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624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9 2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备良好光学特性并具有广角化、小型化特点且由Fno<2.6的明亮的四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按照从被拍摄体由近及远的顺序配置有:光阑、两面凸形状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的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并且满足如下条件式:0.7≤f1/f≤1.05、-1.8≤f2/f≤-1.2、-0.7≤R1/R2≤-0.17、4.0≤R3/R4≤70.0、0.1≤d4/f≤0.2。其中,f、f1、f2、f3、f4分别表示整体的焦点距离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R1、R2、R3、R4分别表示第一透镜物体侧面的、第一透镜像面侧面的、第二透镜物体侧面的、第二透镜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d4表示从第二透镜像面侧面到第三透镜物体侧面的轴上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透镜。尤其是涉及具有如下特点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适用于使用了高像素用CCD、CMOS等独个摄像元件的小型摄像装置、光传感器、手机用模块相机、 WEB相机等,且具有对各像差进行适当修正的良好光学特性,该摄像透镜具有广角化、小型化的优点且由Fno〈2. 6的明亮的四片透镜构成,其中,所述Fno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亮度。技术背景近年,使用了 C⑶或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各种摄像装置得到了广泛普及。随着这些摄像元件的小型化、高性能化,对于在摄像装置中使用的摄像透镜也要求小型化和良好的光学特性。针对摄像透镜的小型化、轻量化要求,以往提出有一片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和两片透镜构成的透镜系统的这种摄像透镜。然而,这些透镜系统虽然在小型化、轻量化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难以对像面弯曲等进行像差修正,从而难以期待获得良好的光学特性,这种情况广为人知。因此,为了获得具有良好的高性能的光学特性的摄像透镜,需要由三片以上的透镜来构成摄像透镜。然而,即使是三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系统,在使用近年的像素间距为1.75i!m 以下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情况下,由于要求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亮度的Fno小、明亮且光学长度短的透镜(小型化),所以,即使三片透镜均形成为非球面形状,也存在对周边部的像差修正不充分的情况。因此,对与三片透镜相比各像差的修正更容易、可获得良好的光学特性的四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的技术进行了研发,作为该四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提出有从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的结构。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摄像透镜为上述由四片构成的摄像透镜,由于摄像透镜整体的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不充分,所以,在公开的实施例中,广角化、小型化的程度不够充分,并且Fno=2. 8^3. 6这种亮度也不够充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摄像透镜为上述的由四片构成的摄像透镜,其被广角化成全视角(2 )>70°,但是,由于摄像透镜整体的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不充分,所以,在公开的实施例中,小型化的程度不够充分,并且Fno=2. 69这种亮度也不够充分。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1690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14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具有对各像差进行适当修正的良好光学特性,并且具有广角化、小型化的特点且由Fno〈2. 6的明亮的四片透镜构成。为了达成上述目的,针对摄像透镜的大小和光学特性,对透镜系统整体中的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光焦度分配、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物体侧面及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从第二透镜像面侧面到第三透镜物体侧面的轴上距离与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的比进行了深入刻苦的研究,结果发现了能够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施改良的摄像透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根据技术方案I的摄像透镜LA的特征在于,其按照从被拍摄体由近及远的顺序配置有孔径光阑SI、两面凸形状的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I、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凸面朝向像面侧的弯月形状的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并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I) (5),即,0. 70 ( fl/f ( I. 05 (I)-I. 80 ^ f2/f ^ -I. 20 (2)-0. 70 ^ R1/R2 ^ -0. 17 (3)4.00 ^ R3/R4 ^ 70. 00 (4)0. 10 ^ d4/f ^ 0. 20 (5)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 n表示第一透镜的焦点距离, f2表示第二透镜的焦点距离,Rl表示第一透镜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R2表示第一透镜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R3表示第二透镜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R4表示第二透镜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d4表示从第二透镜像面侧面到第三透镜物体侧面的轴上(轴向)距离。在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记载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其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即,0. 50 ^ f3/f ^ 0. 70 (6)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 f3表示第三透镜的焦点距离。在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记载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其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即,-0. 90 ^ f4/f ^ -0. 50 (7)其中,f表示透镜系统整体的焦点距离, f4表示第四透镜的焦点距离。在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记载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其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即,2. 00 ^ R5/R6 ^ 4. 20 (8)其中,R5表示第三透镜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R6表示第三透镜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在技术方案I中记载的摄像透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记载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其进一步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即,2. 00 ≤ R7/R8 ≤ 13. 00 (9)其中,R7表示第四透镜物体侧面的曲率半径,R8表示第四透镜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尤其能够提供如下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适用于使用了高像素用(XD、 CMOS等独个摄像元件的小型摄像装置、光传感器、手机用模块相机、WEB相机等,且具有对各像差进行适当修正的良好光学特性,该摄像透镜具有广角化、小型化的特点且由Fno〈2. 6 的明亮的四片透镜构成。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LA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I的结构的图。图3是实施例I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4是实施例I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5是实施例I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6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的图。图7是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图8是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9是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0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的图。图11是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图12是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13是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4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4的结构的图。图15是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图16是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17是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18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5的结构的图。图19是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图20是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21是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22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6的结构的图。图23是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 图24是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25是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沈是表示上述摄像透镜LA的具体实施例7的结构的图。图27是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LA的球面像差(轴上色差)图。图28是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LA的倍率色差图。图四是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LA的非点像差图及歪曲像差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冈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日本研发中心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