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元件的卷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10463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12:47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的卷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将中心管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一端粘结为一体;②在第一反渗透膜片上铺设第一导流组件;③在前述的第一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二反渗透膜片;④在第二反渗透膜片上布置第二导流组件;⑤在前述的第二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三反渗透膜片;⑥在第三反渗透膜片上铺设第三导流组件;⑦涂胶后转动中心管进行卷制;⑧卷制完毕后用胶带包覆,得到反渗透膜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每块反渗透膜片通过胶粘剂直接连接到中心管上,连接力更加牢固,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水过滤时整体稳定性提高,从而延长使用期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元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反渗透膜元件依据形状及制作方法可分为卷式、管式、板式及中空纤维式, 其中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具有水流分布均勻、耐污染程度高、更换费用低、外部管路简单、易于清洗维护保养和设计自由度大等许多优点,成为目前主要膜元件结构形式。它由多叶膜袋组成,每一叶膜袋由两片正面相背的反渗透膜片、置于反渗透膜片间的产品纯水导布和放置在反渗透膜片表面的原水导流网组成,该膜袋三边用胶粘剂密封,第四边开口于有孔的产水收集管上。反渗透膜片正面夹层之间形成进水流道,反面夹层之间形成产生流道。类似的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020550655. 3的中国技术专利《布水均勻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授权公告号为CN201799221U),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010154507. 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申请公布号为CN101838033A)。为满足反渗透膜原居的设置要求,卷制反渗透膜元件时,三层反渗透膜片中第一层和第二层反渗透膜片与中心管是直接粘接的,而第三层反渗透膜片则只是与其他两层反渗透膜片相粘接,而与中心管没有直接相粘接的情况,这样反渗透膜片整体稳定性较差,抗压能力较弱,使整体使用寿命降低,制约了整个反渗透膜元件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片设置牢固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稳定性佳、抗压能力强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 提供一中心管,该中心管具有开设于管壁上的径向进水孔及开设于端部的轴向出水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将中心管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一端粘结为一体;②在第一反渗透膜片上铺设第一导流组件,该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纯水导布及铺设于第一纯水导布上的第一原水导流网,该第一原水导流网长度等于四分之三第一纯水导布的长度,前述的第一纯水导布在四分之一长度处形成第一对折部并覆盖于第一原水导流网上,并且,前述的第一对折部靠近中心管布置;③在前述的第一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二反渗透膜片,该第二反渗透膜片长度等于前述的第一对折部并靠近中心管布置;④在第二反渗透膜片上布置第二导流组件,该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由两个第二对折部对折而成的第二纯水导布及位于对折后第二纯水导布内的第二原水导流网,该第二原水导流网长度等于前述第二反渗透膜片长度,也等于二分之一的第二纯水导布长度,并且,前述第二纯水导布的对折处靠近中心管布置;⑤在前述的第二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三反渗透膜片,该第三反渗透膜片长度等于前述的第二反渗透膜片并靠近中心管布置;⑥在第三反渗透膜片上铺设第三导流组件,该第三导流组件包括第三纯水导布及铺设于第三纯水导布内的第三原水导流网,该第三原水导流网长度等于四分之三第三纯水导布的长度,前述的第三纯水导布在四分之一长度处形成第三对折部并位于第三原水导流网下,并且,前述的第三对折部靠近中心管布置;⑦在第一导流组件、第二反渗透膜片、第二导流组件、第三反渗透膜片及第三导流组件靠近中心管的端部均涂胶,并转动中心管进行卷制;⑧卷制完毕后用胶带包覆,得到反渗透膜元件。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反渗透膜片长度大于第一纯水导布的长度。这样胶带包覆时只与第一反渗透膜片有粘接关系,保证水流能全部通过反渗透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每块反渗透膜片通过胶粘剂直接连接到中心管上,连接力更加牢固,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水过滤时整体稳定性提高,从而延长使用期限。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卷制时的结构布置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1、反渗透膜片、原水导流网及纯水导布。中心管1具有开设于管壁上的径向进水孔11及开设于端部的轴向出水孔12,反渗透膜片由第一反渗透膜片21、第二反渗透膜片22、第三反渗透膜片23组成。原水导流网由第一原水导流网31、第二原水导流网32和第三原水导流网33组成。纯水导布由第一纯水导布41、第二纯水导布42、第三纯水导布43组成。,包括如下步骤①将中心管1与第一反渗透膜片21的一端粘结为一体;②在第一反渗透膜片21上铺设第一导流组件la,该第一导流组件Ia包括第一纯水导布41及铺设于第一纯水导布41上的第一原水导流网31,该第一原水导流网31长度等于四分之三第一纯水导布41的长度,第一纯水导布41在四分之一长度处形成第一对折部411并覆盖于第一原水导流网31上,并且,第一纯水导布的第一对折部411靠近中心管 1布置,第一纯水导布31的长度小于第一反渗透膜片21长度;③在第一导流组件Ia上铺设第二反渗透膜片22,该第二反渗透膜片22长度等于第一对折部411并靠近中心管1布置;④在第二反渗透膜片22上布置第二导流组件2a,该第二导流组件加包括由两个第二对折部421对折而成的第二纯水导布42及位于对折后第二纯水导布42内的第二原水导流网32,该第二原水导流网32长度等于第二反渗透膜片22长度,也等于二分之一的第二纯水导布长度42,并且,第二纯水导布42的对折处靠近中心管1布置;⑤在第二导流组件加上铺设第三反渗透膜片23,该第三反渗透膜片23长度等于第二反渗透膜片22并靠近中心管1布置;⑥在第三反渗透膜片23上铺设第三导流组件3a,该第三导流组件3a包括第三纯水导布43及铺设于第三纯水导布43内的第三原水导流网33,该第三原水导流网33长度等于四分之三第三纯水导布43的长度,第三纯水导布43在四分之一长度处形成第三对折部 431并位于第三原水导流网33下,并且,第三对折部431靠近中心管布置;⑦在第一导流组件la、第二反渗透膜片22、第二导流组件加、第三反渗透膜片23 及第三导流组件3a靠近中心管的端部均涂胶,并转动中心管1进行卷制;⑧卷制完毕后用胶带(图中无显示)包覆,得到反渗透膜元件。得到的反渗透膜元件中反渗透膜片正面夹层之间形成进水流道,反面夹层之间形成产生流道,原水导流网位于进水流道中,纯水导布位于产生流道中,反渗透膜片三边密封,第四边开口于中心管的径向进水孔上。权利要求1.一种,提供一中心管,该中心管具有开设于管壁上的径向进水孔及开设于端部的轴向出水孔,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将中心管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一端粘结为一体;②在第一反渗透膜片上铺设第一导流组件,该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纯水导布及铺设于第一纯水导布上的第一原水导流网,该第一原水导流网长度等于四分之三第一纯水导布的长度,前述的第一纯水导布在四分之一长度处形成第一对折部并覆盖于第一原水导流网上,并且,前述的第一对折部靠近中心管布置;③在前述的第一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二反渗透膜片,该第二反渗透膜片长度等于前述的第一对折部并靠近中心管布置;④在第二反渗透膜片上布置第二导流组件,该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由两个第二对折部对折而成的第二纯水导布及位于对折后第二纯水导布内的第二原水导流网,该第二原水导流网长度等于前述第二反渗透膜片长度,也等于二分之一的第二纯水导布长度,并且,前述第二纯水导布的对折处靠近中心管布置;⑤在前述的第二导流组件上铺设第三反渗透膜片,该第三反渗透膜片长度等于前述的第二反渗透膜片并靠近中心管布置;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坚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