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及其灯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439274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6 0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及其灯管,其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包括有一交流转直流模块与一发光二极管灯管。其中发光二极管灯管内包括有: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交流转直流模块连接,用以转换交流转直流模块输出的直流电源为一预定电压值;及一定电流模块,与直流转直流模块连接,用以控制流过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电流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驱动系统,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及其灯管
技术介绍
照明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照明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跟着日新月异。举例来说,如何增加照明设备的照明效率、减少照明设备的消耗功率、降低照明设备制造成本、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照明设备的污染都是目前照明技术的设计趋势与研发重点之一。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具有省电、体积小、亮度高以及重量轻等优点,近年来各家厂商皆纷纷投入并研发出各种相关照明设备。然而,基于LED的特性需由直流电源驱动发光,因此若直接使用交流电源驱动的话,当交流电源的正半周电流流入LED时,则LED发光,当交流电源的负半周电流流入LED时,则LED不发光,甚至会造成 LED短路烧坏而无法使用。因此,大部分的LED无法直接使用市电,必须通过交流转直流模块先将交流电源转换直流电源,才得以使LED稳定发光。现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将交流转直流模块整合在LED灯管中,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仅需将LED灯管与市电连接即可正常使用,具有其便利性。然而对于制造LED灯管的厂商来说,由于每一个LED灯管中皆须设置交流转直流模块,在量产情况下,其LED灯管的制造成本相当可观。另外,在多灯管的驱动电路中,驱动电源的功率因子会偏低,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可降低LED灯管制造成本以及提升驱动电源功率因子的电路设计,成为研究人员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及其灯管,以解决现有技术LED灯管的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包括有一交流转直流模块,用以接收一交流电源并转换交流电源为一直流电源;以及一发光二极管灯管,与交流转直流模块连接,其中发光二极管灯管内包括有一直流转直流模块,与交流转直流模块连接,用以转换直流电源为一预定电压值;及一定电流模块,与直流转直流模块连接,用以控制流过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电流值。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包括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及一定电流模块与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连接,,用以控制流过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值。由于采用以上技术特征,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之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及其灯管,由于直流转直流模块相较于交流转直流模块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因此通过将直流转直流模块设置在LED灯管内,如此一来即可降低LED灯管的制造成本,并且通过交流转直流模块中的功率因子校正电路来提升驱动电源功率因子,以改善驱动电源的供电质量,进一步达到节电的目的。另外,当发光二极管灯管需要以直流方式供电时,直流转直流模块可以被移除,使得发光二极管灯管可以操作在直流模式。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之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之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用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灯管的另一电路方块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的电路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直流转直流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直流转直流模块的另一电路示意图;图4C为本技术直流转直流模块的另一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本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管驱动系统包括有交流转直流模块1与第一灯管2。其中交流转直流模块1与第一灯管2可通过快速接头、金属端子与/或电性导线等其它电性连接手段相互连接或分离。交流转直流模块1用以接收交流电源,并将接收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交流转直流模块1中包括有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2与变压器14。另外,交流转直流模块1中还可包括有连接在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2前级的电磁干扰滤除电路(图中未示)与桥式整流器(图中未示),而电磁干扰滤除电路用以降低或滤除交流电源中的电磁噪声,桥式整流器用以转换交流电源为直流电源。交流转直流模块1可包括有反驰式(Flykick)、顺向式 (Forward)、半桥式(Half-bridge)、全桥式(Full bridge)、推挽式(Push-pull). . ·等其它隔离型电路架构,或者非隔离型电路架构。藉由将交流转直流模块1设置于第一灯管2的外部,因此可降低第一灯管2工作时的温度,相对来讲也可延长第一灯管2中发光负载(即第一发光二极管M至第η发光二极管观)的寿命。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2可缩小输入电源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或者将输入电源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保持一致,藉以校正交流转直流模块1中的输入电源的功率因子。 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2可包括有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被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用以降低电流畸变与高次谐波量,藉以提高功率因子。其中被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可由电感与电容组成。被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可以例如是电感电容(LC)型滤波电路,或者π型滤波电路。前述的η型滤波电路可由一个电感与两个电容所组成,其中电感可为有气隙硅钢片, 而第一个电容可为陶瓷电容,用以降低或滤除高频突波,而第二个电容可为电解电容,用以对电源滤波,藉以提高功率因子。主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可操作于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CCM)下或不连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下。主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还可区分为单级与双级的电路架构。前述双级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可由具两个切换开关的电力转换器所组成,用以校正输入电源的功率因子与稳定主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前述单级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可由具一个切换开关的电力转换器所组成, 同样用以校正输入电源的功率因子与稳定主动式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输出电压。变压器14具有一次侧连接端(或电源输入端)与二次侧连接端(或电源输出端)。 变压器14的一次侧连接端(电源输入端)与功率因子校正电路12的输出端连接。变压器 14可以例如是隔离型变压器或非隔离型变压器,若变压器14为非隔离型变压器(例如,自耦变压器)则无前述的一次侧连接端与二次侧连接端,而是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输出端。藉由将变压器14设置于第一灯管2的外部,可降低第一灯管2的工作温度,以及减轻第一灯管2的重量。第一灯管2中包括有直流转直流模块21、定电流模块22、第一发光二极管M与第 η发光二极管观,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M与第η发光二极管观之间还串联有多个发光二极管,而图中并未一一标示。第一灯管2可为一灯排式(LED Bar)结构。直流转直流模块21与交流转直流模块1连接。直流转直流模块21用以接收交流转直流模块1输出的直流电源,并将接收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一预定电压值的直流电源,例如,升压、降压或稳压。直流转直流模块21可为一降压型(Buck)、一升压型(Boost)或一降-升压型(Buck-Boost)直流转直流模块。由于第一灯管2中的直流转直流模块21的制造成本较低于交流转直流模块1,因此,在单灯管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中可降低LED灯管的制造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灯管2所具有的发光二极管要以直流方式供电时,直流转直流模块21也可以被移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日源
申请(专利权)人:铱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