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046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圆形光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光学仪器中光路上的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包括底平面、上斜面、侧斜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平面和上斜面从而组成扇形结构的侧圆弧面;所述底平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槽和右槽,上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上槽;所述的左槽与侧斜面的夹角为α=60~70°,侧斜面与上斜面的夹角为β=130~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35%宽可见视角,高光增益效果,而且具有柔光效果,避免由光面光源产生的光学不均性,起到节能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圆形光学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光学仪器中光路上的光学扇形折射棱镜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使用的光学镜大多是利用光学全反射与折射效果,对平面散射光进行一定程度的聚合,其亮度效果差,而且没有对全反射的光进行回收利用,能源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扇形折射棱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包括底平面、上斜面、侧斜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平面和上斜面从而组成扇形结构的侧圆弧面;所述底平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槽和右槽,上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上槽;所述的左槽与侧斜面的夹角为α =60 70°,侧斜面与上斜面的夹角为β =130 140°。所述的左槽长度略小于右槽。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35%宽可见视角,高光增益效果,而且具有柔光效果,避免由光面光源产生的光学不均性,起到节能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为底平面;2为上斜面;3为侧斜面;4为侧圆弧面;5为左槽;6为右槽; 7为上槽。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平面1、上斜面2、侧斜面3,以及连接底平面1和上斜面2从而组成扇形结构的侧圆弧面4 ;底平面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槽5和右槽6,左槽 5长度略小于右槽6,上斜面2的中部开设有上槽7 ;最佳实施时,左槽5与侧斜面3的夹角为a =60°,侧斜面与上斜面的夹角为β =135°。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得到至少在二维方向产生光线折射,以便产生良好的聚光现象,并且具有节能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包括底平面、上斜面、侧斜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平面和上斜面从而组成扇形结构的侧圆弧面;所述底平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槽和右槽,上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上槽;所述的左槽与侧斜面的夹角为α =60 70°,侧斜面与上斜面的夹角为β =130 1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槽长度略小于右槽。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圆形光学
,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光学仪器中光路上的光学扇形折射棱镜,包括底平面、上斜面、侧斜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底平面和上斜面从而组成扇形结构的侧圆弧面;所述底平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左槽和右槽,上斜面的中部开设有上槽;所述的左槽与侧斜面的夹角为α=60~70°,侧斜面与上斜面的夹角为β=130~140°。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有35%宽可见视角,高光增益效果,而且具有柔光效果,避免由光面光源产生的光学不均性,起到节能作用。文档编号G02B5/04GK202330748SQ20112040035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冬保 申请人:池州九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保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九华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