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树成专利>正文

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898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1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涉及一种收割机,是由固定架、驱动轴和割刀构成,所述的固定架为“中”字形结构、上梁和下梁均为相同的V字形,其下梁中部的V字形底由开口环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与支撑杆相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上端与上梁的两端相连接,上梁中部的V字形底垂直嵌入驱动轴,开口环的外弧面上发射状固定了多支收拢剪切杆。驱动轴的下端同轴洞穿固定了中凸形组合盘,在组合盘的下面以驱动轴为对称点固定了割刀,组合盘的凹形外环上与开口环相间隙配合,驱动轴的下端与托盘的中心孔相间隙配合;在开口环和组合盘上方的驱动轴上互为垂向固定了收集拨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性强,不受工作地块的制约,操作灵活,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割机,尤其涉及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地区大面积种植无秸秆的田间作物,到了收获季节,通常还是采用落后的人工方式将地面以上的叶子割掉,再收获土壤里的作物。手工割秧的方式工作效率低,并且劳动强度大,非常占有劳动力,而采用大型收割设备,由于成本的问题或种植地域条件达不到大型设备的工作要求,而无法广泛适用。因此提供一种适用性强、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小型收割设备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本技术的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是由固定架、驱动轴和割刀构成,所述的固定架为“中”字形结构、上梁和下梁均为相同的V字形,其下梁中部的V字形底由开口环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与支撑杆相固定连接,固定杆的上端与上梁的两端相连接,上梁中部的V 字形底垂直嵌入驱动轴,开口环的外弧面上发射状固定了多支收拢剪切杆。驱动轴的下端同轴洞穿固定了中凸形组合盘,在组合盘的下面以驱动轴为对称点固定了割刀,组合盘的凹形外环上与开口环相间隙配合,驱动轴的下端与托盘的中心孔相间隙配合;在开口环和组合盘上方的驱动轴上互为垂向固定了收集拨片。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盘为半圆状,在其对称线上有中心孔,在托盘下面的对称线位有导向撬。本技术的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结构设计合理,适用性强,不受工作地块的制约,操作灵活,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优点。本装置是以农用拖拉机发动机为动力源带动工作,适合农户的生产需求,适用范围广,便于在农户中推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向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是由固定架1、驱动轴2和割刀3构成。所述的固定架1为“中”字形结构、上梁4和下梁5均为相同的V字形,其下梁5中部的V字形底由开口环6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与支撑杆7相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上端与上梁4的两端相连接,上梁4中部的V字形底垂直嵌入驱动轴2,开口环6的外弧面上发射状固定了多支收拢剪切杆8 ;驱动轴2的下端同轴洞穿固定了中凸形组合盘9,在组合盘9的下面以驱动轴2为对称点固定了割刀3,组合盘9的凹形外环上与开口环6相间隙配合,驱动轴2的下端与托盘10的中心孔相间隙配合;在开口环6和组合盘9上方的驱动轴2上互为垂向固定了收集拨片11。所述的托盘10为半圆状,在其对称线上有中心孔12,在托盘10下面的对称线位有导向撬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秸秆作物田间收割机,是由固定架(1)、驱动轴(2)和割刀(3)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架(1)为“中”字形结构、上梁(4)和下梁(5)均为相同的V字形,其下梁(5)中部的V字形底由开口环(6)固定连接、其两端均与支撑杆(7)相固定连接,固定杆(7)的上端与上梁 (4)的两端相连接,上梁(4)中部的V字形底垂直嵌入驱动轴(2),开口环(6)的外弧面上发射状固定了多支收拢剪切杆(8);驱动轴(2)的下端同轴洞穿固定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树成
申请(专利权)人:梁树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