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捞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5421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捞渣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机架用于支撑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支撑臂和用于清理浮渣的捞渣部,支撑臂可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机架上并与捞渣部相连接,用于支撑捞渣部以及带动捞渣部移动。动力系统包括用于提供能源的能源装置和用于驱动支撑臂摆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分别与能源装置和执行系统相连接,能源装置为动力装置提供能源使得支撑臂能够进行上下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捞渣机能够通过其结构设计进行机械捞取浮渣,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捞取浮渣而带来的身体伤害。并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浮渣的捞取工作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捞渣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捞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粗铅冶炼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捞渣斗。
技术介绍
粗铅冶炼是一种将粗铅铅块加热成为液态铅进行冶炼的工艺,粗铅冶炼能够提升粗铅的精细程度,使其应用于对铅具有较高性能要求的
在粗铅冶炼过程中,首先将铅块进行加热,使其熔化变为液态铅水,然后在对铅水进行提纯处理。粗铅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在熔融状态下的铅水中,这些杂质会以浮渣的形式浮于铅水上,此时需要人工操作将浮渣捞出。并且由于高温作用,部分铅水会发生氧化作用形成氧化铅,氧化铅与浮渣粘连后具有较高的粘结性,增加了捞渣操作人员的操作复杂程度以及捞渣的困难程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铅水温度较高,会挥发出大量的铅蒸汽,铅蒸汽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因此,捞渣操作人员在高温铅水中捞取浮渣,不仅捞渣困难,还存在高温铅水和铅蒸汽的两方面危险。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捞取铅水中浮渣所存在的捞渣困难以及捞渣过程中所存在的对人体的捞渣危害,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捞渣机,该捞渣机能够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捞取铅水中浮渣所存在的捞渣困难以及捞渣过程中所存在的对人体的捞渣危害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捞渣机,包括机架、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执行系统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执行系统包括可上下摆动的支撑臂和用于清理浮渣的捞渣部,所述支撑臂安装于所述机架上并支撑所述捞渣部;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能源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能源装置为所述动力装置提供能源,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支撑臂相连接,并驱动所述支撑臂摆动。优选地,所述捞渣部包括捞渣斗;所述捞渣斗包括捞渣斗主体,由两个槽型结构的半渣斗组成,且两个所述半渣斗的开口端相对布置,所述半渣斗的底壁a开设有漏液孔; 传动轴,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半渣斗的侧壁相连;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轴旋转。优选地,所述半渣斗的底壁a靠近开口端的一侧向下倾斜并与水平面形成有第一夹角,靠近所述传动轴的一侧向上倾斜并与水平面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40° 至50°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5°至20°夹角。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a和齿轮箱b,所述液压马达a与所述齿轮箱b连接,所述齿轮箱b驱动至少一个传动轴旋转。优选地,两个所述传动轴的轴端分别安装有两个相同的传动齿轮,两个相同的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轮箱b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半渣斗为12CrIMoV耐热钢板半渣斗。优选地,所述执行系统还包括回转台,所述回转台与所述机架相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台铰接,所述捞渣部安装在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捞渣机启动或者关闭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遥感装置,所述遥感装置接收控制信号。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所述能源装置为液压泵,所述动力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液压缸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臂铰接,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回转台的边缘相铰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捞渣机用于对浮于铅水上的浮渣进行捞取清理,包括机架、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机架用于支撑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支撑臂和捞渣部,支撑臂可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机架上并与捞渣部相连接, 用于支撑捞渣部以及带动捞渣部移动。捞渣部用于清理浮渣,在支撑臂作用下捞渣部能够实现下沉于铅水中捞取浮渣,然后再将浮渣捞出铅水倒掉。动力系统包括用于提供能源的能源装置和用于驱动支撑臂摆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分别与能源装置和执行系统相连接,能源装置为动力装置提供能源使得支撑臂能够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实现执行装置捞取浮渣的动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捞渣机能够通过其结构设计进行机械捞取浮渣,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捞取浮渣而带来的身体伤害。并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浮渣的捞取工作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捞渣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捞渣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捞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渣斗的结构示意图;图1和图2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支撑臂1 ;捞渣部2 ;半渣斗21 ;传动轴22 ;驱动装置23 ;底壁21a ;液压马达23a ;齿轮箱 23b ;能源装置3 ;动力装置4 ;回转台5 ;控制系统6。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捞渣机,该捞渣机能够通过执行系统代替人工进行铅水中浮渣的清理工作,实现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捞取铅水中浮渣所存在的捞渣困难以及捞渣过程中所存在的对人体的捞渣危害的目的。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捞渣机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捞渣机用于对浮于铅水上的浮渣进行捞取清理,包括机架、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设置于机架上,机架用于支撑动力系统和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支撑臂1和捞渣部2,支撑臂1可上下摆动地安装于机架上并与捞渣部2 相连接,用于支撑捞渣部2以及带动捞渣部2移动。捞渣部2用于清理浮渣,在支撑臂1作用下捞渣部2能够实现下沉于铅水中捞取浮渣,然后再将浮渣捞出铅水倒掉。动力系统包括用于提供能源的能源装置3和用于驱动支撑臂1摆动的动力装置4,动力装置4分别与能源装置3和执行系统相连接,能源装置3为动力装置4提供能源使得支撑臂1能够进行上下摆动,从而实现执行装置捞取浮渣的动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捞渣机能够通过其结构设计进行机械捞取浮渣,从而避免了操作人员直接捞取浮渣而带来的身体伤害。并且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浮渣的捞取工作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捞渣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捞渣效率。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提高支撑臂1的自由度,使得支撑臂1不能够进行上下摆动,还能够进行左右转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捞渣机中执行系统还包括回转台5,与机架相互连接并能够做相对于机架的转动。支撑臂1的一端与回转台5铰接,支撑臂1的另一端安装有捞渣部2。支撑臂1与回转台5铰接能够实现对于机架的上下运动,支撑臂1的另一端安装捞渣部2能够使得捞渣部2下沉至铅水中捞取浮渣并将浮渣取出。支撑臂1安装于回转台5上,并能够与回转台5转动,从而实现捞渣部2的横向移动,该结构设计增加了捞渣部2的捞取范围。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渣斗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捞渣斗是一种用于对铅锅中的浮渣进行捞取清理的设备,包括由两个槽型结构的半渣斗21组成的捞渣斗主体,且两个所述半渣斗21的开口端相对布置,所述半渣斗21的底壁21a开设有漏液孔;两个分别与相异的半渣斗21的侧壁相连的传动轴 22 ;该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半渣斗21随传动轴22的转动而旋转,当捞渣斗沉入铅水中时,通过半渣斗21的开闭运动能够将浮渣捞起,实现铅水中浮渣的清理工作;用于驱动至少一个所述传动轴22旋转的驱动装置23,通过驱动装置23驱动传动轴22旋转,以实现半渣斗21 的闭合运动。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捞渣斗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在本专利技术插入到铅水中通过半渣斗21的开闭较为容易地将铅水中浮渣捞起,代替人工完成捞渣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危险程度。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装置4能够对捞渣斗主体在进行开闭的过程中提供动力,通过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雄肖功明胡杰谭勇虎夏中卫张荣阳小燕纪成香冷再寒张罡欧捍东翦英军黄松永杨岳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