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氨基功能化的稀土掺杂BaFCl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124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2 00:07
一种表面氨基功能化的水溶性稀土掺杂氟氯化钡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表面功能化的水溶性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氟氯化钡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组分为:XLn3+-(1-x)BaFCl(Ln=Ce,Pr,Nd,Sm,Eu,Gd,Tb,Dy,Ho,Er,Tm,Yb;x=0-60mol%)。利用聚丙烯亚胺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一步反应制备出表面氨基功能化的水溶性稀土掺杂氟氯化钡纳米荧光标记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吸收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证明聚丙烯亚胺有效包覆在纳米颗粒的表面。得到的纳米粉末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其表面的氨基基团为下一步结合生物分子奠定基础。通过掺杂稀土离子,该材料可以实现发光强度较强且荧光寿命较长的稀土离子荧光发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溶性表面氨基功能化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表面氨基功能化的水溶性稀土掺杂BaFCl纳米荧光标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掺杂的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其具有稳定的光物理光化学性质,较大的斯托克思偏移,和较低的毒性等优点,所以在生物光学成像和荧光免疫检测等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重视。用作生物荧光探针的纳米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且其表面需要拥有能够结合生物分子的官能团,如羧基、氨基、巯基等。然而,传统的有机相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发光材料均不溶于水,缺乏能与生物分子结合的表面官能团。虽然后续表面处理手段,如二氧化硅包覆,层层吸附(layer by layer)和配体交换等方法,可以修饰纳米材料的表面, 使纳米颗粒既能溶解在水中也可以连接生物分子,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却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二氧化硅包覆的方法操作过程复杂,重复性差,并且容易导致颗粒团聚;层层吸附,对生物分子不具备选择性,导致连接生物分子的混乱,而且连接的生物分子也易于游离;配体交换需要在高温和惰性气氛保护下才能进行,实验条件比较苛刻。因此,一步合成水溶性且具有功能化表面的纳米发光材料的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元鞠强李仁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