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390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它包括稳压腔、以及进气端与稳压腔相连通的气道,在所述气道上还设有一个与之连通的调节腔,并在调节腔和气道的连接处装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调节腔启闭的阀片。该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体积以及气道长度可同时变化,解决了稳压腔体积不可变的问题,可在稳压腔体积和气道长度两个方面同时满足发动机在高速和低速运转时的不同需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进气歧管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中的可变进气歧管。技术背景目前的内燃机可变进气歧管都是在气道长度和气道截面积上实现可变,没有对稳压腔体积进行变化的。发动机(内燃机)吸气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稳压腔的体积能够随着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而变化,但是目前在硬件上很难实现。所以目前的稳压腔体积都是一个定值。而稳压腔的体积影响发动机的空气供给量,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所以稳压腔不可变使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没有很理想的空气供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变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的稳压腔体积以及气道长度可同时变化,解决了稳压腔体积不可变的问题,可在稳压腔体积和气道长度两个方面同时满足发动机在高速和低速运转时的不同的进气需要。本技术优点是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以及进气端与稳压腔相连通的气道,在所述气道上还设有一个与之连通的调节腔,并在调节腔和气道的连接处装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调节腔启闭的阀片。所述调节腔靠近所述气道的进气端设置(即调节腔的位置靠近气道的进气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进气歧管的气道上设有一个与之连通的调节腔,并在调节腔和气道的连接处装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调节腔启闭的阀片。1、发动机低速运转时,阀片处于闭合位置而使调节腔与气道隔开(调节腔闭合), 从而具有较长的气道和较小体积的稳压腔,能够帮助发动机实现较大的扭矩。2、发动机高速运转时,阀片处于开启位置而使调节腔与气道连通(调节腔开启), 从而具有较短的气道和较大体积的稳压腔,也能够帮助发动机实现较大的扭矩。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的工作图,此时稳压腔处于闭合状态。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工作图,此时稳压腔处于开启状态。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出示了本技术可变进气歧管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稳压腔3 和气道1,气道1的进气端与稳压腔相连通。在所述气道1上、靠近该气道的进气端设有一个与气道连通的调节腔4,并在调节腔4和气道1的连接处装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调节腔4启闭的阀片2 (阀片可以实现90度的转动)。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阀片2处于封闭位置而使调节腔4闭合(即调节腔与气道相隔开),此时的气道1长度较长(如图1中的点画线L1所示),有利于提高低速时的扭矩;稳压腔3的体积较小(如图1中虚线框V1所示),能满足发动机低速运转的需要。如图2所示,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阀片2处于开启位置而使调节腔4开启(即调节腔与气道相连通),此时的进气歧管相对于发动机低速运转时的进气歧管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根据空气三维流场的分析,调节腔以及原来的一部分气道变成了稳压腔的一部分, 稳压腔的体积增大(如图2中虚线框V2所示),同时气道1的长度减少(如图2中的点画线L2 所示)。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短气道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速度,同时稳压腔体积的增大,可以满足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空气的需求量,这两点都提高了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的扭矩,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3)、以及进气端与稳压腔(3)相连通的气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道(1)上还设有一个与之连通的调节腔(4),并在调节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杨四春
申请(专利权)人:梦达驰汽车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