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82352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16:58
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涉及一种扳手,在柱形卡头(5)的一端端面设有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在柱形卡头的另一端端面设有插接固定柱体(11);卡头的插接固定柱体插入连接片(6)上设置的插接固定孔(13)后由螺母A(8)与插接固定柱体上的螺柱A(12)丝接固定,所述手柄(2)凸起台(20)上的连接柱(17)插入连接片的圆孔(10)内,然后在螺柱A上套接垫片B(18)后由螺母B(19)固定螺柱A,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外缘面与圆孔为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扳手在装卸螺栓时的拧一点卸下来更换一次的繁琐方式,实现了快速装卸螺栓的目的,克服了现有扳手在工作空间狭小时无法将螺栓拆除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是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不方便旋转拆卸螺栓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
技术介绍
公知的,在电力系统的设备维修;或其它设备维修时,有些需要拆卸的螺栓处于狭小空间内,如要拆卸这些螺栓,通常采用先卸掉外部壳体然后将螺栓拆除,这种方法不仅费时, 而且对于大型设备必须借助吊装设备配合方可作业;也有使用螺丝刀撬、锤子敲击、电钻破坏等方法将螺栓拆除,然后更换新的螺栓,以上两种方式主要是受到螺栓的旋拧空间限制, 无法左右用力或所拧动的螺栓不足以进行下一次的卡紧,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设备的维修时限性,由于通用扳手的结构是由一个虎口 “分为活口和固定两种”卡住螺栓或螺母,因而,只对空间允许的地点适合,当工作空间狭小时,甚至无法将螺栓拆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所述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克服了现有扳手在装卸螺栓时的拧一点卸下来更换一次的繁琐方式, 实现了快速装卸螺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扳手在工作空间狭小时无法将螺栓拆除的弊端,易于在空间狭小处使用。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包括手柄、连接片和卡头,所述手柄的一端为控制端,在控制端的下部面上设有凸起台,凸起台的下部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且在圆柱形连接柱的外缘面上设有两个切面,形成圆柱形连接柱外缘面的两个相对面为圆弧形,另两个相对面为平面,在圆柱形连接柱的下部面上设有螺柱B ;所述连接片为长圆形块状结构, 在连接片的固定或转动一边设有圆孔,在圆孔朝向连接片另一边处设有U形长圆槽,所述U 形长圆槽的两侧壁与圆柱形连接柱的两个切面吻配,在连接片的另一边设有上下贯通的插接固定孔;所述卡头为柱形,在柱形卡头的一端端面设有螺母或螺栓端头套,在柱形卡头的另一端端面设有插接固定柱体,所述插接固定柱体与插接固定孔吻配,在插接固定柱体的端面上设有螺柱A ;卡头的插接固定柱体插入连接片上设置的插接固定孔后由螺母A与插接固定柱体上的螺柱A丝接固定,所述手柄凸起台上的连接柱插入连接片的圆孔内,然后在螺柱A上套接垫片B后由螺母B固定螺柱A,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外缘面与圆孔为滑动配I=I ο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在手柄的另一端设有悬挂孔。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所述插接固定孔的孔内表面为齿轮状。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设置在圆柱形卡头一端端面的螺母或螺栓端头套为内六方螺栓套或外六方螺栓套。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所述卡头为磁性体。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所述卡头为圆柱形或多角形。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在螺母A与插接固定柱体之间设有垫片A。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通过连接片和卡头的固定连接,由手柄的连接柱与连接片的长圆槽和圆孔的转换式连接,形成定活两种扳动方式的扳手,克服了现有扳手在装卸螺栓时的拧一点卸下来更换一次的繁琐方式,实现了快速装卸螺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扳手在工作空间狭小时无法将螺栓拆除的弊端,易于在空间狭小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卡头与连接片对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卡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齿环与旋拧头的另一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垫片B、螺母B与连接柱的连接结构示意中1、悬挂孔;2、手柄;3、控制端;4、固定或转动一边;5、卡头;6、连接片;7、垫片A ;8、螺母A ;9、长圆槽;10、圆孔;11、插接固定柱体;12、螺柱A ; 13、插接固定孔;14、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5、螺柱B ; 16、切面;17、连接柱;18、垫片B ; 19、螺母B ;20、凸起台。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结合附图1 4本专利技术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包括手柄2、连接片6和卡头5,在手柄2的另一端设有悬挂本专利技术的悬挂孔1,所述手柄2的一端为控制端3,在控制端3的下部面上设有凸起台20,凸起台20的下部设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为圆柱形且在圆柱形连接柱17的外缘面上设有两个切面16,形成圆柱形连接柱17外缘面的两个相对面为圆弧形,另两个相对面为平面,在圆柱形连接柱17的下部面上设有螺柱B15 ;所述连接片6 为长圆形块状结构,在连接片6的固定或转动一边4设有圆孔10,在圆孔10朝向连接片6 另一边处设有U形长圆槽9,所述U形长圆槽9的两侧壁与圆柱形连接柱17的两个切面16 吻配,在连接片6的另一边设有上下贯通的齿轮状插接固定孔13 ;所述卡头5为柱形,在圆形卡头5 —端端面的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为内六方螺栓套或外六方螺栓套,在柱形卡头5 的一端端面设有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在圆柱形或多角形卡头5的另一端端面设有插接固定柱体11,所述插接固定柱体U与插接固定孔13吻配,在插接固定柱体11的端面上设有螺柱A12 ;卡头5的插接固定柱体11插入连接片6上设置的插接固定孔13后由螺母A8与插接固定柱体U上的螺柱A12丝接固定,在螺母A8与插接固定柱体11之间设有垫片A7, 所述手柄2凸起台20上的连接柱17插入连接片6的圆孔10内,然后在螺柱A12上套接垫片B18后由螺母B19固定螺柱A12,其中所述连接柱17的外缘面与圆孔10为滑动配合。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在狭长缝隙内的螺栓由本专利技术所述卡头 5 一端的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扣在螺栓上,由于插接固定柱体11与插接固定孔13为固定连接,所以连接片6与卡头5为随动,将手柄2凸起台20上设置的连接柱17用力推,使连接柱17插入连接片6固定或转动一边4的长圆槽9中,旋拧手柄2使卡头5的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带动螺栓旋转,当螺栓松动后,拉动手柄2使连接柱17处于圆孔10,摆动手柄2 使连接片6围绕插接固定孔13为中心进行旋转,便可使螺栓卸下来,由于所述卡头5为磁性体,吸附着卸下来的螺栓带出狭长缝隙。本专利技术对于螺栓的安装使用的方式为,将螺栓吸附在磁性卡头5上,推进至螺孔位置,旋拧手柄2使卡头5的螺母或螺栓端头套14带动螺栓旋转,当螺栓拧紧后,圆孔10 与连接柱17位置不对应时退出本专利技术调整使连接柱17的两切面16处于圆孔10中便可拧紧螺栓,或拉动手柄2当连接柱17的两切面16处于长圆槽9中便可作为常规扳手使用和固定螺栓。为了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权利要求1.一种小间距定活两用扳手,包括手柄(2)、连接片(6)和卡头(5),其特征是所述手柄(2)的一端为控制端(3),在控制端(3)的下部面上设有凸起台(20),凸起台(20)的下部设有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为圆柱形且在圆柱形连接柱(17)的外缘面上设有两个切面(16),形成圆柱形连接柱(17)外缘面的两个相对面为圆弧形,另两个相对面为平面, 在圆柱形连接柱(17)的下部面上设有螺柱B (15);所述连接片(6)为长圆形块状结构,在连接片(6)的固定或转动一边(4)设有圆孔(10),在圆孔(10)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党辉赵岚符孔阳付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