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支架及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0119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支架,用以夹持一电子装置并将其附着在承载体上,该电子装置支架包括本体、连接臂以及一附着元件;该支架本体包括一座体以及一活动连接在该座体上的保持架,用于承载和夹持该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支架及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技术背景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电子装置的要求与期望,电子装置越来越趋向于小体积、轻薄以及多功能化,而太过于轻薄的电子装置握在手中时往往容易滑落,易损坏电子设备;而且,电子装置用于娱乐的功能也越来越普及化,在用户进行其他工作时(如驾车等)不方便进行其播放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电子装置的电子装置支架。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装置支架,用以夹持一电子装置并将其附着在承载体上,该电子装置支架包括本体、连接臂以及一附着元件;该支架本体包括一座体以及一活动连接在该座体上的保持架,用于承载和夹持该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装置及用于将该电子装置安装于一承载体上的支架,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平板状本体,该电子装置支架配合于该平板状本体。用户使用上述电子装置支架及带有该电子装置支架的电子设备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电子装置附着于不同承载体上。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用电子装置支架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支架另ー角度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爆炸图。图5为图3所示电子装置支架A-A方向上的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第ニ状态时剖视图。图7为图2所示电子装置支架的枢转轴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设备100电子装置支架 1电子装置2支架本体10座体12保持架14基座121基板123连接部125腔室1210扬声器组件1212电源连接组件1214承载面1216接口1218插头1220盲孔1222第一滑道1230第二滑道1232平移滑道段1234转动滑道段1236第一滑动轴141弹性元件143第二滑动轴145U 形本体147夹持件149基部1470臂部1472枢轴1474防滑块1476凸起1478主臂1490侧臂1492扣固部1494圆柱体1496第一弹性元件1498连接臂20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3圆柱槽段212齿轮槽段214收容槽段216方形槽段1252圆柱槽段1254附着元件30吸盘302枢转轴40底盖齿轮段圆柱段方柱段41 43 45474849第二弹性元件按压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其包括一电子装置2及将该电子装置2附着于一承载体(图未示)上的电子装置支架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2 呈平板状,其底端包括一接口(图未示)。请一并参考图2及3,该电子装置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10、连接臂20及一附着元件30 ;该支架本体10用于收容电子装置2,附着元件30用于将电子装置支架1附着于一承载物上(例如,汽车前台上),连接臂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枢转轴40与支架本体10和附着元件30可操作性地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0包括座体12以及一活动连接于该座体12上的保持架14 ;该座体12用于承载电子装置2,该保持架14用来夹持电子装置2。座体12包括基座121及与基座121对接的基板123。基座121的底端设有一腔室1210,背面设有一连接部125 ;该腔室1210内设置有扬声器组件1212以及电源连接组件 1214(如图5所示),该腔室1210顶部包括一承载面1216,以供电子装置2放置,其该腔室 1210底部还设置有一接1218,用于与外部电源(图未示)相接;该承载面1216上同时还设置有插头1220,用于与电子装置2底端的接口插接,插头1220包括音频传递通道和电源传递通道,其中,音频传递通道与扬声器组件1212电性连接,以便通过扬声器组件1212播放电子装置2中音频信息;电源传递通道与电源连接组件1214电性连接,以便外接电源能够通过接口 1218给电子装置2供电和/或充电。请一并参考图4,基板123的下端面与基座121上端面对接在一起,该基板123上开设有贯穿宽度方向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道1230与第二滑道1232 ;其中第一滑道 1230由基板123下端面沿长度方向朝远离下端面的方向延伸,第二滑道1232与第一滑道 1230设置于同一垂直面上并相隔一段距离。保持架14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基板123上的第一滑道1230与第二滑道1232内的第一滑动轴141与第二滑动轴145 ;第一滑动轴141通过两弹性元件143与基座121相连,用以在基座121与保持架14之间产生弹性力,使保持架14能自动复位。基座121的上端面开设有两盲孔1222,分别供两弹性元件143设置其中。保持架14还包括一 U形本体147以及与该U形本体147转动连接的夹持件149, 该U形本体147包括基部1470以及两自该基部1470平行延伸而出的臂部1472,第一滑动轴141与第二滑动轴145平行设置于两臂部1472之间。基部1470包括一枢轴1474、防滑块1476以及凸起1478,用以连接夹持件149。该夹持件149包括主臂1490、两侧臂1492及扣固部1494,主臂1490沿基板123横向方向延伸成内括的弧形,用以包覆电子装置2的顶部边框;两侧臂1492与扣固部1494分别由主臂1490中间部位向两侧延伸而成,其中扣固部1494弯曲呈1/4圆弧形,用以配合主臂1490扣固住电子装置2。两侧臂1492的内侧分别设置一圆柱体1496,当两侧臂1492与枢轴1474相连接时,两第一弹性元件1498 —端抵制于基部1470的凸起1478上,另一端则分别卡制于侧臂1492内的圆柱体1496上,同时在两第一弹性元件1498之间安置一防滑块1476,用于增加拉动U形本体147时的摩擦。当装入或取出电子装置2时,打开夹持件149从第一位置到远离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时,在外力作用下两第一弹性元件1498受到压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两第一弹性元件 1498因要恢复原来状态而产生一种回复力,使夹持件149能自动复位以扣固住电子装置2。请一并参考图5与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230为一直线型平移滑道段, 第二滑道1232包括一直线型平移滑道段1234与由平移滑道段1234继续向基板123背面延伸开口的转动滑道段1236。该第二滑动轴145其尺寸与该转动滑道段1236末端开口的宽度相适配,使该第二滑动轴145转动至该转动滑道段1236的开口处时能卡制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轴141的断面大致呈圆形,而第二滑动轴145的断面大致呈方形,其方形对角线宽度大于或等于该转动滑道段1236开口的宽度,用以将其能卡制于该转动滑道段1236的开口内。当要求装入电子装置2,拉伸保持架14时,两弹性元件143由于受到拉力作用而伸长,第一滑动轴141与第二滑动轴145分别在平行于第一滑道1230与平移滑道段1234延伸方向上滑动。当向下旋转保持架14到一预设角度时,第二滑动轴145的对角线宽度方向将卡制于转动滑道段1236内,防止保持架14继续向下翻转,当外力消失时, 由于两弹性元件143的回复力,保持架14则能自动恢复到自然状态,如此则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电子装置2的夹持。请一并参考图7,连接臂20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连接部21与第二连接部23, 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权昌周丛兵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