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64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包括:一对面板;一对上端连接杆,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平行设置;一对底端连接杆;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多个第一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上;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多个第二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上;其中,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槽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卡槽宽度的5倍,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为3°,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也为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使用挡片,降低了生成成本,并且利用M形底部和管套结构减轻了石英舟的重量,并且使得搬运石英舟更加方便。

Crystal silicon solar cell diffusion quartz bo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rystal silicon solar cell diffused quartz boat, which comprises a pair of panels, a pair of upper connecting rods, the pair of upper connecting rods arranged parallel, a pair of bottom connecting rods, a plurality of first chucks, the plurality of first chucks spaced on the pair of upper connecting rods,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chucks, the plurality of second chucks spaced at the pair of bottom.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slot on both sides and the two panels is not less than 5 times of the width of the first slo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slot on both sides and the two panels is not less than 5 times of the width of the second slot,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symmetrical surfaces of the first slots and the two panels is 3 degrees, and the symmetrical surfaces of the second slots and the two panels are the same. The angle between the two panels is also 3 degrees.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use of shields,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quartz boat by using the M-shaped bottom and the sleeve structure, and makes the handling of the quartz boat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
本技术涉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工艺的石英舟。
技术介绍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工艺中普遍使用磷扩散的方法制作PN结,而磷元素的来源一般使用液态的POCl3进行扩散。现有的石英舟为了改善各硅片扩散后方阻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普遍采用在扩散前,将准备生产的硅片均匀放置在石英舟的中间部分,其余两端放置挡片,以减小各硅片气流环境的差异。由于生产中对挡片的洁净度以及完整性要求较高,因而硅片的使用也较大幅度地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现有的石英舟浪费材料,重量大,也不利于搬运。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够改善上述缺陷的石英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其避免使用挡片,降低了生成成本,并且利用M形底部和管套结构减轻了石英舟的重量,并且使得搬运石英舟更加方便。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面板,所述一对面板平行相对设置;一对上端连接杆,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一对底端连接杆,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位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下方;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多个第一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上;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多个第二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卡槽上下对应;其中,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槽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卡槽宽度的5倍,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为3°,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也为3°。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截面形状由位于外侧的第一梯形和位于内侧的第一矩形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梯形两腰的夹角为60°;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截面形状由位于外侧的第二梯形和位于内侧的第二矩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梯形两腰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大于所述第一梯形的高,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比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大0.3毫米。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低于所述第一矩形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低于所述第二矩形宽度的5倍。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一对面板的下端截面呈M状结构,所述一对面板下端包括位于两侧的舟脚和位于中间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呈上大下小的第三梯形,所述第三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三梯形两腰夹角为90°,所述等腰梯形的下底尺寸与所述面板宽度的比例不小于1:3。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一对面板的上端设置有一管套,所述管套沿着垂直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的方向延伸。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管套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第四梯形,所述第四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四梯形两腰的夹角为90°,所述第四梯形与所述第三梯形的中轴线重合。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的连接部位分别靠近所述一对面板的两侧边缘,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的连接部位分别靠近所述第三梯形的两腰。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一对面板与所述管套一体成型。优选的是,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和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均为圆柱状结构。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避免了挡片的使用,一定程度降低了生成成本,简化了生产过程,卡槽角度和卡槽与面板距离的设计,改善了方阻均匀性,使得不使用挡片不会大幅度降低方阻均匀性。本技术的底部采用M形设计,上部采用管套结构,连接杆采用圆柱状结构,减轻了石英舟的重量,节约了材料成本,管套结构还利于工人插入石英棒搬运石英舟,避免使用其它搬运方式造成石英舟的污染以及破损。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卡槽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卡槽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5所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包括:一对面板1,所述一对面板1平行相对设置;一对上端连接杆2,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2平行设置,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1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一对底端连接杆3,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3平行设置,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1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2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位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2所在的平面下方;多个第一卡槽21,所述多个第一卡槽21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2上;多个第二卡槽31,所述多个第二卡槽31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3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卡槽21上下对应;其中,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21与所述一对面板1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槽21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31与所述一对面板1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卡槽31宽度的5倍,所述多个第一卡槽21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1的夹角为3°,所述多个第二卡槽31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1的夹角也为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对上端连接杆2和一对底端连接杆3将一对面板1连接起来,上端连接杆2和底端连接杆3均与面板1垂直,一对上端连接杆2构成的平面和一对底端连接杆3构成的平面平行,且上下间隔。第一卡槽21设置在上端连接杆2上,一对上端连接杆2上的各第一卡槽21开口相对设置,第二卡槽31设置在底端连接杆3上,一对底端连接杆3上的各第二卡槽31开口向上设置。一对底端连接杆的间距、一对上端连接杆的间距、一个底端连接杆与上端连接杆的间距均与硅片的尺寸相适应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一对底端连接杆的间距小于一对上端连接杆的间距,使得石英舟对硅片的支撑更加稳定。两个第一卡槽21和两个第二卡槽31大致位于同一平面,组成一组用于放置硅片的支撑结构,使用时,在支撑结构内放置硅片,然后将石英舟连通硅片放入炉管内即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不需要预留放置挡片的挡片槽,进而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安排放置挡片、检查挡片和清洗挡片的工序,降低了挡片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本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位于最两端的第一卡槽21、第二卡槽31与面板1的距离(避免面板1影响气流环境),以及控制第一卡槽21、第二卡槽31与面板1的夹角(通过对称面与面板的夹角来控制),改善了硅片的方阻均匀性,保证了电池片效率的稳定性,降低了不放置挡片对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面板,所述一对面板平行相对设置;一对上端连接杆,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一对底端连接杆,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位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下方;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多个第一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上;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多个第二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卡槽上下对应;其中,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槽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卡槽宽度的5倍,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为3°,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也为3°。

【技术特征摘要】
1.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面板,所述一对面板平行相对设置;一对上端连接杆,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一对底端连接杆,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面板相对的表面垂直连接,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平行,并且位于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所在的平面下方;多个第一卡槽,所述多个第一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上端连接杆上;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多个第二卡槽间隔设置在所述一对底端连接杆上,并且与所述多个第一卡槽上下对应;其中,位于两侧的第一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卡槽宽度的5倍,位于两侧的第二卡槽与所述一对面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二卡槽宽度的5倍,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为3°,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对称面与所述一对面板的夹角也为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石英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卡槽的截面形状由位于外侧的第一梯形和位于内侧的第一矩形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梯形两腰的夹角为60°;所述多个第二卡槽的截面形状由位于外侧的第二梯形和位于内侧的第二矩形拼接而成,所述第二梯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梯形两腰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梯形的高大于所述第一梯形的高,所述第一矩形的宽度比所述第二矩形的宽度大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灿房强阎凯王军赵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