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计量混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618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计量混合设备,用以混合至少二种不同物料之装置,且不同物料混合之彰可以自动监取所需物料的重量,其包括至少二置料装置、一计量装置及一混合装置;所述置料装置的出口端配置流量控制装置;该流量控制装置的出口对应计量装置的入口;计量装置的出口对应混合装置的入口;上述流量控制装置对应各置料装置皆设有阀门以控制不同物料的流量;每一物料批次流入计量装置内并量测每一物料的重量,待全数物料齐备后,所有物料进入混合装置中,经搅拌达到均匀混合效果;如此能够精确计量物料的重量且混合均匀,使后续制程制成的产品品质更具稳定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计量混合设备,特别是用以混合粒状物料或粉末物料且在混合前具有计量功能之自动化设备,例如包括有塑胶计量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塑胶制品,是将塑胶料粒熔融后,由一射出机械将熔融的原料注入预定的模具内,待原料冷却后,即可开模取出产品,然而一个产品所需要的塑胶原料可能需数种,且还可能需配合一定数量的色母加以染色,因此原料在熔融或进入射出机之前必须进行混合。一般的混合方式是依实际使用需要,称取不同或相同质量的不同原料及色母,并将所有的原料再由料筒进入成型机,此种方式是利用人力逐一称取原料及色母,不但每次称取物料时易产生称取误差,在混合时,若短时间的搅拌,恐难达成混合均匀的效果,长时间的搅拌又费时费工。因此在每次混合比例都会有些不同,以及混合难达均匀条件下,所生产出的产品无法达到具有稳定品质的效果。已知有一种料粒与色母混合的设备,其利用不同的入料方向来达到混合料粒与色母的目的;例如料粒由垂直方向落入,而色母由水平方向落入,如此可使料粒及色母混合时的均匀度提高,但明显缺乏计量效果,所以混合比例不稳定,同样难以达到产品具有稳定品质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计量混合设备,其能够精确控制各物料间的比例,且使各物料间混合均匀,从而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计量混合设备,用以混合至少二种不同物料之装置,且不同物料混合之彰可以自动监取所需物料的重量,其包括至少二置料装置,每一置料装置用以容置不同的物料;一流量控制装置,其对应设在该置料装置的出口处,并设有至少二冷阀门对应该置料装置的出口用以控制物料流量;一计量装置,其组设在对应该流量控制装置的出口位置,包括一量筒及至少一量计,该量筒与量计接触用以量计每一物料的落入量;一混合装置,其组装在该计量装置的出口处,用以承装由计量装置所落出的所有物料;其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各阀门是一次开启一阀门,经过该阀门的物料达到预定量时,即关闭该阀门,且再开启另一阀门供另一物料通过。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阀门包括二阻隔板,且该二阻隔板平行对应且组配在物料的落下路径中;所述二阻隔板能够移动,且移动方向不同;所述一阻隔板配置一气动元件,该阻隔板位移后完全封闭物料的落下路径;所述一阻隔板配置一调整元件,且该阻隔板端角处形成缺空,该阻隔板位移后以其前缘及缺空形成可供物料通过的区域。所述计量装置设有一阀门组件,该阀门组件包括一驱动单元对应一配重单元,且一门板单元与配重单元结合;所述驱动单元的伸缩端配置一推片,该推片形状为圆形;所述配重单元组设在计量装置上,包括一配重块,该配重块上组配一推捍以对应驱动单元,且与门板单元相结合,当该驱动单元对配重单元施以一作用,则该配重单元摆动以使门板单元开启。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一搅拌器;所述本技术还包括一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与混合装置相靠,且该限位装置设有一凸部用以止挡混合装置脱出。本技术有益效果是能够精确控制各物料间的比例,且使各物料间混合均匀,从而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流量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计量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计量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混合装置外观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混合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一流量控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流量控制状控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混合装置与限位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混合装置与限位装置动作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置料装置12、料筒14、漏斗20、流量控制装置21、框架22、穿孔23、第一侧24、第二侧25、第三侧26、第四侧27、面板30、计量装置32、量筒34、量计36、阀门组件37、驱动单元38、配重单元39、门板单元40、混合装置42、容置筒44、搅拌器46、间板50、限位装置52、凸部61、62、气动元件63、64、气动元件65、贯穿孔66、67、调整元件68、69、调整元件71、72、阻隔板73、74、阻融板75、推板76、77、阻隔板78、79、阻隔板82、配重块84、推捍88、托架90、人机介面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设备包括至少二置料装置10、一流量控制装置20、一计量装置30、一混合装置40;其中,图中揭示四个置料装置10;又该设备中包括一人机介面装置90用以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定及操作,该人机介面装置90的操作与控制惯见于自动化设备中,且非本设计之特征,故在此不多予赘述。另外,该置料装置10包括一料筒12及一漏斗14,该料筒12与漏斗14相连,且料筒12位于漏斗14上方,该漏斗14的出口对应该流量控制装置20。如图2、图3所示,该流量控制装置20包括一框架21,该框架21设有复数穿孔22,以图中显示为例,该穿孔22数量为四个;二气动元件61、62组设在框架21之第一侧23外,该二气动元件61、62的伸缩端皆各组设一阻隔板71、72,该阻隔板71、72对应在二个穿孔22下方。另二气动元件63、64组设在框架21之第二侧24外,该二气动元件63、64的伸缩端皆各组设一阻隔板73、74,且阻隔板73、74对应另二个穿孔22下方。二调整元件66、67组设在框架21的第三侧25,该二调整元件66、67的一端皆各组配一阻隔板76、77,且该阻隔板76、77位在其中二穿孔22上方,所述调整元件66、67是利用螺纹构造组设在框架21上,故转动调整元件66、67能使阻隔板76、77产生小距离的位移,所述阻隔板76、77是于一端角位置形成空缺。另二调整元件68、69的一端皆各组配一阻隔板78、79,且该阻隔板78、79位在其中二穿孔22上方,所述调整元件68、69是利用螺纹构造组设在框架21上,故转动调整元件68、69能使阻隔板78、79产生小距离的位移,且阻隔板78、79是于一端角位置形成缺空。以该框架21所设之一穿孔22为例,位在该穿孔22下方的阻隔板71与位在穿孔22上方的阻隔板76是可共同为一阀门,而该阀门受到所述气动元件61及调整元件66的驱动,得以决定该穿孔22的开通面积。在该框21上设有一面板27,该面板27表面开设有四个贯穿孔65,每一贯穿孔65分别对应该框架21上的穿孔22,换言之,该贯穿孔65与穿孔22是相对应形成通道,而该通道的流量面积则由上述所定义之阀门决定。上述各组件共同组成之流量控制装置20是组设在该置料装置10的出口处,特别是该面板27的各贯穿孔65分别对应一置料装置10的出口。如图2、图4所示,一阀门组件36包括一驱动单元37、一配重单元38及一门板单元39;其中该驱动单元37的伸缩端配置一推板75,且为防止产生接触上的死角,该推板75以圆形构造为最佳。请参阅图5、图6所示,该配重单元38与门板单元39是组合在一起且安装在量筒32上,其中该配重单元38包括一配重块82偏心地枢设在量筒32的壁面,而一推捍84组设在该配重块82的一端,且对应该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计量混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二置料装置,每一置料装置用以容置不同的物料;    一流量控制装置,其对应设在该置料装置的出口处,并设有至少二冷阀门对应该置料装置的出口;    一计量装置,其组设在对应该流量控制装置的出口位置,包括一量筒及至少一量计;    一混合装置,其组装在该计量装置的出口处;    其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各阀门是一次开启一阀门,经过该阀门的物料达到预定量时,即关闭该阀门,且再开启另一阀门供另一物料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邦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钜邦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