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406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8 18:32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带有容置部的主体以及可分离地收容于该容置部内的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能够于该容置部内沿一移动方向水平移动,该主体上转动连接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能够在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与顺着所述移动方向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该定位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触控单元配合,在纵向上限制该触控单元;当定位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触控单元的配合解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定位件,可方便将该触控单元安装于该主体上,并使得该触控单元不易从该主体上掉落下来,便于使用者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触控单元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子装置,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或PDA等,一般具有触控单元以供使用者进行如光标定位等操作。该电子装置上主体上开设有一个凹槽,该触控单元可嵌入该凹槽中与该主体形成一体,亦可从该主体上分离开来。然而,当该触控单元嵌入于该凹槽中时,其与凹槽之间并非形成紧配合,在该电子装置发生倾斜或在外力作用下晃动时,该触控单元便容易从该电子装置上掉落下来,给使用者造成困扰,并且也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令该触控单元与该电子装置主体之间可形成紧配合。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带有容置部的主体以及可分离地收容于该容置部内的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能够于该容置部内沿一移动方向水平移动,该主体上转动连接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能够在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与顺着所述移动方向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该定位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触控单元配合,在纵向上限制该触控单元;当定位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触控单元的配合解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定位件,可方便将该触控单元安装于该主体上,并使得该触控单元不易从该主体上掉落下来,便于使用者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装置于第一状态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沿V-V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装置于第二状态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VI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沿VII线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显示器20主体30上壳体31下壳体32侧边33容置部34第一侧壁340缺口341第二侧壁342底部343第一通孔35第二通孔36第三通孔37滑轨38触控单元40侧面41底面42第四通孔43第五通孔44定位件50定位部51枢转部52驱动部53固定件54复位件55限位机构60配合件61连接端610中间部分612自由端614作用件63滑动块630弹簧632延伸杆634排斥结构70第二磁铁71第三磁铁7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包括主体30、触控单元40、定位件 50及限位机构6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笔记本电脑,然而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为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如电子书等。如图2所示,主体30具有上壳体31、相对上壳体31的下壳体32、垂直于上壳体31 的侧边33及容置部34。容置部34形成于上壳体31及侧边33上,具有相对平行的两第一侧壁340、缺口 341、与缺口 341相对应的第二侧壁342及底部343。同时,主体30上于其容置部34两第一侧壁340上还开设有四第一通孔35,于其容置部34底部343上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36,于其侧边33上还开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三通孔37,于其自身内部空间中对应第二通孔36设有滑轨38。触控单元40的面积与容置部34大小相适应,可嵌入于容置部34中,亦可沿从第二侧壁342到缺口 341的方向(也即移动方向)移出主体30。触控单元40具有对应容置部;34两第一侧壁340的两侧面41及对应底部343的底面42,同时,触控单元40与其两侧面41上对应各第一通孔35处开设有多个第四通孔43,于其底面42上对应第二通孔36处开设有第五通孔44。结合图3及图4所示,电子装置10包括有4个定位件50,两两对称分布于容置部 34的两第一侧壁340上。为方便描述,接下来仅详细描述一个定位件50。定位件50进一步包括定位部51、枢转部52以及驱动部53。定位部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大致呈V字形, 对应第一通孔35设置,并可绕垂直容置部34底部343的轴线从相交于移动方向的第一位置转动至顺着移动方向的第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当其位于第一位置时,垂直于第一侧壁 340并对应配合于触控单元40上的第四通孔43中,限制触控单元40的纵向移动,而当其位于第二位置时,则收容于第一通孔35中并与第一侧壁340相平行,此时,定位部51脱离与触控单元的配合。枢转部52由定位部51远离底部343的一侧向上延伸,其转动连接于固定件M上。驱动部53则垂直于枢转部52并朝与定位部51相反的方向水平延伸,并可分别对应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在初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之间移动。同时,电子装置10于其内部表面上还设有固定件M及复位件55。固定件M设置于主体30中邻近复位件55处并供枢转部52于其中进行转动。复位件55设置于主体30 的内部空间中邻近驱动部53处。当驱动部53处于初始位置时贴合于复位件55,而当驱动部53处于目标位置时,其远离枢转部52的部分则与复位件55间隔一距离。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51、枢转部52及驱动部53 —体成型的弹性金属线所构成, 并能够与磁铁相吸引,定位部51则为弹性金属线上末端上呈勾状的部分,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51、枢转部52及驱动部53并不局限于一体成型,亦可分别为独立的构件,而定位部51亦不局限于呈勾状,亦可以呈片状;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55为一磁铁,其可对定位件的驱动部53产生一磁吸力,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55亦可有弹性体或其他能对驱动部 53产生一吸引力的构件。可以理解,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具有四个定位件50,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50的数量可以少于四个或多于四个。结合图3及图5所示,限位机构60包括配合件61及作用件63,用于在移动方向上限制该触控单元40。在本实施例中,配合件61设置于滑轨38中,具有连接端610、中间部分612及自由端614,其中,连接端610固定于滑轨38的一侧上,自由端614则对应连接端 610并可于滑轨38中滑动,中间部分612则大致位于连接端610及自由端614之间,在自然状态下相对连接端610及自由端614呈拱起状。作用件63包括滑动块630、弹簧632及延伸杆634,其中,滑动块630设置于主体30的内部空间中,穿过第三通孔37而部分显露于侧边33上并可于第三通孔37中来回滑动;弹簧632由滑动块630 —侧延伸而出连接至主体 30内壁上对应第一侧壁340处;延伸杆634由滑动块630上设置有弹簧632的一侧延伸而出至抵接于配合件61上邻近中间部分612处。配合件61在作用件63的作用下,可于自然状态转变为使用状态,当处于使用状态时,中间部分612收容于主体30的内部空间中。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配合件61为一体成型的弹性片,在其他实施例中,配合件61可为其他构件例如卡勾,只要其可在作用件63的作用下解除对触控单元于移动方向上的限制即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还具有排斥结构70,用于使触控单元40在容置部34中受到一个沿第二侧壁342至缺口 341方向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排斥结构70 包括设置于触控单元40上对应容置部34第二侧壁342上的第二磁铁71及收容于主体30 内部中且其磁性与第二磁铁71相反的第三磁铁7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磁铁71与第三磁铁72之间的排斥力小于复位件55对驱动部53的磁吸力。接下来将详细描述触控单元40嵌入容置部34中或从容置部34中取出时与主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带有容置部的主体以及可分离地收容于该容置部内的触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单元能够于该容置部内沿一移动方向水平移动,该主体上转动连接有定位件,该定位件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能够在与所述移动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与顺着所述移动方向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该定位部位于第一位置时,与触控单元配合,在纵向上限制该触控单元;当定位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与触控单元的配合解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件配合的复位件,用于将所述定位部保持在该第一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包括与该复位件相配合的驱动部及连接该驱动部及该定位部的枢转部;该枢转部呈纵向设置;当该定位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驱动部位于初始位置,当该定位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驱动部位于目标位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为设置于该主体中邻近该驱动部的第一磁铁,用于使位于该目标位置中的驱动部回复至初始位置,并带动该定位部从该第二位置回复至该第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