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8968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01:39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包括:硅片输送单元,支撑并输送硅片;吸气管,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上方;歧管分配器,吸气管安装在歧管分配器上;多个歧管;每个歧管的一端安装在歧管分配器上,并通过歧管分配器与吸气管气体连通;歧管支撑板,每个歧管的另一端穿透并固定在歧管支撑板上;多个真空笔式吸盘,每个真空笔式吸盘安装在相应一个歧管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相应一个歧管气体连通;可调式气刀,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下方,在可调式气刀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吹出气体的气体排放口;硅片限位挡板,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的下游,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在备用位置和阻挡位置之间运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以拾取硅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工艺装备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制绒和刻蚀工艺后的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作为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相继出台了各种举措推动光伏电站的规模建设。与此同时,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设备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各个工艺设备的产能在不断增加,低破片率、高良品产出率的要求对工艺设备的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硅片的拾取和移载贯穿电池工艺制程的始末,是破片率和良品率高低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在线使用的下料装置都是采用在下料区域在硅片的上方布置中心吸盘或者分布在硅片四角的笔式吸盘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完成硅片的吸取,然后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和移动机械手来完成硅片的移载工作。由于承载硅片的滚轴和导套是连续运转的,所以在控制单元控制吸盘吸取硅片时,吸盘必须距离硅片一段距离。因此,吸盘的吸力要远大于吸附硅片所需要的最小阈值,这一较大的吸力会对硅片表面形成一个瞬间冲击力,容易导致硅片表面局部变形,导致裂纹的形成和扩展,甚至直接导致碎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以解决拾取硅片时导致硅片损坏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硅片输送单元,用于支撑并输送将被拾取的硅片;吸气管,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上方;歧管分配器,吸气管安装在歧管分配器上;多个歧管;每个歧管的一端安装在歧管分配器上,并通过歧管分配器与吸气管气体连通;歧管支撑板,位于硅片输送单元和歧管分配器之间,每个歧管的另一端穿透并固定在歧管支撑板上;多个真空笔式吸盘,每个真空笔式吸盘安装在所述多个歧管中的相应一个歧管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相应的一个歧管气体连通;可调式气刀,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下方中部,在可调式气刀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吹出气体的气体排放口 ;硅片限位挡板,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的下游,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在位于硅片输送单元的下方的备用位置和用于阻挡将被拾取的硅片的阻挡位置之间运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下料装置以拾取硅片。所述下料装置还可包括中心吸盘,固定在歧管支撑板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与吸气管气体连通。所述多个真空笔式吸盘可相对于将被拾取的硅片呈四角方式布置。在吸气管的上游可安装有电磁阀和气压调压阀,电磁阀控制气路的通断,气压调节阀调整气路的气压大小。硅片输送单元可包括多个滚轴,所述多个滚轴彼此隔开预定距离,每个滚轴的两端上分别安装有导套,硅片放置在滚轴上并位于相对的两个导套之间,所述多个滚轴以预定速度旋转,以带动硅片向下料区域移动。在硅片输送单元的上方或下方可设置有光电传感器,以判断硅片是否到达预定的下料区域,当光电传感器确定硅片到达预定的下料区域时,光电传感器发出拾取信号。在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硅片移动到预定下料区域后,控制单元可根据光电传感器的拾取信号发送控制信号以启动驱动单元使得硅片限位挡板从备用位置向上运动到阻挡位置以挡住硅片,从而限制硅片向前移动,通过导套的限制以及硅片限位挡板的阻挡,硅片被限定在预定的下料区域,等待被拾取。在硅片被限定在预定的下料区域时,控制单元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安装在吸气管的上游的电磁阀,以开启硅片上方的真空笔式吸盘和中心吸盘,对硅片实施吸取动作,并且控制单元发送控制信号以开启安装于硅片输送单元下方的可调式气刀,气体排放口向上吹出气体使硅片悬浮并脱离滚轴一段距离,接近硅片上方的真空笔式吸盘和中心吸盘,从而形成可调式气刀由下而上的吹拂以及真空笔式吸盘和中心吸盘由下而上的吸取并行组合的硅片拾取方式。可调式气刀可布置在硅片的下料区域的中心位置,并且包括气刀本体、进气管、密封螺钉及垫圈和气压微调机构。进气管和密封螺钉及垫圈设置在气刀本体的侧表面上,气压微调机构位于气刀本体的内部,气压微调机构为一端带有圆锥头的顶丝,顶丝的圆锥头与气刀本体内部的气路通道之间存在预定间隙。通过调节顶丝的圆锥头与气刀本体内部的气路通道之间的间隙,来调节和控制气体排放口所产生的气幕厚度和气压大小。歧管支撑板可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移载机械手连接,移载机械手按照预定轨迹移动歧管支撑板,从而将吸附在真空笔式吸盘和中心吸盘上的硅片移动到预定位置。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在操作时,硅片下方的气刀和上方的吸盘同时动作,形成下吹上吸的组合的硅片拾取方式。该拾取方式与现有技术中单独采用上方吸盘吸取的方式相比,硅片受到吸盘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并防止硅片表面发生变形,因此不会出现生产线中因为硅片的拾取和移载导致的破片和碎片问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技术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下料装置的组合应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下料装置的组合应用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5图。参照图1,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下料装置包括吸气管1、歧管分配器2、多个歧管3、歧管支撑板4、硅片限位挡板5、多个真空笔式吸盘6、硅片输送单元8、可调式气刀9 和中心吸盘10。硅片输送单元8用于支撑并输送将被拾取的硅片7。这里,硅片7可包括用于太阳电池的晶硅片,特别是目前广泛使用的125X 125mm单晶硅片和156X 156mm的多晶硅片。吸气管1位于硅片输送单元8的上方,并安装在歧管分配器2上。优选地,歧管分配器2可以是内部中空的近似圆形板,在其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 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沿着所述圆板形歧管分配器2的径向延伸,以与所述中央开口连通。吸气管1连接到所述中央开口以与歧管分配器2气体连通。多个歧管3中的每个歧管的一端安装在歧管分配器2上,并通过歧管分配器2与吸气管1气体连通。所述多个歧管3沿着圆板形歧管分配器2的径向延伸一段距离之后按照预定角度(例如90度)向下弯曲并延伸一段距离。歧管支撑板4位于硅片输送单元8 和歧管分配器2之间,每个歧管3的另一端穿透并固定在歧管支撑板4上。每个真空笔式吸盘6安装在所述多个歧管3中的相应一个歧管的所述另一端并与所述相应的一个歧管气体连通。硅片输送单元8位于所述多个真空笔式吸盘6的下方。硅片限位挡板5设置在硅片输送单元8的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在位于硅片输送单元8的下方的备用位置和用于阻挡将被拾取的硅片7的阻挡位置之间运动。阻挡位置位于备用位置的上方。因此,硅片限位挡板5可从备用位置向上运动预定距离,从而到达阻挡位置。可调式气刀9位于硅片输送单元8的下方中部,在可调式气刀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向上吹出气体的气体排放口 94。气体排放口 94可呈狭长型,气体排放口 94的长度可与硅片的尺寸相应。可调式气刀9还可包括气刀本体91、进气管92、密封螺钉及垫圈93和气压微调机构(未示出)。气刀本体91可由铝、不锈钢或铜等材料制成。进气管92和密封螺钉及垫圈93设置在气刀本体91的侧表面上。气体排放口 94设置在气刀本体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书友张连生胡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