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602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碎机。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内转盘、外转盘分别由转轴与位于机架上的传动机构相连接,内转盘位于外转盘内并位于外转盘上方,内转盘、外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外转盘的内壁上设有反击板,外转盘的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下料斗;其特征是:内转盘(4)、外转盘(5)、顶盖(9)底面之间的空腔为破碎腔,进料装置(2)上设有进料筛分(10),进料筛分(10)下设有筛分下料通道(11),筛分下料通道(11)与内转盘、外转盘之间的空腔相通,进料装置(2)的出口位于内转盘(4)的上方,外转盘(5)上沿圆周布置有出料筛分(12)。它具有结构简单、破碎效果很好的特点,不具有设备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碎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转子的破碎机,适用于水泥、矿山、化工、冶金、筑路等行业对于脆性块状物料,如矿石、水泥熟料、块煤等进行细碎和粗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水泥生产的制粉过程中,熟料(或石料)经颚式破碎机或反击式破碎机等破碎后,再进入球磨粉碎系统。但这些破碎块状物料的设备,能量利用率低。而且,经它们破碎后的物料粒度仍较大,使磨机的第一仓仍以细破碎为主,不但使磨机的产量难以提高,且能量利用率极低(仅为5%左右)。多破少磨”正是解决这一重要课题的方式之一。同时,由于我国水泥行业中新标准的实行,回转窑干法生产将处于主导地位。“集中烧成,分散粉磨”将是水泥生产格局的主要形式。因此,熟料的硬度将有所上升,对水泥的细度要求也有一定的提高。只有在磨前增加预破碎,才能使水泥磨达到优质高产和节能降耗的效果。专利号94226700.1,公开了一种双转子涡动破碎机,在机架的上部空腔内安装大转子与小转子,转子的中心利用转轴与位于机架下部的传动机构连接,机架的顶面有顶盖,顶盖的中心为进料口,在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有破碎腔,在大转子的内壁均匀安装有可方便地拆卸的反击装置,在大转子的底面有下料孔。不足之处在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破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破碎效果很好的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机架主要由顶盖、筒体构成,顶盖上设有进料装置、排尘筒,内转盘、外转盘位于筒体内,内转盘、外转盘分别由转轴与位于机架上的传动机构相连接,内转盘位于外转盘内并位于外转盘上方,内转盘、外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外转盘的内壁上设有反击板,外转盘的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下料斗;其特征是内转盘4、外转盘5、顶盖9底面之间的空腔为破碎腔,进料装置2上设有进料筛分10,进料筛分10下设有筛分下料通道11,筛分下料通道11与内转盘、外转盘之间的空腔相通,进料装置2的出口位于内转盘4的上方,外转盘5上沿圆周布置有出料筛分12。所述的外转盘5的横梁13上设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位于内转盘4下;筒体7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上设有橡胶块15,橡胶块15位于外转盘5下。本技术采用高速反向旋转的双转子结构,内转子高速抛撒,外转子高速反向撞击物料,在强烈的冲击、剪切作用下,物料被破碎成粉料;配置有二级筛分装置,原料经初筛分后进入破碎腔,破碎后的合格细料可由内置筛筛分排出,粗料则继续被冲击破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破碎效果更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本技术采用橡胶块14、橡胶块15结构,起支撑内转盘4、外转盘5的作用,使之保持平衡,减少了设备振动,降低了设备噪音,使用寿命长。本技术在对块状物料的破碎效果和降低能耗方面,在提高磨机产量和磨机易损件使用寿命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能量利用率达58%以上,是普通破碎设备能量利用率的6倍。主要特点(1)、破碎效果好。传统的反击式破碎机破碎粒度15mm以上占70%,15mm以下占30%,而该机破碎粒度1mm以下占95%以上;(2)、破碎粒度可调。可根据需要调整筛板间隙控制破碎粒度。(3)台时产量高,能耗低。球磨机配用该机后,产量可提高20-40%,节电20-40%左右;(4)、若用于筑路或磷石破碎,可直接替代圆锥破或雷蒙磨;(5)、设备噪音低,粉尘少;(6)、设备占地面积小,重量轻,便于在老厂房内的改造;(7)、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顶盖9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转盘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内转盘4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外转盘5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进料装置、3-排尘筒、4-内转盘、5-外转盘、6-下料斗、7-筒体、8-电机、9-顶盖、10-进料筛分、11-筛分下料通道、12-出料筛分、13-横梁、14-橡胶块、15-橡胶块、16-支撑架、17-胶块联轴器、18-转轴、19-转轴、20-反击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机架主要由顶盖9、筒体7构成,顶盖9上设有进料装置2、排尘筒3,进料装置2上设有进料筛分10,进料筛分10下设有筛分下料通道11,筛分下料通道11与内转盘、外转盘之间的空腔相通,进料装置2的出口位于内转盘4的上方,排尘筒3与破碎腔相通。内转盘4、外转盘5位于筒体7内,内转盘4、外转盘5分别由转轴与位于机架上的传动机构相连接,内转盘4与转轴18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8的另一端通过胶块联轴器17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电机1由固定板固定在顶盖9上,转轴18通过轴承固定在顶盖9上;外转盘5与转轴19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9的另一端通过皮带轮经三角带与电机8的皮带轮相连接,转轴19通过轴承固定在筒体7的支撑筒上;转轴18、转轴19同轴心。内转盘位于外转盘内并位于外转盘上方,内转盘、外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内转盘、外转盘、顶盖的底面之间的空腔为破碎腔,外转盘5的内壁上设有反击板20,外转盘5上沿圆周布置有出料筛分12,筛杆为圆钢结构,也可为方钢形式,外转盘的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下料斗。所述的外转盘5的横梁13上设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位于内转盘4下外边缘部分;筒体7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上设有橡胶块15,橡胶块15位于外转盘5下外边缘部分。内转盘4、外转盘5也可由一台电机经传动机构分别驱动。工作时,内转盘4、外转盘5以相反方向分别高速旋转。当块状物料(如石灰石、熟料或其它脆性物料)通过进料装置2下落,经进料筛分10后进入内转盘4区,物料即在该区受到冲击并获得高速而被抛向外转盘5内壁,此时物料受到高速旋转方向相反的外转盘5的反击板20的强烈冲击,使物料被急剧破碎。同时,在内转盘4、外转盘5间隙处物料被剪切或被反弹,与后续高速石料相遇,而发生高速碰撞破碎。在破碎腔内,块料受到多次强烈冲击、剪切、互相碰撞、挤碾等作用而被破碎成粉料。最后通过出料筛分12卸出,合格料从下料斗6排出,大块料在破碎区继续被破碎。为了抵抗不同角度的冲击磨损,耐磨件表面采用了高硬度质点与强韧性基体组合的表面覆盖技术。权利要求1.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机架主要由顶盖、筒体构成,顶盖上设有进料装置、排尘筒,内转盘、外转盘位于筒体内,内转盘、外转盘分别由转轴与位于机架上的传动机构相连接,内转盘位于外转盘内并位于外转盘上方,内转盘、外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外转盘的内壁上设有反击板,外转盘的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下料斗;其特征是内转盘(4)、外转盘(5)、顶盖(9)底面之间的空腔为破碎腔,进料装置(2)上设有进料筛分(10),进料筛分(10)下设有筛分下料通道(11),筛分下料通道(11)与内转盘、外转盘之间的空腔相通,进料装置(2)的出口位于内转盘(4)的上方,外转盘(5)上沿圆周布置有出料筛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转盘(5)的横梁(13)上设有橡胶块(14),橡胶块(14)位于内转盘(4)下;筒体(7)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6),支撑架(16)上设有橡胶块(15),橡胶块(15)位于外转盘(5)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破碎机。内筛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筛分双转子破碎机,机架主要由顶盖、筒体构成,顶盖上设有进料装置、排尘筒,内转盘、外转盘位于筒体内,内转盘、外转盘分别由转轴与位于机架上的传动机构相连接,内转盘位于外转盘内并位于外转盘上方,内转盘、外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外转盘的内壁上设有反击板,外转盘的下方的筒体内设有下料斗;其特征是:内转盘(4)、外转盘(5)、顶盖(9)底面之间的空腔为破碎腔,进料装置(2)上设有进料筛分(10),进料筛分(10)下设有筛分下料通道(11),筛分下料通道(11)与内转盘、外转盘之间的空腔相通,进料装置(2)的出口位于内转盘(4)的上方,外转盘(5)上沿圆周布置有出料筛分(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珍黄之初吴敬兵张一章叶涛车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