卸架的示意图,(a)为纵截面图,(b)为俯视图;图8是第二卸架的示意图,(a)为纵截面图,(b)为俯视图;图9是装配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轮胎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轮胎的装配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轮胎系统由以下部件組成轮胎、轮辋(即轮胎底座)、轮辋凸缘、0型圈、锁键、轮胎充气阀、胎边座圈(也称胎边底座、胎边座)、锁紧环(即锁环)。装配轮胎时最关键的是如何把锁紧环装入固定的锁环槽,这是设计的重心,围绕这重心,利用锁键的位置,考虑ー对卡脚,卡在锁键槽的位置,同时用定位螺栓来压住胎边座圏,通过调节螺栓的长短来实现压紧和松动,使锁紧环有装配的空间,从而使锁紧环进入固定的锁环槽。根据轮胎锁键位置及尺寸,可得出定位螺栓及卡脚的基本尺寸。接着,可根据定位螺栓、卡脚的基本尺寸,设计用于固定定位螺栓和卡脚的机械结构。该结构可设计成定长度(长度不可调节)的。但是,优选地,可以设计为可伸縮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装配装置包括第一卸架10、第二卸架20、调节杆30、卡脚40、定位螺栓50以及锁紧螺母60。第一卸架10上设置有一个卡脚40和ー个定位螺栓50。第二卸架上20上也设置有一个卡脚40和ー个定位螺栓50。调节杆30连接第一卸架10和第二卸架20。调节杆30可以以预定长度固连(例如,焊接)到第一卸架10和第二卸架20,从而构成一个定长度的轮胎装配装置。优选地,调节杆30—端固连(例如,焊接)到第二卸架20,另一端可移动地搭接到第一卸架10,通过附加固定装置来固定其位置。该附加固定装置例如为锁紧螺母60,对此将在后面描述。图5是定位螺栓的示意图,图6是卡脚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定位螺栓包括螺杆53、螺帽部M和顶针55。顶针55用来顶住胎边座圏。当位置调整好以后通过螺帽部M和螺杆53来调整顶针55的松紧程度。再结合图3,所述第一卸架10和第二卸架20分别设有定位螺栓连接座90。该定位螺栓连接座90可包括基座91和与其焊接在一起的六角螺母92。优选地,可以在第一卸架10和第二卸架20上分別设置用于微调定位螺栓连接座90位置的微调装置。该微调装置可以构成为在卸架上形成与所述基座91紧密配合的孔或者凹槽,通过手动在该孔或者凹槽中移动基座91而微调定位螺栓连接座90位置。当然,该微调装置还可以采用滚珠丝杠等各种已知方式,对此不再赘述。如图6所示,卡脚40包括L型主体41和卡脚螺栓42。L型主体41构成为L型挂钩,包括短边411和长边4111。优选地,L型主体41可以呈弯曲的板材状。L型主体41上部的侧面焊接有螺母46,卡脚螺栓42与该螺母46结合,且平行于L型主体41的长边4111。 可以在L型主体41的长边4111的上部一侧焊接连接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绍元李大宽王永碧王巧兰刘崇军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