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27371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1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式(II)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或其酸根盐,再脱除保护基得到式(Ⅳ)化合物或其酸根盐;最后进行氨基乙酰化反应,制备得到式(Ⅰ)利奈唑胺。该制备方法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Q-N-[[[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的制备方法。利奈唑胺,化学名0-Ν-[[[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剂,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 用于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 (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拙)感染。已作为注射剂、片剂和口服悬浮剂在美国上市,利奈唑胺结构式如式I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利奈唑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式(II)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III)化合物或其酸根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d),将制备得到的式(I)利奈唑胺在溶剂E中进行重结晶,制得利奈唑胺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为在溶剂A中或者在不使用溶剂的条件下,式(II)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于80 160°C下进行反应;反应后冷却, 加入溶剂B,或者还加入酸A,析晶后固液分离,得到式(III)化合物或其酸根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A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 N,N-二甲基乙酰胺或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最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式(II)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的反应温度为120 150°C,优选反应温度为130 140°C ;溶剂B选自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 2-丁醇、叔丁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或1,4_ 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乙醇、2-丙醇、丙酮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最优选为乙醇、乙酸乙酯或其混合物;所述酸A为盐酸或硫酸,进一步优选为盐酸;式(II)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 1 6,优选为1 2 5,最优选为1 2. 5 3. 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R为C1-C4烷基、C1-C4烷基苯基、硝基苯基或三氟甲基;礼、R2、R3、R4或&分别独立地为H、C「C4烷基、C「C4烷氧基、硝基或卤素, 且R1^ R2> R3> R4和R5不同时为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为在溶剂C中、催化剂存在下,在酸B存在或不存在时,常压下通入氢气,使式(III)化合物或其酸根盐脱除保护基,制得化合物IV或其酸根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C选自甲醇、乙醇、1-丙醇、 2-丙醇、1- 丁醇、2- 丁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强杨杨黄跃李洪阳朱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