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1673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包括地热能交换系统、补水定压系统、水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并形成回路,两套补水定压系统分别与地热能交换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控制系统与地热能交换系统相连,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参数采样系统和阀门控制系统,所述负载热交换系统包括用户使用终端、负载分水器、负载集水器、闭式冷却塔和负载水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的冷却塔可以调节地下散热量与散冷量的平衡避免地下温度上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尤其适合打井位置比较紧张的区域,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连接管道上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水及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在现有的技术中能源问题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趋势。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包括地下水、 地下岩土或地表水等),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装置。在我国长江三角地区系统的夏季冷负荷一般比冬季热负荷大,且夏季使用时间长,造成对地下散热量远大于散冷量,因此导致了地下散热量与散冷量的不平衡,地下温度上升,影响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散热,从而影响到系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地下散热量与散冷量的平衡避免地下温度上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尤其适合夏季的空调负荷和空调时间远大于冬季的供暖负荷和供暖时间的南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包括地热能交换系统、补水定压系统、水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接并形成回路,两套补水定压系统分别与地热能交换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控制系统与地热能交换系统相连,其中所述的水源热泵机组由两台并联的带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构成,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且蒸发器和冷凝器经由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一个回路;所述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地下水式地埋管、源水分水器、源水集水器、除砂器、电子水处理仪和源水水泵,地下水式地埋管由多个下端开有流水孔的地埋管并联组成,所有地埋管采用同程式连接,用于集水的地下水式地埋管通过管道与源水集水器相连接,源水集水器与除砂器相连,除砂器与电子水处理仪相连,电子水处理仪与源水水泵相连,源水水泵与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分水的地下水式地埋管与源水分水器的一端相连,源水分水器的另一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直接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参数采样系统和阀门控制系统,参数采样系统采集源水集水器、源水分水器的温度信号后,参数采样系统通过传感器和阀门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阀门控制系统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与地热能交换系统的源水集水器和源水分水器相连接的管道上。机组运行时,通过控制系统使得在夏季时水源热泵机组系统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与源水集水器、源水分水器连接管道上的阀门开启或关闭。所述补水定压系统包括加药装置、补水箱、补水泵和定压罐,加药装置与补水箱相3连,补水箱通过两套相并联的补水泵与定压罐相连并形成回路;所述负载热交换系统包括用户使用终端、负载分水器、负载集水器、闭式冷却塔和负载水泵,用户使用终端由多个水循环风机盘管换热器并联组成,所有盘管换热器采用同程式连接,最后通过管道分别与负载集水器的一端和负载分水器的一端连接,负载集水器的另一端与负载水泵相连,负载水泵与水源热泵机组相连接,负载分水器的另一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直接相连接,闭式冷却塔入水口与负载集水器相连,出水口与负载水泵相连;闭式冷却塔(也叫蒸发式空冷器或密闭式冷却塔)是将管式换热器置于塔内,通过流通的空气、喷淋水与循环水的热交换保证降温效果。由于是闭式循环,其能够保证水质不受污染,很好的保护了主设备的高效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外界气温较低时,可以停掉喷淋水系统,起到节水效果。 地源热泵技术基本原理地源热泵热水机组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媒介,通过吸收地下深处的能源 (如地下水或地下土壤),或通过风机盘管(夏季和春秋季节)中吸收空气中的能量,再经压缩机压缩制热后,通过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水,来制取热水,热水通过水循环系统送入室内进行采暖或直接用于热水供应。夏季则通过把室内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热水中,从而把室内温度降低。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的冷却塔可以调节地下散热量与散冷量的平衡避免地下温度上升,保证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尤其适合打井位置比较紧张的区域,控制系统能自动控制连接管道上阀门的开启或关闭。附图说明图1是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工艺流程图图中1、地下水式地埋售;2、源水集水器3、源水分水器4、负载集水器5、负载分水器6、水源热泵机组7、源水水泵8、负载水泵9、用户使用终端10、加药装置11、补水箱12、补水泵13、定压罐14、闭式冷却塔15、控制系统16、除砂器17、电子水处理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热水及空调系统,包括地热能交换系统、补水定压系统、水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15和负载热交换系统,水源热泵机组6的两端分别与控制系统15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接并形成回路,两套补水定压系统分别与地热能交换系统和负载热交换系统相连,控制系统15与地热能交换系统相连,其中所述的水源热泵机组6由两台并联的带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构成,水源热泵机组6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并且蒸发器和冷凝器经由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连接构成一个回路;所述地热能交换系统包括地下水式地埋管1、源水分水器3、源水集水器2、除砂器16、电子水处理仪17和源水水泵7,地下水式地埋管1由多个下端开有流水孔的地埋管并联组成,所有地埋管采用同程式连接,用于集水的地下水式地埋管1通过管道与源水集水器2 相连接,源水集水器2与除砂器16相连,除砂器16与电子水处理仪17相连,电子水处理仪 17与源水水泵7相连,源水水泵7与控制系统15相连,用于分水的地下水式地埋管1与源水分水器3的一端相连,源水分水器3的另一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直接相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5包括参数采样系统和阀门控制系统,参数采样系统采集源水集水器2、源水分水器3的温度信号后,参数采样系统通过传感器和阀门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阀门控制系统设置在水源热泵机组6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与地热能交换系统的源水集水器 2和源水分水器3相连接的管道上。机组运行时,通过控制系统15使得在夏季时水源热泵机组系统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与源水集水器2、源水分水器3连接管道上的阀门开启或关闭。所述补水定压系统包括加药装置10、补水箱11、补水泵12和定压罐13,加药装置 10与补水箱11相连,补水箱11通过两套相并联的补水泵12与定压罐13相连并形成回路;所述负载热交换系统包括用户使用终端9、负载分水器5、负载集水器4、闭式冷却塔14和负载水泵8,用户使用终端9由多个水循环风机盘管换热器并联组成,所有盘管换热器采用同程式连接,最后通过管道分别与负载集水器4的一端和负载分水器5的一端连接,负载集水器4的另一端与负载水泵8相连,负载水泵8与水源热泵机组相连接,负载分水器5的另一端与水源热泵机组直接相连接,闭式冷却塔14入水口与负载集水器4相连, 出水口与负载水泵8相连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源水水泵7通过加压,使地下水通过地下水式地埋管1流到源水集水器2中,然后通过除砂器16进行一次过滤(粗过滤),去除水中形状比较大的杂质, 然后再通过电子水处理仪17进行二次过滤(细过滤),去除水中一些微生物等较小的杂质, 并使处理过后的地下水达到可以作为换热介质的标准,并根据实际需求送达到水源热泵机组6,水源热泵机组6再将热水通过负载分水器5输送到每个用户使用终端9。负载水泵8通过加压,使在用户使用终端9热量释放完的冷水流到负载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好为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