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1748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光学元件(45)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有向下模(20)上供给熔融玻璃(41)的工序和使用上模(10)以及下模对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在上模(10)上设置有用于在玻璃光学元件上形成定位用的突起(44)的凹部(13)。凹部(13)的表面包括形成有针对熔融玻璃(41)的保护膜(15)的第一区域(13R1)和没有形成保护膜(15)而使上模(10)露出的第二区域(13R2)。在对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中,在熔融玻璃(41)进入凹部(13)之后,通过以熔融玻璃的一部分不与第二区域(13R2)接触的状态对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来在玻璃光学元件上形成定位用的突起(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形成有定位用的突起的。
技术介绍
玻璃光学元件是通过在成型金属模具(上模以及下模)对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来制造的。通常,在成型金属模具的成型面上预先形成针对熔融玻璃的保护膜(参照美国专利第7713630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6/0130522号说明书、日本特开 2002-255568号公报、以及美国专利第5964916号说明书)。参照图20以及图21,对使用上模110以及下模120的一般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0是表示一般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 21是放大表示图20中的被XXI线所包围的区域的剖面图。如图20所示,上模110具有平坦的下端面111、被凸设成球面状的成型面112、 以及沿成型面112的周围间歇地凹设的多个凹部113。在下端面111、成型面112、以及凹部113的各表面上预先形成有针对熔融玻璃141的保护膜115 (参照图21)。凹部113被用于在玻璃光学元件上形成定位用的突起。该突起在将玻璃光学元件安装在基板等上时被使用。下模120具有平坦的上端面121、以及被凹设成球面状的成型面122。在上端面121 以及成型面122的各表面上也预先形成有针对熔融玻璃141的保护膜125(参照图21)。在上模110以及下模120准备好之后,向下模120上供给熔融玻璃141。熔融玻璃141通过上模110以及下模120在高温的大气中被加压(图20所示的状态)。如图21所示,熔融玻璃141在成型面112以及成型面122之间摊开,并且进入凹部113内。熔融玻璃141通过上模110以及下模120散热(去热)。通过熔融玻璃141固化,能够获得具有突起144的玻璃光学元件145。根据在玻璃光学元件145上形成的突起144的大小及形状,来设定凹部113的大小及形状。存在凹部113的开口小,并且凹部113的深度深的情况(纵横尺寸比大的情况)。 此时,难以遍及凹部113的表面的整体来形成保护膜115。如图21所示,在凹部113的表面上形成有形成了保护膜115的区域113R1、和没有形成保护膜115而使上模110的表面直接露出的区域113R2。在熔融玻璃141通过上模110以及下模120被加压时,熔融玻璃141被向区域 113R2推压。通过熔融玻璃141固化,熔融玻璃141与区域113R2熔接。从而促进区域113R2 的氧化,在区域113R2容易产生脱模不良等。以区域113R2为起点,上模110开始恶化,从而上模110的耐用时间缩短,进而玻璃光学元件的生产率下降。这与将用于形成定位用的突起的凹部设置于下模的情况相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在成型金属模具的凹部内存在未形成保护膜的区域,也能通过抑制该区域中的氧化,来使玻璃光学元件的生产率提尚。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是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准备上模以及下模的工序、向上述下模上供给熔融玻璃的工序、以及使用上述上模以及上述下模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在述上模或上述下模上设置有用于在上述玻璃光学元件上形成定位用的突起的凹部。上述凹部的表面包括形成有针对上述熔融玻璃的保护膜的第一区域、和没有形成上述保护膜而使上述上模或上述下模露出的第二区域。在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中,在上述熔融玻璃进入上述凹部内之后,通过以上述熔融玻璃的一部分不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状态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在上述玻璃光学元件上形成定位用的上述突起。优选为,在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中的上述熔融玻璃的上述一部分不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状态,能够通过调整上述熔融玻璃的粘性获得。优选为,在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中的上述熔融玻璃的上述一部分不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状态,能够通过调整上述上模以及上述下模的对上述熔融玻璃的加压量获得。优选为,在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加压成型的工序中的上述熔融玻璃的上述一部分不与上述第二区域接触的状态,能够通过调整上述凹部的深度获得。优选为,在上述上模或上述下模上设置有多个上述凹部。优选为,将上述凹部设置于上述上模。通过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光学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如下的即便在成型金属模具的凹部内存在未形成保护膜的区域,也能通过抑制该区域中的氧化而使玻璃光学元件的生产率提高。对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形态以及优点,可根据与附加的附图关联而理解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来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步骤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第三步骤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第四步骤的剖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ν线包围的区域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安装到基板上之前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中的玻璃光学元件安装到基板上之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其他方式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1是放大表示图10中的XI线包围的区域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4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5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16是表示基于实施方式1进行的实验1 3中所使用的上模、凹部以及下模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实验1中的设定条件的图。图18是表示实验2中的设定条件的图。图19是表示实验3中的设定条件的图。图20是表示一般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中的一个工序的剖面图。图21是放大表示图20中的XXI线包围的区域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的说明中,提及个数、量等时,除了有特别记载,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不定义限定于该个数、量等。在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的说明中,存在对于同一部件、相当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序号,重复的说明不再反复的情况。只要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对各实施方式所表示的结构以及各实施例所表示的结构进行适当组合使用。(实施方式1) 参照图1 图5,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玻璃光学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基于所谓的液滴法,具有步骤STl ST4(第一步骤 第四步骤)。图1 图4是分别表示步骤STl ST4的剖面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4中的V线包围的区域的剖面图。(步骤STl)参照图1,准备上模10、下模20、喷嘴30以及熔融玻璃40。在喷嘴30的上方设置有储存熔融玻璃40的熔融炉(未图示)。通过加热装置(未图示)加热喷嘴30。熔融炉内的熔融玻璃的一部分从喷嘴30内通过并被输送到喷嘴30的下端,作为熔融玻璃41从喷嘴30的下端露出。熔融玻璃41由于表面张力而滞留于喷嘴30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嶋亮介富阪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