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改进制备工艺及由该工艺制备的杀虫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6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改进工艺和由此制备的杀虫剂。该杀虫剂由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拮抗微生物和天然生物聚合物组成。(*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trapped microbial pesticides and insecticides prepared by the proces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prove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entrapped microbial insecticides and the resulting insecticide. The insecticide is derived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and natural biopolymer com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改进工艺及由该工艺制备的产品,更确切地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将拮抗微生物包埋到予处理成凝胶或糊状物的天然聚合物中的工艺。环境污染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过量使用各种化学品,如化学杀虫剂,引起的土壤和水污染,由于对健康和生态造成危害,已成为引发争论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善由于使用有毒化学品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人们进行了研究,以寻找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对植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办法。人们已作了种种努力试图来开发出成本低,无污染的拮抗微生物杀虫剂,然而由于这些产品的低效能及其它缺点,杀虫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例如,Chet等人在美国专利No.4,748,021中披露的一种抗真菌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抵抗镰刀菌(Fusarium)的木霉(Trichoderma)。然而在其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要先用溴代甲烷对土壤进行杀菌,然后才能使用一种生物防治组合物,该组合物中含有一种称为T-35的新的微生物。按照他们的专利技术,其生物组合物中含有仅用作养分的基质,另外为发挥其作用还含有某种化学胶粘剂。由于这些严格的限制,Chet的专利技术缺乏可行性或只有有限的用途。Vesely等人美国专利No.4,259,317中描述了一种用于甜莱种子的粉状制剂,其活性成分是高浓度的Pythium oligandrum卵孢子,在Vesely的专利中,精细的粉状制剂吸附在种子表面。这种制剂含有磨碎的发酵底物干粉,在利于孢子形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含有氯化钙的液体养分存在、并同时照射和发酵基质的条件下,Pythium oligandrum在该发酵底物上繁殖。此外,还需要采用照射工序和液体养分,这就使得Vesely的专利技术可行性很小,并且在这个专利技术中底物糊只用作营养物。Levy(美国专利No.4,985,251)披露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超吸附的固体有机聚合物和一种液体载体,如水和油,所述的有机聚合物含有亲水性的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酯。这使得处理和保存这种组合物变得困难。不仅如此,该专利技术中还需要使用诸如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酯之类的有机聚合物,这实际上暗示着有必要开发一种可被生物降解的杀虫剂。Jung等人(法国专利No.2,501,229)提出一种工艺,利用该工艺将微生物包埋到一种聚合物凝胶基质中,这种基质是通过使用金属盐,如铁盐,铝盐,或与另一种多糖协同处理而得到的一种交联多糖。Jung等人的专利技术也采用了诸如合成硅石,硅铝酸盐和纤维素之类的吸附剂。因此,Jung的工艺不仅麻烦而且不经济。Shigemitsu(美国专利No.4,647,537)提出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角叉菜胶制备含活性微生物的杀虫剂。Marois等人(美国专利No.4,724,147)描述了一种方法,该方法是用藻朊酸混合物制备含活性真菌的细小药丸。Lewis等人(美国专利No.4,668,512)提出一种制备含活性真菌、磨碎的麦麸和藻朊酸的细小药丸的方法。然而,这些现有的工艺过程制造的微生物杀虫剂对如植物叶子,草叶,茎和农作物等作用对象缺少足够的吸附力,因而它们仍是低效和不经济的。综上所述表明,需要继续发展简单经济的工艺,以制备无污染的杀虫剂,并使其具有高效广谱的特点。按照本专利技术,业已发现将拮抗微生物包埋到天然生物聚合物上制得的包埋微生物杀虫剂可达到无污染并可抗由不同害虫和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植物病害的效果,并避免了以前的生物杀虫剂制造工艺中需要除去附随物质等各种缺陷。值得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微生物杀虫剂能有效地将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到作用对象上,诸如害虫,植物致病真菌,杂草等等。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杀虫剂制造工艺经济可行。本专利技术的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从一组物质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生物聚合物,在高温下加工成凝胶或糊状物,这一组物质包括含可被微生物代谢利用的生物聚合物的天然物质和从这种天然物质中提取的可被微生物代谢的生物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将所述的已加工好的生物聚合物冷却到较低温度;将一种或多种拮抗微生物混合或包埋到所述凝胶或糊状物中;将微生物包埋的生物聚合物成型并干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拮抗微生物”是指一类微生物,该类微生物能够产生和释放某种活性物质如抗生素,采用选择性毒害或破坏的方式根除所述的有害的靶生物,如害虫,植物致病真菌或杂草等,或者提供抑制或竞争机制将大部分所述的靶生物杀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具有杀虫剂功能的物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虫剂”包括除莠剂,杀虫剂,杀藻剂,杀菌剂,杀真菌剂和杀线虫剂等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微生物”包括多种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真菌,酵母,原生动物,藻类及其孢子等等。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典型的拮抗微生物包括抑制植物致病真菌的微生物,如枯草芽胞杆菌Krictiensis亚种ATCC 55078和ATCC 55079(Bacillus subtilis subsp.Krictiensis ATCC 55078 and 55079),梨假单胞菌ATCC 15958(Pseudomonas pyrocinia ATCC 15958),荧火假单胞菌ATCC 27663(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ATCC 27663),Virens胶枝菌ATCC 52045(Gliocladium virens ATCC 52045),木霉菌ATCC 28217(Trichoderma reesei ATCC 28217),Trichoderma harzianum ATCC 52445,Trichoderma hamatum ATCC 52198,Trichoderma viride ATCC 52440和可可链霉菌阿索亚种ATCC 19093(Streptomyces cacaoi subsp.asoensis ATCC 19093),;有杀虫作用的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ATCC 13367(Bacillus thuring censis ATCC 13367),Beauveria bassiana ATCC 26851,48585和48023,Hirsutella thomsonii ATCC 24874,Metarhizium flavoviride ATCC 32969和Verticillium lencanii ATCC 46578;和控制杂草生长的微生物,如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sp.jussiaeas ATCC 52634。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采用了一种由一种或多种“天然聚合物”构成的生物聚合物,所述的“天然聚合物”是从由含可被微生物代谢利用的生物聚合物的天然物质和从中提取到的可被微生物代谢的生物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一类物质中选出的。所述的生物聚合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麦,豆类,意大利黍,印度黍,中国黍和荞麦之类的谷物;马铃薯之类的块茎作物;甘薯和甜瓜之类块根作物和从中提取到的淀粉及其衍生物;并且还包括琼脂,明胶,聚半乳糖醛酸,聚氨基葡萄糖,羧甲基纤维素,Gelrite,天然蜡,天然胶,及其衍生物。上述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工艺,包括:(a)在高温条件下,从一组物质中选出生物聚合物并加工成凝胶或糊状物;这组物质包括:含可被微生物代谢利用的聚合物的天然物质和从中提取的可被微生物代谢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b)将加工好的生物聚合物冷却到较低温度;(c)将一种或多种拮抗微生物与已冷却的生物聚合物混合或包埋;然后(d)将包埋微生物的生物聚合物成型和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1-5-23 91-83281.一种制备包埋微生物杀虫剂的工艺,包括(a)在高温条件下,从一组物质中选出生物聚合物并加工成凝胶或糊状物;这组物质包括含可被微生物代谢利用的聚合物的天然物质和从中提取的可被微生物代谢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b)将加工好的生物聚合物冷却到较低温度;(c)将一种或多种拮抗微生物与已冷却的生物聚合物混合或包埋;然后(d)将包埋微生物的生物聚合物成型和干燥。2.按权利要求1中的工艺,其中所述的拮抗微生物是从一类微生物中选择的,组成这类微生物的有枯草芽胞杆菌Krictiensis亚种ATCC 55078和55079(Bacillus subtilis subsp.Krictiensis ATCC 55078 and 55079),梨假单胞菌ATCC 15958(Pseudomonas procinia ATCC 15958),荧光假单胞菌ATCC 27663(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ATCC 27663),Virens胶枝菌ATCC 52045(Gliocladium virens ATCC 52045),木霉菌ATCC 28217(Trichoderma reesei ATCC 28217),Trichoderma harzianum ATCC 52445,Trichoderma hamatum ATCC 52198,Trichoderma viride ATCC 52440,可可链霉菌阿索亚种ATCC19093(Streptomyces cacaoi subsp.asoensis ATCC 19093),苏云金杆菌ATCC 1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成海李项雨孙光熙金成郁李知雨金度烨权容国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化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