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95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其由机架、进料口、出料口、机壳、两个电机、分别与电机相连的皮带轮、两对覆有齿板的辊筒组成,两个电机分别带动相对运动的一对辊筒,这对辊筒通过动力传输装置分别再带动另外一对辊筒,所述两对辊筒上、下各排列一对,每个辊筒轴两端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机壳相连,机壳与机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对辊筒为一个工作副,每个工作副都为一个固定辊筒及一个可移动辊筒,所述固定辊筒的轴承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辊筒的前后各安装一套辊距调节机构,两级破碎机构装于同一密封的机箱内。该设备适应直径范围较宽及硬度较大物料的破碎,从而使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能更广泛地适用于电石、金属矿等不同领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破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
技术介绍
辊式破碎机是破碎机领域内一种常用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一对 表面覆有齿板的齿辊相向运动,待破碎物料喂入齿辊之间,利用辊齿 的挤压力将物料破碎。由于一个破碎机构的破碎机很难满足高产量的 要求,在生产实践中就出现了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中国专利CN2426764Y公开了一种两级硬性辊式破碎机,包括机架、进料口、 出料口、机壳、电机、皮带轮等,破碎机构为上下排列的两组辊筒组 成,辊筒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物料经上一级辊筒破碎后,落入下一级 辊筒之间,再次破碎,使物料经连续两次破碎后,达到要求的粒度值, 但这种将辊筒轴在生产过程中完全固定的方式在遇到物料的直径较 大或硬度较高时,会造成物料卡在齿辊之间使设备无法运行的情形, 甚至会损坏齿辊轴,造成较大损失。为防止上述情况出现,就出现了 带有可退让式辊距调节机构的辊式破碎机,中国专利CN2675254Y号 公开了一种辊式破碎机的自动退让结构,其是在支架上设置有与辊筒 上的可调节轴承座相联接的退让底座,退让底座连接由液压控制系统 控制的自动退让液压油缸,当该结构装配至辊式破碎机上时,不但可 较为可靠地对对辊之间的辊距进行调节,在遇到铁块等硬物时也可进 行自动退让,但这种液压油缸系统结构复杂,造价很高,而且液压系 统的密封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使这种结构不易推广使用。中国专利CN2657769Y号公开了另外一种辊式破碎机辊距调节机构,其是由一调节丝杆一端与可调节轴承座固连, 一内套、 一蟝形弹簧装在套筒并 串在调节丝杆之上, 一端由调节螺母紧固,套筒一端套在机体侧板之 上,平面轴承装在套筒上机体侧板一侧与啮合在调节丝杆上的手轮配 合,手轮另一端由锁紧螺母锁紧。这种方式的辊距调节机构结构装配 至辊式破碎机上时运动比较可靠,造价不高,但由于其与轴承仅有丝 杆一处固连,使活动轴承的受力不够均匀,容易造成轴承的侧向受力, 使轴承座的移动受阻。再者,传统辊式破碎机辊距调节机构采用移动 轴承与对应导轨滑动摩擦的运行方式,轴承座与导轨之间在安装时必 然会留有间隙,当轴承座受力稍不均匀时,就会使轴承座产生侧向滑 移,使轴承的移动发生阻滞,造成辊距之间实际可移动的范围较小, 一般不超过40—50毫米,从而使辊式破碎机对破碎物料的直径要求 小于70毫米,不能适应大物料的破碎,极大制约了辊式破碎机的应 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其产量 较原有的一级破碎大大提高,而且在其上安装上工艺简单、成本低的 新型辊距调节机构,不仅能够保护辊筒在遇到硬度较高或直径较大的 物料时不会受损,还使辊筒的轴承座移动轻便可靠,能适应直径范围 较宽物料的破碎,从而使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能更广泛地适用于不同 领域,特别适用于对破碎硬度要求高,对活动轴承座退让距离要求大 的电石破碎领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两级辊式粒料破碎 机,由机架、进料口、出料口、机壳、两个电机、分别与电机相连的皮带轮、两对覆有齿板的辊筒组成,两个电机分别带动相对运动的一 对辊筒,这对辊筒通过动力传输装置分别再带动另外一对辊筒,所述 两对辊筒上、下各排列一对,每个辊筒轴两端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进 料口与所述机壳相连,机壳与机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对辊筒 为一个工作付,每个工作付都为一个固定辊筒及一个可移动辊筒,所 述固定辊筒的轴承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辊筒的前后各安装 一套辊距调节机构,两级破碎机构装于同一密封的机箱内。所述每对辊筒相向运动并且形成4_6米/秒的速度差。 所述辊距调节机构由可移动轴承座、导轨、蟝形弹簧、顶杆(或 顶板)、挡板构成,辊筒轴置于可移动轴承座上,导轨、顶杆、挡板 分别与破碎机机架固定连接,顶杆顶住可移动轴承座一侧,蠛形弹簧 在加上一定的预压力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可移动轴承座的另一侧及挡 板上,在所述导轨和所述可移动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滚柱,所述可移动 轴承座通过滚柱在导轨上移动。所述滚柱为立式,安装于导轨侧向垂直开设的安装孔内。 所述滚柱为卧式,安装于导轨上表面纵向开设的安装孔内。 所述滚柱分别设置在上、下导轨上。所述蝶形弹簧为两个,分别位于可移动轴承座另一侧相对称的上、 下方。顶杆与机架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孔或增加调节丝杆的长 度进行调节。 有益效果这种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由于采用了上、下两对齿辊进行破碎, 其效率较原有的一级破碎大幅度提高;两级都是齿辊破碎可以使破碎出在成品物料粒料多,粉料少;由于其在上、下两级破碎都安装了辊 距调节机构,使每级破碎遇到物料硬度过大或直径过大时辊筒都不会 受到损伤。可移动辊筒的前后各安装一套辊距调节机构可以确保可调节轴 承座的位移一致,动作可靠。每对辊筒相向运动并且形成4 — 6米/秒的速度差增大了搓动破 碎,减少了物料在辊筒上的粘连,可提高产量。由于其每级破碎的辊距调节机构是在导轨与活动轴承座设置了滚 柱,使传统导轨与轴承座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摩擦力大幅 度下降,轴承座的移动更加便捷;该结构即使在导轨与轴承座之间因安装而存在有间隙的情况下仍能使轴承座移动至要求的位置,不会在 受力不均匀时,因间隙的存在使导轨与轴承座之间形成夹角导致轴承 座与导轨卡死无法移动,从而使轴承座的移动更加可靠;轴承座的移 动便捷可靠使实际工作中的轴承移动距离增大成为可能,原有的辊式 破碎机的辊距调节间距不能超过40 — 50毫米,其应用领域仅限于煤 及煤矸石的破碎,而安有这种辊式破碎机辊距调节机构的破碎机的辊 距调节间距可达150毫米,其领域可拓展至电石破碎、金属矿破碎等 领域,特别适合在破碎原料中含有硬度高而且直径在70 — 150毫米的 吸铁石杂质、并且要求成品物料粉料成分少的电石破碎领域,而且该 机构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可靠,在应用时如果破碎原料中含 有硬度较高或直径较大的原料或杂质时,可移动轴承座退让,直径较 大或硬度较高的原料就从对辊中落下,而后蟥形弹簧的预压力使可移 动轴承座返回至原有位置,破碎继续进行,既不会停机影响效率,又 保护齿辊安全。在轴承座的另一面上、下以相同的安装方式各设置一个蠑形弹簧, 能够使轴承座的受力均匀,与导轨上的滚柱相互配合时,能够有效地 保证导轨与轴承座之间运行通畅,无阻滞,使轴承座可以在导轨上移 动的距离,扩大辊式破碎机的应用范围。立式滚柱安装于导轨侧向垂直开设的安装孔内,由于与导轨相接 触的轴承座的侧面呈"门"形,这种滚柱安装方式能克服轴承座与导 轨的安装间隙问题,轴承座与导轨之间保持线接触,减少了摩擦阻力, 极方便地使导轨侧向与轴承座形成滚动摩擦,既方便轴承座的定位, 防止轴承座在受力不均匀时产生侧移,又使轴承座的移动快捷可靠。 卧式滚柱安装于导轨上表面纵向开设的安装孔内,这种滚柱安装 方式能方便地使导轨上表现向与轴承座形成滚动摩擦,使轴承座的移 动快捷可靠。滚柱分别设置在上、下导轨上,可使轴承座的移动更加快捷、可 靠,相对可进一步增大辊距调节间距。顶杆可以由能顶住可移动轴承座的一侧以防止该轴承座向另外一 辊的轴承方面运动的其它部件如顶板所替代。顶杆与机架的位置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固定孔或增加调节丝杆的长 度进行调节,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级辊式粒料破碎机,由机架(7)、进料口(6)、出料口、机壳(9)、两个电机、分别与电机相连的皮带轮、两对覆有齿板的辊筒组成,两个电机分别带动相对运动的一对辊筒,这对辊筒通过动力传输装置分别再带动另外一对辊筒,所述两对辊筒上、下各排列一对,每个辊筒轴两端置于轴承座上,所述进料口与所述机壳相连,机壳与机架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对辊筒为一个工作付,每个工作付都为一个固定辊筒及一个可移动辊筒,所述固定辊筒的轴承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可移动辊筒的前后各安装一套辊距调节机构,两级破碎机构装于同一密封的机箱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锦宏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华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