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9585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极片可靠绝缘的隔膜,正电极的一端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引出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正极柱与负极柱连接;所述正电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组成。负电极由石墨片及石墨片表层的化学镀铜层组成。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片表面化学镀铜后,石墨材料的可逆容量、库伦效率和大电流性能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而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气元器件
,涉及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寿命长等优点已经在电动车辆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锂离子电池的动力仍然不能与传统燃油机的动力相比,这影响着电动车的行程、最高速度、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等。为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更快的发展,推广其在电动车、卫星、战斗机等大型电动设备方面的应用,研究具有高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极具有极好导电性能的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极片可靠绝缘的隔膜,正电极的一端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引出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正极柱与负极柱连接;所述正电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组成。负电极由石墨片及石墨片表层的化学镀铜层组成。所述正极耳与正极柱,负极耳与负极柱分别采用焊接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复合而成,负极由石墨片表面进行化学镀铜获得,正负电极都具有极好的导电性能,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为正极柱,3为正极耳,4为铝集流体,5为钴酸锂极片,6为隔膜, 7为石墨片,8为化学镀铜层,9为负极耳,10为负极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极片可靠绝缘的隔膜,正电极的一端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引出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正极柱与负极柱连接;所述正电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组成。负电极由石墨片及石墨片表层的化学镀3铜层组成。 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片表面化学镀铜后,石墨材料的可逆容量、库伦效率和大电流性能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而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极片可靠绝缘的隔膜,正电极的一端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引出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正极柱与负极柱连接;所述正电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负电极由石墨片及石墨片表层的化学镀铜层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倍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两极片可靠绝缘的隔膜,正电极的一端和负电极的一端分别引出为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与电池两端的正极柱与负极柱连接;所述正电极由钴酸锂极片与铝集流体组成。负电极由石墨片及石墨片表层的化学镀铜层组成。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片表面化学镀铜后,石墨材料的可逆容量、库伦效率和大电流性能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而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文档编号H01M2/26GK202259516SQ20112033238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曾振辉, 曾金生, 范晓阳, 齐界明 申请人:惠州市汉派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生曾振辉范晓阳齐界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汉派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