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33468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传动托槽的钼丝碳化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包括炉壳、钼丝、炉管、氢气出口、炉壳氢气入口、冷却水入口、石墨舟皿、传动托槽;其中:其中:炉壳包裹在炉管外,钼丝均匀的缠绕在炉管上,炉壳氢气入口设在炉壳的一侧并与炉管中端相通,氢气出口设在炉管的尾端,冷却水入口设在炉管的前端,传动托槽设在炉壳外侧的下方,石墨舟皿依次设在传动托槽的上面并通过侧面入口进入炉管内。本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装了一个自动的传动托槽,这样舟皿在传动托槽上能够均匀的进入炉入,这样不仅省去人工的损耗,缩短时间,而且更利于控制整个反应的进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尤其是一种带有自动传动托槽的钼丝碳化炉装置。
技术介绍
钨粉加碳粉反应得到碳化钨的过程中需要应用钼丝碳化炉装置。传统的钼丝碳化炉装置一般都是依靠手工放置舟皿,这样不仅不方便,装料和取料的时间长而且耗费人工。舟皿和盛装的钨粉、碳粉如果重量很大,手工操作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自动传动托槽的钼丝碳化炉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包括炉壳、钼丝、炉管、氢气出口、炉壳氢气入口、冷却水入口、石墨舟皿、传动托槽,其中炉壳包裹在炉管外,钼丝均勻的缠绕在炉管上,炉壳氢气入口设在炉壳的一侧并与炉管中端相通,氢气出口设在炉管的尾端,冷却水入口设在炉管的前端,传动托槽设在炉壳外侧的下方,石墨舟皿依次设在传动托槽的上面并通过侧面入口进入炉管内。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装了一个自动的传动托槽,这样舟皿在传动托槽上能够均勻的进入炉子,这样不仅省去人工的损耗,缩短装料和取料的时间,而且更利于控制整个反应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炉壳1、钼丝2、炉管3、氢气出口 4、炉壳氢气入口 5、冷却水入口 6、石墨舟皿7、传动托槽8。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包括炉壳1、钼丝2、炉管3、氢气出口 4、炉壳氢气入口 5、冷却水入口 6、石墨舟皿7、传动托槽8 ;其特征在于炉壳1包裹在炉管3外,钼丝2 均勻的缠绕在炉管3上,炉壳氢气入口 5设在炉壳1的一侧并与炉管3中端相通,氢气出口 4设在炉管3的尾端,冷却水入口 6设在炉管3的前端,传动托槽8设在炉壳1外侧的下方, 石墨舟皿7依次设在传动托槽8的上面并通过侧面入口进入炉管3内。工作原理多个石墨舟皿7依次放置在传动托槽8上,传动托槽8缓慢的带动石墨舟皿7到入口处,再将其送入炉管3内反应,这样省时省力,而且整个造作过程易于控制。推进器将盛有钨原料的舟皿7缓慢均勻的送入炉管3中,整个推移过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工艺的调整,比如推移速度的调整,炉管3中温度的调整,钨原料的颗粒也可以根据工艺选择不同的粒径,这样钨在炉管3中经过碳化反应最终可以获得各种规格的碳化钨。在硬质合金领域涉及的原料常见的有钨粉、氧化钨粉、碳化钨粉。钨粉经过球磨机的处理可以得到更细小的颗粒的钨粉。氧化钨粉经过球磨机的处理可以得到更细小的颗粒的氧化钨粉。碳化钨粉经过球磨机的处理可以得到更细小的颗粒的碳化钨粉。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设置在球磨机壁体内,钨粉、氧化钨粉、碳化钨粉难以对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造成损伤。如果选用带有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的球磨机,碳化钨粉难以对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形成破坏。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可以很好保护球磨机,同时避免杂质进入高纯碳化钨粉中造成污染。而球磨机可以将较粗的碳化钨粉破碎为更细的颗粒。而球磨机可以将较粗的高纯碳化钨粉破碎为更细的高纯超细碳化钨粉。如果选用带有超细晶粒硬质合金衬板的球磨机预处理得到的高纯超细钨粉作为原料。高纯超细钨粉加碳粉经过本技术的钼丝碳化炉装置处理并配合相应的工艺过程,就可以获得高纯超细碳化钨粉。权利要求1. 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包括炉壳(1)、钼丝(2)、炉管(3)、氢气出口(4)、炉壳氢气入口(5)、冷却水入口(6)、石墨舟皿(7)、传动托槽(8),其特征在于炉壳(1)包裹在炉管(3) 外,钼丝(2)均勻的缠绕在炉管(3)上,炉壳氢气入口(5)设在炉壳(1)的一侧并与炉管(3) 中端相通,氢气出口(4)设在炉管(3)的尾端,冷却水入口(6)设在炉管(3)的前端,传动托槽(8)设在炉壳(1)外侧的下方,石墨舟皿(7)依次设在传动托槽(8)的上面并通过侧面入口进入炉管(3)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传动托槽的钼丝碳化炉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钼丝碳化炉装置,包括炉壳、钼丝、炉管、氢气出口、炉壳氢气入口、冷却水入口、石墨舟皿、传动托槽;其中其中炉壳包裹在炉管外,钼丝均匀的缠绕在炉管上,炉壳氢气入口设在炉壳的一侧并与炉管中端相通,氢气出口设在炉管的尾端,冷却水入口设在炉管的前端,传动托槽设在炉壳外侧的下方,石墨舟皿依次设在传动托槽的上面并通过侧面入口进入炉管内。本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加装了一个自动的传动托槽,这样舟皿在传动托槽上能够均匀的进入炉入,这样不仅省去人工的损耗,缩短时间,而且更利于控制整个反应的进行。文档编号C01B31/34GK202272742SQ20112043084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洪清华, 肖晗, 蔡旦瑜, 郝立伟, 郭建明, 雷纯鹏 申请人: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纯鹏郝立伟蔡旦瑜郭建明肖晗洪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