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0100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1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机械流量调节用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用于连通外界的流入、流出通路,间断分压阀还包括用于隔断或连通流入、流出通路的阀芯以及用于驱动阀芯动作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以及连接动力源与阀芯的过渡机构,所述阀芯安装于过渡机构输出轴上,所述阀芯上开设有用于当阀芯转动至某一角度区间时连通流入通路与流出通路的引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巧且结构简单,在可实现脉冲式供给流体的同时设备工作可靠稳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
本技术属于流体机械流量调节用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流体机械流量调节领域中,不乏需脉冲供给流体的场合,而对上述场合,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可用于流体脉冲供给的流体机械流量调节用阀可供使用。现有的对于脉冲供给流体的实现方式都为通过电机带动容积泵进行正反转或者进行频繁动停操作来实现,不但因电机的反复正反转调节或频繁通断电而极大的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整个容积泵内部仅仅存在流入通路以及流出通路,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其连通流入通路的进水管仅仅存在通、断两种状态,当容积泵内通路时,水流由进水管进入容积泵并最终由流出通路流出,而容积泵内断路时,流入通路则被堵塞,进水管水压骤然增加,一方面容易伤害泵体,另一方面水压的骤然剧增也极易损坏进水管管体,从而不可避免的给工作人员的实际生产维护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巧且结构简单的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 在可实现脉冲式供给流体的同时设备工作可靠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用于连通外界的流入、流出通路,所述间断分压阀还包括用于隔断或连通流入、流出通路的阀芯以及用于驱动阀芯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以及连接动力源与阀芯的过渡机构,所述阀芯安装于过渡机构输出轴上,所述阀芯上开设有用于当阀芯转动至某一角度区间时连通流入通路与流出通路的引流道。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本技术依靠阀芯的自身转动来达到隔断或连通流入、流出通路的目的,动力源只是用来提供相关扭矩使其转动;由于阀芯的启闭度大小仅仅依靠设置于阀芯上的引流道与阀体上各通道的交汇程度来决定,阀芯本身仅需转动而不产生行程,其体积极为小巧,同时由于阀芯上存在引流道,其阀芯在转动的同时即可实现流体的脉冲式供给,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在可实现脉冲式供给流体的同时设备运作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阀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阀芯的正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回流式防冲击间断分压阀,包括阀体10以及设置于阀体内的用于连通外界的流入、流出通路20、30,所述间断分压阀还包括用于隔断或连通流入、流出通路20、30的阀芯40以及用于驱动阀芯40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源50以及连接动力源50与阀芯40的过渡机构,所述阀芯40安装于过渡机构输出轴上,所述阀芯40上开设有用于当阀芯40转动至某一角度区间时连通流入通路20与流出通路30的引流道。实际结构如图1所示,本技术依靠阀芯40的相对阀体10的转动配合来达到隔断或连通流入、流出通路20、30的目的,阀芯40的启闭度大小仅仅依靠设置于阀芯40上的引流道与阀体10上各通道的交汇程度来决定当动力源50带动阀芯40转动至某一角度时,设置于阀芯40上的引流道即完全连通流入、流出通路20、30,从而达到最大量输送流体的目的;当阀芯40持续被动力源50带动转动,引流道与流入、流出通路20、30间的交汇程度则逐渐减小,此时阀的流体输出量则相应逐渐减小;当阀芯40最终转动至其引流道与流入、流出通路20、30间完全无交汇时,即实现整个阀的断路操作,此时阀的流体输出量为零;此后阀芯40再被动力源50带动转动至某角度时,引流道与流入、流出通路20、30间的交汇程度逐渐增大,此时阀的流体输出量则相应逐渐增大,直至再次达到上述的阀芯40上的引流道完全连通流入、流出通路20、30,从而达到最大输出状态,由于阀芯40是不断绕其回转轴心转动的,实际应用中,其阀芯40的构成阀的通、断状态的转动角度可以预先设定, 从而使上述阀内的通断状况不断循环、周而复始,最终达到本技术的脉冲式供水的目的。由于本技术依靠阀芯40的转动来实现本技术的脉冲供水,本身不产生实际行程,其各传动件在工作时与阀体10间存在极小的活动间隙即可,从而使其整体体积更为小巧化,不但便于安装、搬运及运输,同时由于阀芯40上引流道的存在,其阀芯在转动的同时即可实现流体的脉冲式供给,其内部结构简单,便于实际生产维护,。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所述阀芯40外形呈圆柱状且其侧壁与阀体10内腔侧壁间构成紧密贴靠配合,所述过渡机构包括阀杆60,所述阀杆60 —端固接阀芯40且其轴线与阀芯40转动轴线同轴设置,所述引流道设置于阀体40内部。换句话说,阀芯40、阀体10 以及阀杆60共同构成类似活塞缸式配合,此时阀芯40视为活塞部,阀杆60则构成活塞杆, 阀体10则为与阀芯40侧部间构成紧密贴合配合的活塞缸缸体,与传统活塞缸式配合所不同的仅仅在于本技术的阀芯40是相对阀杆60的轴心作回转运动的,从而保证其整体结构的简化,易于实际生产安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3所示,所述流入通路20设置于阀体 10的远离阀杆60的一侧端面处,所述流出通路30设置于阀体10侧壁处,所述阀芯40外形呈内腔中空的圆柱状,所述阀芯40的引流道的进水口设置于临近流入通路20的一端面处且顺延连通阀芯40的内腔41构成进水孔42,其相应的连通其内腔41的出水孔43设置于其侧壁上,所述阀芯内腔41、进水孔42以及出水孔43共同构成引流道。实际操作中,当阀芯40转动至某一预先设定的角度时,阀芯40内的通路连通流入、流出通路20、30,水流由设置于阀体10上端的流入通路20灌入,经进水孔42导入内腔41中,再由与内腔41连通的出水孔43进入流出通路30排出,从而构成通路,阀的脉冲供水大小则由出水孔43与流出通路30间的转动交汇程度来决定;其断路状态原理相同,此处就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的,考虑到某些特殊场合需要持续一定时间的大流量供水,因此,如图3-4所示,所述阀芯40的出水孔43为腰形孔且其长度方向垂直阀芯40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阀芯40转动时的出水孔43的长轴轴线所构平面与流出通路30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本技术的上述结构可以确保流出通路30的输入口在一定时间内始终与阀芯40的出水孔43 处于完全交汇状态,从而保证其大流量供水需求,其出水孔43的实际长度可以依据供水时间需要作相应调整。进一步的,为防止水流向阀体10的其他部位溢流或渗漏而影响其实际正常工作, 所述阀芯40侧壁与阀体10内腔贴合处设置有密封圈70。密封圈70的实际安置形式可以参考图1所示,将其分为两部分且分置于阀芯40的出水孔43的上下端,从而保证本技术的运作可靠性。更进一步的,为避免在阀内断路时,流入通路20被阀芯40堵塞,使连通流入通路 20的进水管水压骤然增加而导致的管体损坏问题,所述间断分压阀还包括设置于阀体10 内的用于连通水箱的回流通道80,所述回流通道80输出口与流出通路30输出口沿阀芯40 轴线方向分置于流入通路20输入口两侧设置,所述阀芯40侧壁上相应开设有回流孔44, 所述回流孔44为腰形孔,出水孔43与回流孔44在阀芯40的母线方向投影处于避让位置。 这样,当实际操作时,以图1所示结构为例,阀芯40旋转至流入通路20与流出通路30完全连通状态,开始给外界设备供水;当阀芯40被动力源50驱动旋转时,流入通路20的水流开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宝李学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辰泰安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