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83169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1-06-01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上的挡油器部件。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回油顺畅且不易堵塞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刮油环座固定连接在挡油座一端,刮油环座内腔配合活塞杆成对安装有刮油环组件,刮油环座上开设的刮油环导油槽的出油口指向挡油座侧,挡油座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和第四回油孔,刮油环导油槽的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孔相连通,第一回油孔与第四回油孔相连通,第四回油孔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的一侧端面上,第一回油孔的轴线与活塞杆的轴线所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第四回油孔的轴线与第一回油孔的轴线所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挡油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上的挡油器部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活塞式压缩机挡油器部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挡油座Γ、刮油环座 2'、刮油环组件3'和刮油环导油槽4',刮油环座2'通过螺栓固定于挡油座1' 一端,刮油环座2'内腔的填料函内成对安装有与活塞杆1Γ相配合的刮油环组件3',并在刮油环座2'上朝向挡油座1'的一侧开设刮油环导油槽4',挡油座1'上开设有回油通道,回油通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回油孔5'、第二回油孔6'、第三回油孔7'和第四回油孔 8',第一回油孔5'与刮油环导油槽4'的出油口相连通,第四回油孔8'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1'的一侧端面上,其中第一回油孔5'和第三回油孔7'的轴线均与活塞杆11'的轴线平行,第二回油孔6'和第四回油孔8'的轴线均与活塞杆11'的轴线垂直。采用上述结构的挡油器部件,由于挡油座1'上的回油通道中的回油孔拐角太多, 容易在拐角处积油,回油效果不好,且容易堵塞;另外,由于有多个不同角度的回油孔,钻孔工序较繁杂,且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第二回油孔6'钻孔后在挡油座1'端面上的出油口密封问题,由此增加了加工工序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回油顺畅且不易堵塞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包括挡油座、刮油环座、刮油环组件和刮油环导油槽,刮油环座固定连接在挡油座一端,刮油环座内腔配合活塞杆成对安装有刮油环组件,刮油环座上开设的刮油环导油槽的出油口指向挡油座侧,挡油座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和第四回油孔,所述刮油环导油槽的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孔相连通,第一回油孔与第四回油孔相连通,第四回油孔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第一回油孔的轴线与活塞杆的轴线所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所述第四回油孔的轴线与第一回油孔的轴线所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油孔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的一侧端面上,第一回油孔的轴线与活塞杆的轴线所成的锐角为45°,所述第四回油孔的轴线与第一回油孔的轴线所成的锐角为45°,采用上述角度的夹角设置两个回油孔, 以保证较顺畅的回油效果,回油不会过缓或过急。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油孔和第四回油孔组成的回油通道有四组,四组回油通道呈十字形分布于挡油座上,由于第四回油孔开口于正下方的回油通道在回油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而采用对称设置的四组回油通道,能够保证在安装时操作比较简单,且水平相对的两组回油通道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回油作用。3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其中所述挡油座和刮油环座之间安装有 0形密封环,所述0形密封环位于第一回油孔的外侧,以加强油路的密封,防止刮出的润滑油泄露至中间座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 将现有技术中与刮油环导油槽出口相连通的拐角较多的回油通道改进为自刮油环导油槽出口处直接倾斜向下与活塞杆所成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的第一回油孔连通于起缓冲作用的第四回油孔的回油通道结构,回油效果较好,不会造成油道堵塞或积油不出的现象,且只需进行两次钻孔,加工工序较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包括包挡油座1、刮油环座 2、刮油环组件3和刮油环导油槽4,刮油环座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挡油座1 一端,刮油环座2内腔的填料函内配合活塞杆11成对安装有刮油环组件3,刮油环座2上与刮油环组件3 的刮油出油侧对应位置开设有刮油环导油槽4,刮油环导油槽4的出油口指向挡油座1侧, 挡油座1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5和第四回油孔8,刮油环导油槽4的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孔5 相连通,第一回油孔5与第四回油孔8相连通,第一回油孔5的轴线与活塞杆11的轴线所成的锐角为45°,第四回油孔8的轴线与第一回油孔5的轴线所成的锐角为45°,第一回油孔5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1的左侧端面上,第四回油孔8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1的外圆端面上,且第一回油孔5和第四回油孔8的出油口开口方向均指向左侧的压缩机曲轴箱内。本技术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其中第一回油孔5和第四回油孔8组成的回油通道可以设计为四组,四组回油通道呈十字形分布于挡油座1上,图2中示出的为上下两组回油通道,还包括图2中未示出的水平设置的前后两组回油通道,各组回油通道的结构相一致。如图2所示,挡油座1和刮油环座2之间安装0形密封环9,0形密封环9位于第一回油孔5的外侧,以更好地确保刮油环导油槽4出口处的密封,防止刮出的润滑油泄露至刮油环座2所在一侧的中间座内。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式压缩机的挡油器装置,包括挡油座(1)、刮油环座( 、刮油环组件(3)和刮油环导油槽G),刮油环座O)固定连接在挡油座(1) 一端,刮油环座O)内腔配合活塞杆(11)成对安装有刮油环组件(3),刮油环座(2)上开设的刮油环导油槽的出油口指向挡油座⑴侧,挡油座⑴上开设有第一回油孔(5)和第四回油孔(8),所述刮油环导油槽⑷的出油口与第一回油孔(5)相连通,第一回油孔(5)与第四回油孔⑶相连通,第四回油孔(8)的出油口开通于挡油座(1)的一侧端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孔(5)的轴线与活塞杆(11)的轴线所成的锐角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所述第四回油孔(8) 的轴线与第一回油孔(5)的轴线所成的锐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霞张津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凯威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