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和/或静电抗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1168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1)的抗震装置(10),所述部件(1)在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之间可枢转地安装在腔室(1A)内。所述部件(1)在极部(4、6)之间自由地安装在所述腔室(1A)内,所述极部(4、6)与所述部件(1)相区别并且位于所述腔室(1A)的附近,所述装置(10)包括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端部(2)以保持所述第一端部(2)仅贴靠第一极部(4)的机构,以及用于朝向第二极部(6)吸引所述第二端部(3)的机构,所述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所述吸引机构为磁性和/或静电性质,并且能够沿轴向(D)在止动构件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钟表部件的抗震装置,所述钟表部件由至少部分可导磁 /透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和/或由至少部分导电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其中所述部件可枢转地安装在位于所述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腔室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用于保护钟表部件的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所述钟表部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用于保护钟表部件的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所述钟表部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导电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磁性和/或静电枢转组件(枢轴,pivot),包括由以下材料制成的钟表部件即,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或者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至少部分导电或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钟表机芯,所述钟表机芯包括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 和/或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磁性和/或静电枢转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钟表,所述钟表包括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钟表机芯,和/或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和/或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磁性和/或静电枢转组件。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机械、尤其是钟表学领域,对于所述领域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
技术介绍
钟表学技术采用传统的方案来确保钟表部件例如摆轮的抗震功能。这些方案是基于具有抗震功能的部分的弾性和粘弾性特性,以及基于抗震装置和待保护部件之间的机械摩擦。传统的抗震装置的特征尤其在于加速阈值——在该加速阈值以下抗震装置不发生变形——以及在震动之后沿径向使所述部件重新对中的功能,这种功能不是很精确。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如下-确保在震动之后精确地沿径向重新对中。-实现与机械摩擦无关的抗震方案,机械摩擦的缺陷是在正常操作期间,即在没有任何震动的情况下,降低了部件的效率/品质因数。SIEMENS AG名下的德国专利1211460是已知的,其公开了ー种由销钉形成的部件,所述销钉与插入外部管形磁体的内部管形磁体成一体。所述外部管形磁体可在与这两个磁体同轴的筒(cartouche)内在一端相对于邻接的支承表面以及在另一端相对于被套管保持的弹簧移动。所述部件还在与所述套管成一体的心轴上沿轴向被引导。在每个轴向端,所述部件包括用于由内部磁体形成的易碎陶瓷芯部的保护性护套。用于引导枢转的机构通过所述内部和外部两个管形磁体之间的协作来形成。但是,将部件保持在第一极部上并不等同干支承,这是因为在所述部件与内部管形磁体之间经由凸缘和两个护套之一而具有连接。因此,此专利中的所述部件相对于由内部管形磁体形成的第一极部是不自由的,而仅相对于由外部磁体形成的第二极部是自由的。VLADIMIR JAGMANN名下的另ー专利DE19854063A1是已知的,其公开了ー种由漂浮在两个极部之间的可磁化材料制成的部件,所述两个极部产生总是在重力的垂直方向上的磁场,工作方向总是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保护部件、尤其是钟表部件的构造,所述部件可枢转地安装在保持机构之间并且与所述保持机构接触或者不接触。主要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的移动性(mobility),所述保持机构的常规操作位置是稳定平衡的位置,所述保持机构可以在由震动产生的強烈加速的作用下相对于ー个结构移动,从而维持所述部件及其环境的完整性。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的抗震装置,所述部件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和/或由至少部分导电的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其中所述部件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部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腔室内,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侧,所述抗震装置一方面包括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端部以保持所述第一端部贴靠第一极部的机构,另一方面包括在第二极部附近的用于朝向所述第二极部吸引所述第二端部的机构;一方面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机构以及另一方面用于吸引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机构能够沿轴向在止动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极部和所述第二极部与所述部件相区別(distinct from),并且均位于所述腔室的周边或附近,并且均由至少部分磁性或者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材料制成,和/或由至少部分起电的或者至少部分导电的材料制成;所述部件在所述极部之间自由地安装在所述腔室内,以便仅在所述极部之一附近停靠在支承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特征,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用于阻尼所述极部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的运动的机构,和/或用于使所述极部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弾性返回的机构, 所述阻尼机构和/或所述弹性返回机构设置为在震动的情况下吸收传递给所述极部的能量,以及在所述震动之后使所述极部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返回到在所述震动之前所占据的稳定平衡的位置。良好的定位和定中心是通过磁性或静电カ建立的,而不是通过弹性返回力。在ー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提出基于磁性相互作用为钟表部件例如摆轮轴制造抗震系统。对于典型的钟表尺寸/规格和使用市售的微磁体,可以产生大于重力和运行期间施加在部件上的カ矩的磁性力。由磁性力控制的系统预期将能够在震动之后精确地返回其磁性平衡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上述类型的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的抗震装置,所述部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侧,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相距一段气隙距离的第一极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极部的第二表面,所述气隙距离比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距离大确定的操作间隙的值,其中所述磁性极部均设置为被所述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或第 ニ端部之ー发射的磁场吸引,或者产生吸引所述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ー的磁场,并且其中,所述磁场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具有不同的強度,以便在这两个端部处施加在所述部件上的磁性吸引力具有不同的強度,从而经由这两个端部之一吸引所述部件仅与所述极部的所述表面之一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第一极部和所述第二极部均能够在两个止动构件之间的腔室内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上述类型的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的抗震装置,所述部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导电的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两侧,所述抗震装置包括相距一段气隙距离的第一极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极部的第二表面,所述气隙距离比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中心距离大确定的操作间隙的值,其中所述磁性极部均设置为被所述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一发射的静电场吸引,或者产生吸引所述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之一的静电场,并且其中,所述静电场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具有不同的強度,以便在这两个端部处施加在所述部件上的静电吸引力具有不同的強度,从而经由这两个端部之一吸引所述部件仅与所述极部的所述表面之一直接或间接接触;所述第一极部和所述第二极部均能够在两个止动构件之间的腔室内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磁性和/或静电枢转组件,其包括钟表的部件以及包括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所述部件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或者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处由至少部分导电的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钟表机芯,其包括至少ー个上述类型的抗震装置,和/或至少 ー个上述类型的磁性和/或静电枢转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ー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1.09 EP 10190511.51.一种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1)的抗震装置(10),所述部件(1)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和/或由至少部分导电的或者至少部分起电的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部件(1)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部件(1)的第一端部( 和第二端部( 之间的腔室(IA)内,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一端部( 和第二端部C3)两侧,所述抗震装置(10) — 方面包括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端部O)以保持所述第一端部( 贴靠第一极部的机构, 另ー方面包括在第二极部(6)附近的用于朝向所述第二极部(6)吸引所述第二端部(3)的机构;一方面用于吸引所述第一端部O)的所述机构以及另一方面用于吸引所述第二端部 (3)的所述机构能够沿轴向(D)在止动构件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极部(4)和所述第二极部 (6)与所述部件(1)相区別,并且均位于所述腔室(IA)的周边或附近,并且均由至少部分磁性的或者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材料制成,和/或由至少部分起电的或者至少部分导电的材料制成;所述部件(1)在所述极部(4、6)之间自由地安装在所述腔室(IA)内,以便仅在所述极部(4、6)之一附近停靠在支承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抗震装置(10)包括用于阻尼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的运动的机构,和/或用于使所述极部(4、6) 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弾性返回的机构,其中所述阻尼机构和/或所述弹性返回机构设置为在震动的情况下吸收传递给所述极部G、6)的能量,以及在所述震动之后使所述极部 (4,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返回到在所述震动之前所占据的稳定平衡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至少所述第一极部(4)或所述第二极部(6)包括引导机构(14;16),所述引导机构(14;16)设置为在发生震动的情况下给予所述部件(1)的強烈加速作用下通过沿轴向(D)滑动与包含在所述装置(10)中的互补的固定引导机构(15;17)协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抗震装置(10)包括用于阻尼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的运动的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为在震动的情况下吸收传递给所述极部G、6)的能量,以及在所述震动之后使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返回到在所述震动之前所占据的稳定平衡的位置;所述阻尼机构是粘滞摩擦类型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抗震装置(10)包括用于阻尼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的运动的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为在震动的情况下吸收传递给所述极部G、6)的能量,以及在所述震动之后使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返回到在所述震动之前所占据的稳定平衡的位置;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在相关的所述极部(4、6)和止动构件(42、44)之间的可压缩流体,所述止动构件G2、44)限制所述极部(4、6)朝所述部件(1)的相反侧的行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抗震装置(10)包括用于阻尼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的运动的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为在震动的情况下吸收传递给所述极部G、6)的能量,以及在所述震动之后使所述极部G、6)中的至少ー个或者每ー个返回到在所述震动之前所占据的稳定平衡的位置;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可变形的形状记忆震动吸收器03、对),所述可变形的形状记忆震动吸收器(23、24)设置为消散来自震动的动能以及在震动之后恢复初始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可变形的形状记忆震动吸收器Q3J4)由固定到机板(30)或桥夹板(31)的弹性臂(50)形成,所述弹性臂(50)包括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在至少ー个接触表面上贴靠支承宝石G6)的凸形拱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震装置(10),其特征在干,所述运动阻尼机构包括托座 (40,44)在其中自由滑动的块(41、45),所述托座(40,44)和块(41,45)共同保持宝石(18、 19),所述宝石(18、19)包括所述部件(1)的所述第一端部( 或第二端部(3)的凹形的支承表面(18A、19A),所述宝石(18、19)停靠在ー个所述极部(4、6)上,所述ー个所述极部 (4,6)继而贴靠能够与一个所述可变形的形状记忆震动吸收器(23、24)协作的支承宝石 (43、4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保护钟表的部件(1)的抗震装置(10),所述部件(1)在第一端部( 和第二端部C3)处由至少部分可导磁的或者至少部分磁性的材料制成,其特征在干,在所述第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马莱夏D·萨尔其
申请(专利权)人:蒙特雷布勒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