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5678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由起拔体及调节螺栓组成;起拔体一端设有顶锥,另一端带有螺栓头,螺栓头一端加工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连接有调节螺栓。拆卸对轮螺栓时,先用起拔器前端的顶锥顶住对轮螺栓底部,再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将起拔器调节螺栓顶靠在减速机箱体上,然后用扳手扳动起拔体螺栓头,通过旋转螺栓头使调节螺栓的螺杆伸长,直至将对轮螺栓顶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拆卸快捷省力,可加快拆卸速度一倍以上,减少检修时间,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损坏对轮螺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
本技术属于拆卸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转炉倾翻对轮螺栓拆卸的起拔器。
技术介绍
转炉倾翻机构由四台电机驱动,每台电机通过对轮与分减速机相连,电机与分减速机的对轮使用螺栓固定。螺栓是变径的,中间带有一定锥度。螺栓外套牛皮圈,使两轮之间软连接。安装时螺栓通过中间锥度紧紧固定在螺栓孔上。由于电机高速旋转,对轮螺栓上的牛皮圈经常磨损,当牛皮圈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更换,更换过程中需要将对轮螺栓拆卸下来。由于对轮螺栓连接的非常牢固,加之对轮螺栓两边是电机和减速机,而且对轮螺栓与减速机箱体之间的距离不到140毫米。因此,对轮螺栓拆卸起来十分困难。通常采用手锤从一端将螺栓打出,由于空间过于狭小,故十分费时费力;而且用手锤拆卸经常将螺栓的螺纹损坏,需要使用新螺栓。以往更换转炉倾翻对轮螺栓1组12个对轮螺栓,需要将电机拆除更换胶圈,换完胶圈后再将电机装上,需要4个人4小时方能完成,检修时间长,工作量大,且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在短时间内将对轮螺栓拆除,从而缩短检修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的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为此,本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其特征在于,由起拔体及调节螺栓组成;起拔体一端设有顶锥,另一端带有螺栓头,螺栓头一端加工有螺栓孔,螺栓孔通过螺纹连接一调节螺栓。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及效果为拆卸对轮螺栓时,先用起拔器前端的顶锥顶住对轮螺栓螺杆底部,再通过旋转起拔器调节螺栓将起拔器上端调节螺栓顶靠在减速机箱体上,然后用扳手扳动起拔体螺栓头,通过旋转螺栓头使调节螺栓的螺杆伸长,直至将对轮螺栓顶掉。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拆卸快捷省力,可加快拆卸速度一倍以上,减少检修时间,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损坏对轮螺栓。附图说明附图为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立体图。图中调节螺栓1、螺栓头2、起拔体3、顶锥4。具体实施方式由附图可见,本技术之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整体呈“陀螺”形,由调节螺栓1及起拔体3所组成。起拔体3的下端加工有一圆锥体的顶锥4,起拔体3的上端则加工成带有扳手棱台的螺栓头2,在带有螺栓头2的一端中心位置加工有一带有内螺纹的螺栓孔,调节螺栓1下部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栓1的螺栓孔内。权利要求1. 一种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其特征在于,由起拔体及调节螺栓组成;起拔体一端设有顶锥,另一端带有螺栓头,螺栓头一端加工有螺栓孔,螺栓孔通过螺纹连接一调节螺栓。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倾翻对轮螺栓专用起拔器,由起拔体及调节螺栓组成;起拔体一端设有顶锥,另一端带有螺栓头,螺栓头一端加工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连接有调节螺栓。拆卸对轮螺栓时,先用起拔器前端的顶锥顶住对轮螺栓底部,再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将起拔器调节螺栓顶靠在减速机箱体上,然后用扳手扳动起拔体螺栓头,通过旋转螺栓头使调节螺栓的螺杆伸长,直至将对轮螺栓顶掉。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拆卸快捷省力,可加快拆卸速度一倍以上,减少检修时间,减轻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损坏对轮螺栓。文档编号B25B23/00GK202271318SQ201120328979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于学亮, 孙亮, 王秋时, 白炳楠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亮孙亮白炳楠王秋时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