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6438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该系统由运输人员卡、贴有RFID标签的血袋、血液运输箱、便携式操作仪以及远程服务器组成,便携式操作仪上的RFID读写单元对运输箱内贴有RFID标签的血袋进行管理,GPS模块对运输箱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同时采集运输箱内温度信息,实现对血液在途运输过程中时间、温度、位置、血袋唯一编码的实时监管和及时报警,监控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信息,进一步利用便携式操作仪与运输人员卡及远程服务器的交互认证,控制血液运输箱的开合及记录存取血操作状态,从而达到绑定血袋与血液运输箱、运输者之间的责任,提高血液在途运输环节中的可视性与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信息与无线通信
,涉及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
技术介绍
血液安全直接关系用血者的生命安全,血液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一直是全社会瞩目的焦点。由于我国目前实施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的政策,因此公众不仅仅普遍关注临床用血的血液质量和安全,对于血液的采集-加工制备-存储-供应、甚至报废等过程也十分重视。采供血机构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细小失误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无论是采供血机构还是社会公众,都对于准确掌握血液从采集到使用甚至报废全生命周期过程每一环节的信息提出了迫切需求。自2006年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血站建设以来,我国的采供血机构在采血检测硬件设备、采血验血专业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一些大型血液中心,已经配备了国际先进的采血、检测和成分血加工等仪器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手段十分领先。但是在血液在途运输环节(包括原料血的运送和成分血的供应过程),尚缺乏有效的手段采集和记录该环节的信息。由于受到血液库存、运输和加工制备过程中温度、细菌的影响,少部分血液会发生非免疫性溶血反应,一旦进入临床,将对输血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我国各采供血机构都采用了先进的储血冰箱、冰柜储存血液,使储存温度保持在国际规定的范围之内,在加工制备过程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血液质量。但是在血液在途运输环节,包括从采血点到血站以及从血站到用血医院的供应过程,则是当前我国血液管理中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血液运输目前绝大部分采用简单保温箱,保温效果差、缺乏温度指示,难以及时、准确地反应运输箱内的温度和运输箱的保温效果,对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状况无法实现及时、全面的掌控。也有部分公司推出了带有电源供电的制冷箱,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调节箱内温度处于设定范围之内。但这类产品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跟踪血液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特别在跨省市的应急血液调用过程中,长距离的血液运输尤其需要在途运输过程中能够掌握血液所处的地理位置;二是不能对运输箱开合状态及存取血操作进行监控,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对血液的非法操作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有段予以察觉。近年来,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存货控制等各方面。由于 RFID标签具有能够被远距离识读和成批次处理的特性,因此可以提升货品的管理效能,节省作业时间与成本。在医疗卫生方面,RFID系统应用案例也越来越多,例如保安系统门禁管制、电子门票系统、医疗病历管理、病患识别、病患接触史追踪等。RFID射频识别技术不仅具有强大的物品标识能力,并且具有远距离、非接触、移动自动识别和一次识别多物品的突出优势,使在运输过程中自动对批量血液进行个性化处理成为可能。通过为每袋血液粘贴RFID标签,并在关键环节配备RFID读写器,就可实现对血液制品流动过程信息的实时、自动、准确采集。利用RFID事件数据所携带的物品身份、时间5和空间语义,还能够为血液运输过程监控提供精准的数据基础。在血液行业,使用RFID标签替代传统的条码作为血袋标识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RFID标签可写的特性,将血液采集加工运输环节的信息写入RFID标签芯片,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快速对血液制品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与追溯;二是利用RFID标签唯一编码长度的优势,将传统需要4-5张一维条码存储的数据集成在一个 RFID标签芯片中,识读时不需要分别扫描,只要一次识读即可获取全部信息,提高生产效率。从另一方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采供血机构的采血、检测和成分血加工等仪器设备和检验检测技术手段均已比较先进,但是血液在途运输环节仍属于监管盲区,目前大量使用血液简易运输箱,使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不可控,所处位置和取血操作也不受监控。尽管已有带有制冷功能的新一代血液运输箱出现,采用先进、轻捷、环保的半导体制冷技术,面板采用数字液晶温度显示,箱内温度可以自由设定,温度控制范围 4°C 22°C,可在长时间的汽车运输过程中保持恒定温度,但仍无法实现对血液在途运输过程的环境信息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也无法及时发现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用血安全的非法操作。GPS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集成在血液运输箱上可以很方便地获得运输过程中所处的地理位置,采用车载视频监控等手段也可以实现对存取血操作的远程监控和责任追溯。但是,对一辆血液运输车来说,往往需要运输几个甚至十几个血液运输箱,采用箱载GPS 成本过高,车载视频监控也只能记录下视频信息,在事后进行责任追溯时调阅该视频信息人工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其目的是通过 RFID技术和GPS技术的综合运用采集和记录血液在途运输环节的信息,监控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和操作状态,绑定血袋与血液运输箱、运输者之间的责任,提高血液在途运输环节中的可视性与安全性。(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包括血液运输箱和置于该血液运输箱中的血袋,该血袋贴有RFID标签,该RFID标签表示所对应血袋的唯一编码,该系统还包括运输人员卡,用于存储所述血袋的唯一编码以及该运输人员卡自身的唯一编码;便携式操作仪,用于读取所述运输人员卡中存储的信息和血液运输箱的环境信息,并将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以远程发送;以及远程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便携式操作仪远程发送的信息,以对血液运输箱进行监控。(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与血液运输箱绑定的便携式操作仪上的GPS模块进行定位,可以跟踪血液在运输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一旦发现运输路线与预定路线出现较大偏差,则在远程服务器端进行报警,使管理者和运输人员可以及时获得提示,纠正偏差。对血液运输箱所在位置进行监控还可以在跨省市的应急血液调用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长距离的血液运输尤其需要在途运输过程中能够掌握血液所处的地理位置,以便预估血液到达时间。2)通过便携式操作仪对血液运输箱的电子锁单元进行控制,同时对打开运输箱时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验证,并利用便携式操作仪与运输人员卡和远程服务器之间的交互认证监控运输箱的开合状态及存取血操作,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使用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对血液的非法操作时,可以及时地察觉并预防可能出现的血液安全事件。3)利用RFID技术读取范围大,既可批量识读也可单独识读的特点,在盘点血液运输箱库存时采用多目标识别方式快速识读,在对血袋进行取血操作时采用单目标识别方式,提高存取血操作效率,避免血液运输箱长时间开启可能带来的箱内温度异常上升。同时采用一辆运输车对应一台便携式操作仪,一台便携式操作仪同时绑定多个血液运输箱的管理模式,利用一个GPS模块为一个运输车内多个血液运输箱进行定位,降低系统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液在途运输存储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液运输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为了绑定血袋与血液运输箱、运输者之间的责任,降低系统成本,提高血液在途运输环节中的可视性与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为运输人员配备运输人员卡,利用其唯一编码作为存取血操作的认证密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赵新都刘禹倪晚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