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2059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方式,该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包括位于电池片正面具有正面主电极,位于电池片背面具有与正面主电极对应的背面主电极,所述正面主电极为分布在电池片正面并贯穿到电池片背面的多个导电点。该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最大限度减小受光面积浪费以及方便电池片之间进行串焊的优点,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
,涉及太阳能转换电能技术,尤其涉及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片是一种能把接收到的太阳光转换为电能的器件,通常是由晶体硅制造得到的薄片。就外观而言,当前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有以下三种规格边长125mm xl25mm,采用2 条主栅线(又叫主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片;边长156mm χ 156mm,采用2条主栅线的太阳能电池片;边长156mm χ 156mm,采用3条主栅线的太阳能电池片。而且,用于收集电荷的主栅线分布于电池片100的正反面。如果正面有2条正面主栅线10,则背面对应位置也有2条背面主栅线20 ;如果正面有3条正面主栅线10,则背面对应位置也有3条背面主栅线20.如附图说明图1-1,图1-2所示。众所周知,太阳能电池片所产生的电能与它所接收到的阳光成正比。也就是说,太阳能电池片所产生的电能与受光面积成正比。那么如图1-1,图1-2中所示的电池片,正面的3条正面主栅线10会覆盖3%的受光面积,如果去除这3条正面主栅线10,电池的输出功率将会提高3%。事实情况也正是这样。单片的太阳能电池片所产生的电能有限,要想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必须将太阳能电池片进行串联形成太能电池组件,如图2所示,即一片电池片100的正极(即背面主栅线)要与另外一片电池片100的负极(即正面主栅线)连接起来,以此类推,把许多电池片串联成一长串。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条导电焊带400都折成“Z”形,一半焊接在一片电池片 100的背面主栅线上,另外一半焊接在另外一片电池片100正面主栅线上,如此反复。这种结构方式的缺点有两个,一是宝贵的电池片受光面被正面主栅线占去3%左右,另外一个缺点是电池片串焊工艺比较复杂,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自动化焊接处理的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该太阳能电池片能最大限度减小受光面积的浪费以及方便电池片之间进行串焊,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位于电池片正面具有正面主电极,位于电池片背面具有与正面主电极对应的背面主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主电极为分布在电池片正面并贯穿到电池片背面的多个导电点。在本技术中,所述导电点由分布在电池片上的穿孔及填充在穿孔中的导电金属浆料构成。3所述导电点为导电圆点。所述背面主电极为多个导电块。所述电池片背面具有导电金属层,所述导电点与导电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间隙。所述导电点和导电块的数目相同,分布方式为纵向间隔交错排列,并且所述电池片旋转180°后,导电块的位置对应电池片未旋转时导电点的位置。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实现两个相邻电池片间只要用无折弯的直导电焊带就可以实现电池片的直线串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正面主电极设计成贯穿电池片的多个导电点,一方面可以使电池片正面的遮光面大大减小,减小了受光面的浪费;另一方面将电池片的正面主电极引到电池片背面,这样的电池片的两个主电极(正极和负极)均位于电池片背面,使得电池片成为背接触形式,方便了电池片的串焊。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多个前述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电焊带串焊组成,所述导电焊带在相邻电池片的背面连接该相邻电池片的正面主电极和背面主电极。为避免短路发生,所述导电焊带与电池片背面的导电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隔膜。以上就是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它们具有最大限度减小受光面积浪费以及方便电池片之间进行串焊的优点,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1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图1-2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串及组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3-1为本技术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示意图;图3-2为本技术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反面示意图;图4为图3-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1,图3-2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位于电池片 100正面101具有正面主电极,位于电池片100背面具有与正面主电极对应的背面主电极。 其中,正面主电极为均勻分布在电池片100正面101并贯穿到电池片100背面102的多个导电点200。这些导电点200由均勻分布在电池片上的穿孔201及填充在穿孔201中的导电金属浆料202构成。在本技术中,导电点200为导电圆点。而背面主电极为多个导电块 300。另外,电池片100背面102具有导电金属层,为防止短路,导电点200应与导电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间隙。为了实现两个相邻电池片间只要用无折弯的直导电焊带就可以实现电池片的直线串联,本技术中,导电点200和导电块300的数目相同,分布方式为纵向间隔交错排列,并且所述电池片旋转180°后,导电块300的位置应对应电池片未旋转时导电点200的位置。再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多个前述电池片100通过导电焊带400串焊组成,导电焊带400为未弯曲的直导电焊带。导电焊带400在相邻电池片的背面连接该相邻电池片的导电点200(即正面主电极)和导电块300(即背面主电极)。为避免短路发生,导电焊带400与电池片100背面102的导电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隔膜500。通过上述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如下优点a.减小了太能能电池片正面受光面的浪费,提高了受光面积。b.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只是简单的直线形焊接,焊带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折弯,减少工艺的复杂性,操作简单。c.焊带之间没有交叉重叠,平整性好,没有接触应力,降低电池片破损率。d.由于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低成本,大规模自动化作业生产。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位于电池片正面具有正面主电极,位于电池片背面具有与正面主电极对应的背面主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主电极为分布在电池片正面并贯穿到电池片背面的多个导电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点由分布在电池片上的穿孔及填充在穿孔中的导电金属浆料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点为导电圆点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主电极为多个导电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背面具有导电金属层,所述导电点与导电金属层之间具有绝缘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点和导电块的数目相同,分布方式为纵向间隔交错排列,并且所述电池片旋转180°后,导电块的位置对应电池片未旋转时导电点的位置。7.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电焊带串焊组成,所述导电焊带在相邻电池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承周戴军徐龙熊哲昱王宏军
申请(专利权)人:捷策节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