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取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3693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取暖炉,其底座上设置有炉体,炉体包括两条以上支撑立柱,支撑立柱之间安装防护网,炉体中固定设置支座,支座上设置下支撑板,炉体上部设置上支撑板,上、下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具有两个以上反射面的反射器,反射面围绕反射器中心发散状分布,每个反射面前方固定安装发热管,支座内设置有对应每个发热管的开关控制装置,支撑立柱设置在与反射器每个反射面的端部相对应处,且与反射面端部之间留有隔热间隙;该设计令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进行定向取暖或全方位取暖,达到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能源的效果,同时多支小功率发热管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发热管及周围配件的制造要求,且产品体积更为小巧紧凑,可兼顾室内及户外的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或户外使用的取暖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取暖炉
技术介绍
在户外使用的取暖炉通常需要全方位的取暖效果,目前常用的取暖炉有燃气取暖炉和电取暖炉两种;燃气取暖炉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增加了环境的碳排放,不符合环保要求,已经被逐步限制生产和使用;而现有室内用电取暖炉通常只能实现单方向的取暖,更换取暖方向只能通过移动取暖炉来实现,另一种是全方位取暖炉,通常在户外使用,其结构是在炉体中部设置一根大功率的发热管,发热管外的支架上设置防护网,使用时其发热管的热辐射是向周围360度范围内发散,不能够根据取暖方位的需要实现定向取暖,因此一旦开启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浪费,不仅不利于节能环保,而且由于单支发热管所需的功率非常大,容易使发热管附近的配件在高热作用下出现高温高热等安全隐患,而为了降低单位面积的受热强度,通常会把产品做得比较大,避免热量集中所带来的高热问题,必要时还需要对发热管或周边受热零件进行额外的工艺或制作处理,从而加大了产品的制造难度以及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节能环保的电取暖炉,能实现全方位或定向取暖选择,兼顾适宜于室内及户外使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取暖炉,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炉体,所述炉体包括两条以上支撑立柱, 支撑立柱之间安装有防护网,炉体中固定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下支撑板,炉体上部设置有上支撑板,所述上、下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具有两个以上反射面的反射器,所述反射面围绕反射器中心呈发散状,每个反射面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所述支座内设置有对应每个发热管的开关控制装置;所述支撑立柱设置在与反射器每个反射面的端部相对应处,且与反射面端部之间留有隔热间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立柱中空,其内放置发热管连接导线;所述防护网上部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安装在支撑立柱之间,上挡板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支撑立柱的内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支撑立柱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或三角型,其外壁设置有若干纵向条形散热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射器中心设置有纵向通孔;所述发热管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反射板;所述底座由若干块拼板拼合而成,所述拼板的接缝和支撑立柱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立柱底部设置有连接板将支撑立柱固定在底座上的同时也将拼板两两拼接固定;所述炉体顶部设置有上盖,上盖的内表面设置有灯体,所述灯体与上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隔热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在炉体中设置有沿反射器中心呈发散状分布的3两个以上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的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从而将取暖空间均分为多个方位的取暖空间,加之每支发热管能独立控制,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某方向的定向取暖或者全方位的取暖,达到节能环保、有效利用能源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产品采用多根小功率发热管功率叠加替代原有的单支大功率发热管,避免单支发热管高热所带来的周围配件易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发热管及周围配件的制造要求,同时由于单位面积的发热强度降低,产品的体积也可以制作的更为小巧紧凑,而其可操控性更可兼顾室内及户外的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拆分图;图3是本技术的炉体上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炉体上部结构拆分图;图5是本技术的支撑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与支撑立柱及围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广图4,一种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多条支撑立柱21,支撑立柱21之间安装有防护网22,炉体中固定设置有支座3,所述支座 3上设置有下支撑板41,炉体上部设置有上支撑板42,所述上、下支撑板41、42之间固定安装具有多个反射面的反射器5,所述多个反射面围绕反射器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每个反射面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6 ;所述发热管6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反射板7,反射板7分别固定在上、下支撑板42、41上,该设计使得发热管6产生的热量可以有效由反射板7以及反射器 5辐射出去;所述支座3内设置有对应每个发热管6的开关控制装置31,该开关控制装置31 可以是手动、遥控或感应式开关,通过该开关控制装置使得每个发热管6可以单独开启,通过反射器5的反射面将发热管6产生的热量辐射在需要取暖的位置,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支座3中还设计有倾倒开关32,当取暖炉倾倒时,可自动切断电源,使用更为安全。炉体2包括有与反射器5的反射面数量相同的支撑立柱21,炉体2上部的支撑立柱21之间安装有防护网22,所述炉体2下部的支撑立柱21之间安装有围板23,所述支撑立柱21可以是分体结构,由上、下两支撑立柱组装而成,从而减少产品的包装体积。所述支撑立柱21设置在与反射器5每个反射面的端部相对应处,且与反射面端部之间留有隔热间隙,该间隙可隔绝高温的反射器5直接传导热量给支撑立柱21,防止产品长时间使用后支撑立柱21的温度过高;本实施例中支撑立柱21为中空,其内可放置发热管连接导线,既合理利用空间使产品的结构更科学紧凑,又克服了以往产品将导线设置在反射器中心的发热区内使导线容易产时间高温受热而老化或损坏的问题;反射器5中心设置有纵向通孔51, 该设计使得反射器5的中间位置形成对流空间,从而将反射器5的温度降低,减少反射器5 的传导到其他零件的热量。参照图5,支撑立柱21的横截面可设计为倒梯形或三角型,支撑立柱21的外壁可4设置若干纵向条形散热齿211,这样可加大支撑立柱21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对支撑立柱21散热降温的目的,同时,条形齿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小,当使用者误碰到支撑立柱 21时,也可避免大面积接触导致的烫伤。本产品还在防护网22上部设置有上挡板M,上挡板M安装在支撑立柱21之间,上挡板M下端设置有散热孔M1,所述支撑立柱21的内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通气孔212,该结构使得电取暖炉底部的冷空气可以从下部的通气孔212进入,经过上部的通气孔后从上挡板M的散热孔241排出,从而有效形成空气对流, 进一步降低支撑立柱21的温度。参照图6,所述底座由若干块拼板11拼合而成,有效减少产品的包装体积,方便运输;所述拼板11的接缝和支撑立柱21位于同一平面,支撑立柱21底部设置有带转角的L 型连接板10,转角的一端与支撑立柱21连接固定,另一端将两块拼板11拼接固定,该连接板10在将支撑立柱21固定在底座1上的同时也将拼板11两两拼接固定,结构设计巧妙, 连接方式简单紧凑,连接板10 —物多用,既实现了底座1的拼接,又实现了支撑立柱21与底座1的固定;更进一步,本实施例采用L型连接板还可以同时实现围板23的固定,即连接板L型转角的一端通过多个螺钉孔不仅与支撑立柱21实现连接固定,还与围板23实现连接固定,这样的连接更为方便,结构设计也更为简单紧凑。同时,L型连接板设置在炉体内侧,所有的连接螺钉从外部都不可见,整个产品外观显得整齐美观。另外,本产品在炉体2顶部设置有上盖8,上盖8的内表面设置有灯体,从而使得本产品既可以取暖也可以照明。为了防止发热管6的热量影响灯体的使用以及上挡板M的温度过高,所述灯体与上支撑板42之间设置有隔热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取暖炉,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炉体(2),所述炉体(2)包括两条以上支撑立柱(21),支撑立柱(21)之间安装有防护网(22),炉体中固定设置有支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上设置有下支撑板(41),炉体上部设置有上支撑板(42),所述上、下支撑板(41、42)之间固定安装具有两个以上反射面的反射器(5),所述反射面围绕反射器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每个反射面前方固定安装有发热管(6);所述支座(3)内设置有对应每个发热管(6)的开关控制装置(31);所述支撑立柱(21)设置在与反射器(5)每个反射面的端部相对应处,且与反射面端部之间留有隔热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1)中空,其内放置发热管连接导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21)的横截面为倒梯形或三角型;其外壁设置有若干纵向条形散热齿(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5)中心设置有纵向通孔(51)。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华吴建国陈振声
申请(专利权)人:任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