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金山专利>正文

抗结霜风叶溅水风冷复合冷凝器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3275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5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结霜风叶溅水风冷复合冷凝器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向旋转的风叶滴水和使旋转的风叶下端点浸于水中甩水的方法使旋转的风叶击溅出小水珠,沾附于冷凝器散热翅片上蒸发吸热,使空调机冷凝器在蒸发与风冷复合散热下降低制冷液温度,降低能耗。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风机电容器电源联接方式使风机在制冷或制暖时的旋转方向不同产生不同流动方向的流动空气。制冷时流动空气带走压缩机热量吹出冷凝器室。制暖时流动空气吸收压缩机热量传递给冷凝器(蒸发器)翅片,防止翅片结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间空调机冷凝器室
技术介绍
随着房间空调机的使用量迅速增加,冷暖型房间空调机在冬夏两季消耗的电量已成为城市用电的巨大负荷,影响了工业用电的正常供应。减少空调机能耗已成为节能领域的重大课题。图1是中国专利局专利号为201120060620. 6 “带有补水结构蒸发风冷复合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技术中风机设置于冷凝器前,风机向冷凝器吹风,风叶上方的滴水管滴水在旋转的风叶上被击溅成小水珠,旋转的风叶下端点也从下部蓄水腔面水面向上甩溅起小水珠,小水珠被甩向风叶外周的圈状制冷液管或随风吹附于冷凝器散热翅片上,小水珠蒸发带走大量热量使制冷液比单一风冷散热温度降幅更大,节约了能耗,提高了空调机制冷能效比(EER)。滴水管的水来自于室内机排放的冷凝水和补水罐流出的水。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补水罐需人工加水。2、风叶外周圈状制冷液管蒸发面积较少,使得蒸发吸热量较少。3、冬季房间空调机室内制暖时室外的冷凝器转变成蒸发器吸热翅片易结霜,增大了能耗甚至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能自动加水,圈状制冷液管蒸发散热量较少,冬季制暖时翅片易结霜甚至停机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连续补水,增大蒸发面积加大蒸发散热量,冬季房间内制暖时室外冷凝器能吸收压缩机热量的抗结霜风叶溅水风冷复合冷凝器室技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结霜风叶溅水风冷复合冷凝器室,包括全部设置于冷凝器室内的风机、压缩机、冷凝器,滴水管,聚水盆,电控四通换向阀、和设置于冷凝器室上方的补水罐。风机设置于带翅片制冷液管组构成的冷凝器内侧,风机前侧冷凝器室围壁上设有制冷进风口,冷凝器外侧冷凝器室围壁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外侧设有向外吹开式自重关闭百叶窗。压缩机设于冷凝器外侧冷凝器室另一端的制暖进风口内侧。夏季制冷时风机旋转,外界空气从制冷进风口吸入经风叶从冷凝器散热翅片间隙经过后从制暖进风口及出风口外侧吹开式百叶窗吹出。从制暖进风口吹出的流动空气在经过压缩机外周时吸收压缩机部分热量。风叶旋转时将从顶盖上滴水管谪下的水滴击溅成小水珠,同时旋转的风叶下端也将聚水盆水面甩溅起小水珠,风叶旋转产生的小水珠被径向甩溅或随风吹附于冷凝器散热翅片上蒸发吸热。使制冷液温度比单一风冷下降更多达到提高制冷能效比(EER)的目的。滴水管下部滴水口设于制冷时风叶上旋侧,使击溅的小水珠分怖面更广。滴水管上部截面积扩大成接水杯承接补水软管和冷凝水排放管的出水。接水杯上部杯壁设有溢水口用于快速注水引发聚水盆内虹吸排水管排水。设置于冷凝器室外顶盖上方的补水罐罐壁下部的补水软管向接水杯内注水,补水软管外壁套有压挤型水量调节器,对补水软管加压使软管内径变狭时补水量就减少。补水罐壁上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下端口安装于聚水盆内最高水位线高度,当聚水盆水位淹没进气管下端口时,补水罐内腔与大气隔断聚水盆内水位不再上升,防止了溢水浪费。补水罐顶部没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口设于罐内,出水口设置有浮动阀自动控制进水。进水管的进水口设于补水罐外与供水管道联接。由冷凝器室底板构成的聚水盆内壁上设定的最高水位线高于风叶旋转下端点约 1-1. 5cm。补水罐的进气管下端口安装于最高水位线高度。淹没在聚水盆最高水位线以下的风叶下端旋转时向上击溅起小水滴径向甩在冷凝器的散热翅片上或随风吹向散热翅片上蒸发吸热。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制冷液联接管道中串接有电控四通换向阀,夏季室内制冷时电控四通换向阀的电磁线圈不通电,冬季室内制暖时,电磁线圈通电四通换向阀动作,变换了制冷液流动途径,室内蒸发器转变成冷凝器散热,室外冷凝器转变为蒸发器吸热。此时并联于电磁线圈电源的继电器线圈亦通电动作,继电器与风机电源L端联接的转换动触点,脱离联接风机电容器一端和风机A绕组一端的继电器常闭定触点,改为接通联接风机电容器另一端点及风机B绕组一端点的继电器常开定触点。风机电机A、B两绕组的另一端仍一并与风机电源N端联接不变。风机电容器由串联于风机B绕组电路变成串联于A绕组电路,使得风机旋转方向改变,空气亦改变流动方向。风机电容器及继电器均设置在冷凝器室内电器盒内。制暖时风机旋转方向改变,风机前侧的制冷进风口变成制暖出风口。冷凝器外侧的出风口外的向外吹开式自重关闭百叶窗在流动空气吸力和自重力合力下关闭。压缩机旁侧的制暖进风口成了唯一进风口,吸进来的流动空气经过压缩机时吸收热量后从制暖时已变为蒸发器的冷凝器散热翅片间隙经过时将热量传递给翅片后经风叶从制冷进风口吹出。在压缩机外周设罩集风罩,集风罩的一个通风口与制暖进风口联接,另一个通风口敞口于冷凝器室内,集风罩使流动空气中流经压缩机外表面。在压缩机外表面设置环形散热片,增大压缩机与流动空气接触面。本专利技术冬、夏季均能利用流动空气吸收压缩机热量,降低压缩机温度有利于防止压缩机因高温而增大能耗甚至烧毁,冬季制暖时流动空气将从压缩机吸收的热量传递给蒸发器防止了因翅片结霜增大能耗甚至停机,同时也提高了蒸发温度,节约了能耗。在冷凝器室顶盖上轴向设置截面为L形集水条,集水条折弯方向逆向于风叶制冷时旋转方向,集水条底边向冷凝器倾斜。制冷时风叶向顶盖径向甩出的水滴被集水条截挡后顺着倾斜的底边流到冷凝器上方向下滴落,随风吹附于散热翅片上蒸发吸热,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在冷凝器室围壁内侧设置隔热涂层能夏季减少外界热量传入冬季减少内部热量传出有利于流动空气对压缩机热量的吸收及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中国专利号为201120060620. 6的
技术介绍
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室内制冷时空气流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室内制暖时空气流动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室内制冷时风机电源控制电路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室内制暖时风机电源控制电路图。图中1、风机,2、压缩机,3、滴水管,5、聚水盆,6、补水罐,7、电控四通换向阀,8、冷凝器室,9、L形集水条,10、不吸水轻质充填物,11、制冷进风口,12、出风口,13、溢水口,14 顶盖,15、风叶,16、向外吹开式自重关闭百叶窗,17、补水软管,18、进气管,19、浮动阀,20、 制暖进风口,21、进水管,22、最高水位线、23、电控四通换向阀电磁线圈,24、继电器线圈, 25、继电器,26、集风罩,27、环形散热片,28、压挤式水量调节器,29、电器盒,30、接水杯,31、 冷凝水排放管,32、虹吸排水管,33风机电容器,、34、加水盖,35、继电器转换动触点,36、继电器常闭定触点,37、继电器常开定触点,38、风机A绕组,39、风机B绕组,40、注水杯,41、圈状制冷液管,42、制冷液冷凝管组外接端,43、制冷液冷凝管,44、阻水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用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图2是抗结霜风叶溅水风冷复合冷凝器室结构示意图。冷凝器室(8) 内设有带翅片制冷液管组构成的冷凝器(3),风机(1)设于冷凝器(3)内侧。风叶(15)前侧冷凝器室(8)围壁上设有制冷进风口(11),冷凝器C3)外侧冷凝器室围壁上设有出风口 (12),出风口(12)外侧设有向外吹开式自重关闭百叶窗(16),冷凝器(3)外侧冷凝器室 (8)另一端转角内侧设有压缩机0),压缩机( 旁侧冷凝器室(8)围壁转角两侧壁设有制暖进风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骆金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