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回收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热电联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8372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06:04
一种热回收系统及利用该系统的热电联产系统,热回收系统包括多个燃烧设备,其中每一个包括:燃烧容器,接收外部供应的燃烧空气,并且使容置于其中的燃料燃烧;供料单元,位于燃烧容器下部中心,将燃料供应到燃烧室;燃气排出单元,设置于燃烧容器的上部,燃气排出单元的下部与燃烧容器的上部相通,通过燃气排出单元排出高温燃气,高温燃气是通过使从供料单元向燃烧容器供应的燃料燃烧产生的;集气室,与多个燃烧设备相连,将在多个燃烧设备中产生的高温燃气收集到一处;锅炉,接收在集气室中的高温燃气,并且通过热交换过程从所供应的燃气收集热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了装入燃烧室内部的固体燃料完全燃烧,减少了热量损失。(*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热回收率的热回收系统,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热回收系统,即该热回收系统收集来自燃气的热量并且将所收集的热量用作回收能源,其中,燃气是通过使燃烧室中的固体燃料等燃烧而生成的;并且涉及一种使用该热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需要工业热水、高温蒸汽或气体的工业设施分别使用燃烧装置生成热能,燃烧装置在燃烧容器中点燃燃料并且使燃料燃烧。另外,从经济效率和资源再生的方面考虑, 固体燃料正在广泛地用作在燃烧装置中使用的燃料,例如,将废物变成燃料的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 RDF)或将废弃的塑料废物变成燃料的垃圾塑料燃料(Refuse Plastic Fuel, RPF)。然而,由于这些现有的燃烧设备利用了将大量的固体燃料放入燃烧容器的底部并且使这些固体燃料燃烧的方法,因此这些固体燃料可能不完全燃烧,因而造成固体燃料的浪费,且降低了热效率。另外,由于每次都会生成大量的灰烬,因此不容易构建残留灰烬的自动处理,并且不方便将残留的灰烬从燃烧容器的底部取出来。此外,如果固体燃料在燃烧容器的底部已经完全燃烧,则应将新的固体燃料放入燃烧容器的底部然后再次点燃,从而难以执行连续燃烧过程并且使热值不均。另外,这些固体燃料会引起如下问题,即在燃烧期间排出污染环境的大量气体或微粒,如灰尘、一氧化碳、烟灰、气态HCL、SOx、NOx和二恶英(dioxin)。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开发出了图1所示的燃烧装置1000。根据现有技术的集热燃烧装置1000使从燃料加料器3供应到燃烧容器1的固体燃料燃烧,从而生成热燃气。这里,经由空气冷却室150、中间壁140的通道140a、回转流供应室130和内壁120的通道 120a将燃烧燃料所需的空气从外部供应到燃烧室110。在使用燃烧装置1000的现有的热回收系统的情况下,锅炉(未示出)连接到燃烧装置1000,并且经由肘形燃气排气管4将燃烧室110中的燃料燃烧而生成的高温燃气供应到锅炉,从而收集来自燃气的热量,进而产生工艺蒸汽或热水。然而,由于在现有的用于收集热量的热回收系统是将单个锅炉连接到单个燃烧设备,所以难以获得大量的燃气。为了获得大量的燃气,燃烧设备中的燃烧容器的尺寸需要很大,但是燃烧容器的尺寸的增大受到限制。因此,难以获得高压蒸汽。另外,在现有的热回收系统中使用的燃烧装置1000中所包含的燃气排气管4由耐火壁形成,由于耐火壁持续接触高温热燃气,时间长了,燃气排气管4可能会破裂。这样,燃气排气管4可能不能用太长时间就得再换新的燃气排气管。另外,包含在燃气中的灰烬或微小颗粒可能会粘到耐火壁上,因而不容易被移除。另外,燃烧空气仅供应到已经装入燃烧室中的固体燃料的外部。相应地,固体燃料的外部充分燃烧,但是其内部可能难以接触燃烧所需的空气,因此可能不完全燃烧。这样就降低了燃烧效率。另外,燃烧室的内壁持久地暴露于高温燃气之下,长期使用会变形或破裂,从而降低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回收系统, 其能够产生大量的高压蒸汽。另外,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回收系统以及使用该热回收系统的热电联产系统,该热回收系统保证装入燃烧室内部的固体燃料完全燃烧,从而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回收率,并且增强耐用性。为了达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回收系统,包括多个燃烧设备,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中的每一个包括燃烧容器,用于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燃烧空气,并且使容置于所述燃烧容器中的燃料燃烧;供料单元,位于所述燃烧容器下部中心,用于将所述燃料供应到所述燃烧容器;以及燃气排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燃烧容器的上部,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下部与所述燃烧容器的上部相通,从而通过所述燃气排出单元排出高温燃气,所述高温燃气是通过使从所述供料单元向所述燃烧容器供应的燃料燃烧而产生的;集气室,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相连,用于将在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中产生的高温燃气收集到一个地方;以及锅炉,用于接收所述集气室收集到的高温燃气,并且通过热交换过程从所供应的燃气收集热量。优选但非必要的,在所述集气室中形成有出气口单元,燃气通过所述出气口单元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进入所述锅炉,随着引入的燃气朝向所述出气口单元移动,而且所述集气室的内部横截面积随着趋向于所述出气口单元而逐渐变大,自所述多个燃烧设备引入的燃气增多,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集气室的燃气通过所述出气口单元流出。优选但非必要的,所述多个燃烧设备布置为在所述集气室的周围彼此面对,从而使所述燃气从所述集气室的两侧进入所述集气室,其中,所述燃气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供应到所述集气室。优选但非必要的,在形成所述集气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设置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集气室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集气室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优选但非必要的,该系统还包括U形流动气体室,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一端与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一端相通,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气室的一侧相通,从而将从所述燃气排出单元进入的燃气收集到所述集气室中;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包括水管,以锯齿状排列在形成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以使水在所述水管中循环,以便于冷却所述壁主体;以及U形流动导向板,从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顶部向下延伸,从而易于排出经过所述 U形流动气体室的内部的所述燃气中包含的灰烬,以使得经过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所述燃气进行U形流动。优选但非必要的,该系统还包括灰烬收集器,位于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下端,以收集经过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燃气中包含的灰烬。优选但非必要的,在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下部的前面形成有倾斜部,以易于收集灰烬。优选但非必要的,在形成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形成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优选但非必要的,在形成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主体的壁主体上形成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优选但非必要的,每个燃烧设备的所述燃烧容器包括圆筒形燃烧室,被所述燃烧容器的内壁环绕,从而使燃料燃烧;冷却室,包括中间壁,所述中间壁与所述燃烧容器的内壁的外侧之间有间隔,分别让冷却水流入和流出的冷却水入口及冷却水出口分别形成在所述中间壁的下侧与上侧,所述中间壁形成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周,从而通过冷却经所述冷却水入口流入所述冷却室的内壁与中间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的水,使所述燃烧室的内壁冷却;以及侧面燃烧空气供应室,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冷却室的中间壁的外侧之间有间隔,在所述外壁的上侧形成有燃烧空气供应入口,燃烧所需的空气通过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从外部供应,所述外壁形成在所述冷却室的外周,从而使得在通过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供应的所述燃气被接收到之后,所述燃气经由所述侧面燃烧空气供应室的敞开的下部被供应到所述燃烧室中,其中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沿与所述圆筒形外壁相关的切线方向形成。优选但非必要的,从所述冷却室的所述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7.22 KR 20-2010-7716;2010.08.17 KR 10-2010-71.一种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燃烧设备,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中的每一个包括燃烧容器,用于接收由外部供应的燃烧空气,并且使容置于所述燃烧容器中的燃料燃烧;供料单元,位于所述燃烧容器下部中心,用于将所述燃料供应到所述燃烧容器;以及燃气排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燃烧容器的上部,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下部与所述燃烧容器的上部相通,从而通过所述燃气排出单元排出高温燃气,所述高温燃气是通过使从所述供料单元向所述燃烧容器供应的燃料燃烧而产生的;集气室,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相连,用于将在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中产生的高温燃气收集到一个地方;以及锅炉,用于接收所述集气室收集到的高温燃气,并且通过热交换过程从所供应的燃气收集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气室中形成有出气口单元,所述燃气通过所述出气口单元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进入所述锅炉;随着引入的燃气朝向所述出气口单元移动,且所述集气室的内部横截面积随着趋向于所述出气口单元而逐渐变大,自所述多个燃烧设备引入的燃气增多,从而使得进入所述集气室的所述燃气通过所述出气口单元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被布置为在所述集气室的周围彼此面对,从而使所述燃气从所述集气室的两侧进入所述集气室,其中,所述燃气从所述多个燃烧设备供应到所述集气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集气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设置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集气室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集气室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流动气体室,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一端与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一端相通,所述U 形流动气体室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气室的一侧相通,从而将从所述燃气排出单元进入的燃气收集到所述集气室中;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包括水管,以锯齿状排列在形成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以使水在所述水管中循环,以便于冷却所述壁主体;以及U形流动导向板,从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顶部向下延伸,从而易于排出经过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内部的所述燃气中包含的灰烬,以使得经过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所述燃气进行U形流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灰烬收集器,位于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下端,以收集经过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燃气中包含的灰烬。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下部的前面形成有倾斜部,以易于收集灰烬。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主体的壁主体上形成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U形流动气体室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主体的壁主体上形成有水管,在供应到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水管中的水循环时产生的蒸汽被收集到蒸汽鼓室中,然后供应给工业设施,从而在提高所述燃气排出单元的耐用性的同时提高蒸汽产量。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燃烧设备的所述燃烧容器包括圆筒形燃烧室,被所述燃烧容器的内壁环绕,从而使燃料燃烧;冷却室,包括中间壁,所述中间壁与所述燃烧容器的内壁的外侧之间有间隔,分别让冷却水流入和流出的冷却水入口及冷却水出口分别形成在所述中间壁的下侧与上侧,所述中间壁形成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周,从而通过冷却经所述冷却水入口流入所述冷却室的内壁与中间壁之间形成的空间的水,使所述燃烧室的内壁冷却;以及侧面燃烧空气供应室,包括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冷却室的中间壁的外侧之间有间隔, 在所述外壁的上侧形成有燃烧空气供应入口,燃烧所需的空气通过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从外部供应,所述外壁形成在所述冷却室的外周,从而使得在通过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供应的所述燃气被接收到之后,所述燃气经由所述侧面燃烧空气供应室的敞开的下部被供应到所述燃烧室中,其中所述燃烧空气供应入口沿与所述圆筒形外壁相关的切线方向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冷却室的所述冷却水出口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所述锅炉中,以使所排出的冷却水用于收集来自所述燃烧容器产生的燃气的热量。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室中设置有螺旋形冷却水导向板,从而使得经由所述冷却水入口而进入的冷却水回转并上升。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燃料供应到所述燃烧容器的所述供料单元包括燃料供应管,垂直设置在所述燃烧容器的下部上,并用于将所述燃料引导到所述燃烧室中;以及传送螺杆单元,安装在所述燃料供应管中,具有螺杆轴和形成在所述螺杆轴上的螺杆叶片,从而当所述传送螺杆单元旋转时将所述燃料供应到所述燃烧室中;所述传送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相权
申请(专利权)人:创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