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288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包括上、下夹持头,所述上夹持头与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副固定板上,所述副固定板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还包括推动上、下夹持头前后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下夹持头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向下穿过导向块连接有复位限位块,所述导向块固联于副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实用,且控制简单,适用于多种电子连接器制造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下夹持头的可浮动,且设有复位机构,对金属导体有了相对准确及稳定的定位,在归位时又不影响金属导体的组装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链接器产品制备领域,具体涉及链接器的金属导体与绝缘体 (塑胶)的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链接器在组装时,主要是将金属导体装入绝缘体(塑胶)内,组装时主要有两个工序,一个工序是将金属导体及绝缘体通过机械输送到相应位置,第二个工序就是组装, 即将金属导体装入绝缘体内相对应的位置。在第二个工序中,又有两个动作,一个动作是夹持物体,由上下夹持头将金属导体夹紧,再将其运送装入相应的零件中。第二个动作就是在组装到位后,夹持气缸张开,然后前后动作气缸就将夹持装置拉回到原来位置,再准备下一个产品的组装。现有技术中的上夹持头与执行上下动作的气缸连接,下夹持头固定于上夹持头下方。由此可以看出,上夹持头在下压过程中,因金属导体已经脱离了料带,而此时上夹持头并没有完成与下夹持头对金属导体的完全夹紧,此时因重力因素,金属导体有一个微小的自然掉落,会使其方向及状态发生改变,在组装过程中产生装入失败,造成物料的浪费,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夹持物定位准确、组装方便、组装生产效率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包括上、下夹持头,所述上夹持头与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副固定板上,所述副固定板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 还包括推动上、下夹持头前后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下夹持头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向下穿过导向块连接有复位限位块,所述导向块固联于副固定板。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下夹持头与导向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或导向块与复位限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或复位限位块与主固定板的底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复位限位块向组装方向移动的这一侧的主固定板上设有复位限位块的限位装置。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装置为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的辊轴或滚轮,辊轴或滚轮滚动压于复位限位块。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辊轴或滚轮活动连接于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联于主固定板。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复位限位块被辊轴或滚轮滚压住的这一侧设有两个平面即矮平面、高平面,矮平面与高平面之间通过坡面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实用,且控制简单,适用于多种电子连接器制造设备。二、本技术克服了传统同类装置没有相关的复位部件,下夹持头也没有上下浮动动作,直接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故没有定位作用,只有夹紧作用,由于其没有定位功能,导致组装过程中零件的报废率很高。本技术通过下夹持头的可浮动,且设有复位机构,对金属导体有了相对准确及稳定的定位,在归位时又不影响金属导体的组装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夹持动作前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持动作后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上夹持头1、下夹持头2,所述上夹持头1与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气缸),所述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3设置于副固定板 4上,所述副固定板4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5,还包括固联于副固定板4 一侧、推动设置于副固定板4的上、下夹持头前后动作的动力装置6 (在本实施例中选用气缸,动力装置6固定于主固定板)。仍如图1所示,下夹持头2设有导向柱7,所述导向柱7向下穿过导向块8连接有复位限位块9,所述导向块8固联于副固定板4。下夹持头2与导向块8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10。仍如图1所示,复位限位块9向组装方向移动的这一侧的主固定板5上设有复位限位块9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活动连接于固定座12的滚轮11,滚轮11滚动压于复位限位块9。所述固定座12固联于主固定板5。仍如图1所示,复位限位块9被滚轮11压住的这一侧设有两个平面即矮平面13、 高平面14,矮平面13与高平面14之间通过坡面连接。本技术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在整个装置未动作前,下夹持头2因复位弹簧 10的作用,保持在上面的位置,此时,限位装置中的滚轮与复位限位块9的矮平面接触,进而保持下夹持头2与上夹持头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当上下动作气缸3推动上夹持头1向下动作时,上夹持头1与下夹持头2将工件夹紧,并克服了安装在导向块8与下夹持头2之间的弹簧力、导向柱7沿导向块8向下移动。 移动到位后,前后动作气缸6推动副固定板4,使副固定板4上面的所有装置向前移动,完成金属导体的插入动作。在副固定板及设置其上的所有装置前移时,滚轮11从复位限位块9 的矮平面经过坡面滚动至高平面上(如图2所示)。在插入及组装动作完成后,上下动作气缸3带动上夹持头1归位时,下夹持头2因复位限位块9被滚轮压住(压在复位限位块9的高平面上),因此,下夹持头2仍保持被压下时的状态。当前后动作气缸6向后拉动副固定板归位时,复位限位块9随着向后移动,压在复位限位块9高平面上的滚轮,从高平面经过坡面滚动至矮平面上(如图1所示),同时在复位弹簧力作用下,下夹持头2向上归位。权利要求1.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包括上、下夹持头,所述上夹持头与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副固定板上,所述副固定板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还包括推动上、下夹持头前后动作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持头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向下穿过导向块连接有复位限位块,所述导向块固联于副固定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持头与导向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或导向块与复位限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或复位限位块与主固定板的底座之间设有复位弹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限位块向组装方向移动的这一侧的主固定板上设有复位限位块的限位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为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的辊轴或滚轮,辊轴或滚轮滚动压于复位限位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轴或滚轮活动连接于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联于主固定板。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限位块被辊轴或滚轮滚压住的这一侧设有两个平面即矮平面、高平面,矮平面与高平面之间通过坡面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缸式夹持插针装置,包括上、下夹持头,所述上夹持头与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连接,所述上下动作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副固定板上,所述副固定板活动连接于主固定板,还包括推动上、下夹持头前后动作的动力装置,所述下夹持头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向下穿过导向块连接有复位限位块,所述导向块固联于副固定板。本技术体积小、重量轻,方便实用,且控制简单,适用于多种电子连接器制造设备。本技术通过下夹持头的可浮动,且设有复位机构,对金属导体有了相对准确及稳定的定位,在归位时又不影响金属导体的组装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H01R43/20GK202308753SQ20112036943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权利锋 申请人:希尔盖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利锋
申请(专利权)人:希尔盖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