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琮闵专利>正文

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416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该结构至少包含有一油液输入部、一气体输入部、一气、液混合输出部及一打散部结构所组成,气体输入部并设有止逆结构,于各输入部及输出部的入口与出口二端的孔径设成不同,以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于气体输入部及气液混合输出部间,形成一真空吸力吸入气体,如此油液与气体得以充分混合,而由气、液混合输出部输出,据此,使得气、液混合所产生的气泡,由出口的打散部结构搅拌并击破,达到混合功效最佳状态,并使气体的臭氧对油液进行杀菌与除臭功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机械用的液气混合装置,尤指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加工机械都会使用到一些油剂、切削液、冷却剂等,作为冷却加过过程 的废热,但此一些油剂、切削液、冷却剂等, 一再的重复使用,内部难免会混入一 些杂质,进而使油剂、切削液或冷却剂开始变质,产生细菌或进而产生恶臭,如此 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且需另外添购油剂、切削液、冷却剂使用,而废弃的油剂、切 削液、冷却剂处理也相当不易,乱倒也容易污染环境。因此,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 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 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以克服上述传统结构的 缺陷,使油剂不容易变质,延长油剂的使用寿命,且使得油气混合更顺畅、均匀, 并使得混合溶解率更佳。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油液输入部,该油液输入部位于管体的一端,油液输入部设有入口端及出口 端,出口端为锥形管;一气体输入部,该气体输入部连通至油液输入部出口端底部的真空吸入部,气 体输入部设有入口端与出口端,气体输入部入口端并设有以防止逆流的止逆结构;一气、液混合输出部,该气、液混合输出部设于管体的异于油液输入部端,气、 液混合输出部并与真空吸入部连通,气、液混合输出部并设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入 口端为锥形管;及,一打散部结构,该打散部结构包括一设有数穿孔的隔板, 一锥形喷嘴,其具有 中央孔,并组设有逆锥形柱,逆锥形柱上并枢设有一用于混合搅拌油气,并可击破油气混合所产生气泡的扇叶。其中,该打散部结构的逆锥形柱设有可调整逆锥形柱上的锥形块体远离或靠近 锥形喷嘴的调整构造。本技术于各输入部及输出部的入口与出口 二端的孔径设成不同,以产生压 力差,该压力差于气体输入部及气液混合输出部间,形成一真空吸力吸入气体,如 此油液与气体得以充分混合,而由气、液混合输出部输出,气、液混合所产生的气 泡,则由出口的打散部结构搅拌并击破,达到混合功效最佳状态,并使气体的臭氧 对油液进行杀菌与除臭功效。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一、 先前技术在油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因混入杂质而变质,产生细菌或 恶臭情形,而本技术通过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将油剂与气体(臭氧)充分混 合,臭氧得以对油剂杀菌与除臭,如此油剂就不容易变质,也不会有恶臭情形产生, 延长油剂的使用寿命。二、 本技术更在气体输入部设有止逆结构,如此得以让臭气在吸入过程中, 不会有逆流情形发生,使得油气混合更顺畅。三、 本技术更在气液混合的出口设有打散部结构,通过打散部结构,得以 使油气混合更均匀,并使得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可以被打破,让混合溶解率更佳。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 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 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的其一实施例实施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图2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及剖示图,其 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包括-一油液输入部1 0 ,该油液输入部1 0位于管体的一端,油液输入部1 0设有 入口端ll及出口端l2,出口端l2并制成急縮的锥形管;一气体输入部2 0 ,该气体输入部2 0连通至油液输入部1 0出口端1 2底部 的真空吸入部l 3,气体输入部2 0设有入口端2 l与出口端2 2,气体输入部 20入口端2 l并设有止逆结构2 3,以防止进气逆流;一气、液混合输出部3 0 ,该气、液混合输出部3 0设于管体异于油液输入部 1 0端,气、液混合输出部3 0并与真空吸入部1 3连通,气、液混合输出部3 0 并设有入口端3 l及出口端3 2,入口端3 l为缓扩的锥形管;一打散部结构4 0,该打散部结构4 0包括一隔板4 l设有数穿孔4 1 1, 一 锥形喷嘴4 2,其中央孔组设逆锥形柱,逆锥形柱设有调整构造,得以调整逆锥形 柱上的锥形块体4 3 l远离或靠近锥形喷嘴4 2,得以改变喷液方向,逆锥形柱上 并枢设一扇叶4 4,当油气混合喷向扇叶4 4时,得以推动扇叶4 4旋转,扇叶 44旋转除搅拌油气外,并可击破油气混合所产生的气泡,使油气溶解率大幅提升。参阅图3所示,该油液输入部l O接至油液的入口管路,而气体输入部2 0则 通过管路接至一臭氧03产生器,当油液由油液输入部l 0入口端1 l进入,流经出 口端l 2急縮的锥形管时,油液乃被迫加速冲出,并经气、液混合输出部3 O入口 端3 l缓扩的锥形管时,乃因为管径差,而于真空吸入部l 3产生真空吸力,该真 空吸力得以将气体输入部2 0入口端2 1的止逆结构2 3开启,并吸入大量的气体 进入真空吸入部l 3与油液充分混合,再由气、液混合输出部3 O输出至打散部结 构4 0,油气经打散部结构4 0隔板4 l穿孔4 1 l后,由锥形喷嘴4 2喷向逆锥 形柱,并以逆锥形柱的调整锥形块体4 3 l将油气扩散,使油气喷向扇叶4 4,当 油气混合喷向扇叶4 4时,得以推动扇叶4 4旋转,扇叶4 4旋转除搅拌油气外, 并可击破油气混合所产生的气泡,使油气溶解率大幅提升。前文针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本技术的技术特征进行具体的说明; 惟,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当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原则下对本技术进 行变更与修改,而该等变更与修改,皆应涵盖于本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范畴中。权利要求1.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油液输入部,该油液输入部位于管体的一端,油液输入部设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出口端为锥形管;一气体输入部,该气体输入部连通至油液输入部出口端底部的真空吸入部,气体输入部设有入口端与出口端,气体输入部入口端并设有以防止逆流的止逆结构;一气、液混合输出部,该气、液混合输出部设于管体的异于油液输入部端,气、液混合输出部并与真空吸入部连通,气、液混合输出部并设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入口端为锥形管;及,一打散部结构,该打散部结构包括一设有数穿孔的隔板,一锥形喷嘴,其具有中央孔,并组设有逆锥形柱,逆锥形柱上并枢设有一用于混合搅拌油气,并可击破油气混合所产生气泡的扇叶。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打散部结构的 逆锥形柱设有可调整逆锥形柱上的锥形块体远离或靠近锥形喷嘴的调整构造。专利摘要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该结构至少包含有一油液输入部、一气体输入部、一气、液混合输出部及一打散部结构所组成,气体输入部并设有止逆结构,于各输入部及输出部的入口与出口二端的孔径设成不同,以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于气体输入部及气液混合输出部间,形成一真空吸力吸入气体,如此油液与气体得以充分混合,而由气、液混合输出部输出,据此,使得气、液混合所产生的气泡,由出口的打散部结构搅拌并击破,达到混合功效最佳状态,并使气体的臭氧对油液进行杀菌与除臭功效。文档编号B01F5/02GK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混合及打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油液输入部,该油液输入部位于管体的一端,油液输入部设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出口端为锥形管;    一气体输入部,该气体输入部连通至油液输入部出口端底部的真空吸入部,气体输入部设有入口端与出口端,气体输入部入口端并设有以防止逆流的止逆结构;    一气、液混合输出部,该气、液混合输出部设于管体的异于油液输入部端,气、液混合输出部并与真空吸入部连通,气、液混合输出部并设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入口端为锥形管;及,    一打散部结构,该打散部结构包括一设有数穿孔的隔板,一锥形喷嘴,其具有中央孔,并组设有逆锥形柱,逆锥形柱上并枢设有一用于混合搅拌油气,并可击破油气混合所产生气泡的扇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琮闵黄朝聪
申请(专利权)人:杨琮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