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8684 阅读:4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合金模具结构,实现将模具反做,即是将外观面做在后模,偷胶面做在前模,后模外观面设置有后模主料口,在后模主料道附近设置顶针,顶针的数量以4条为最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使合金料水口做大,故在后模主料道附近做顶出针,可以减少60%左右的顶针。主料口做在后模外观面,比较容易走胶,减少排渣数量,节约用料成本。此结构压铸时合金料直接冲到外观光滑面,减少产品表面因为走料而导致的水纹,也减少了空气无法完全排出而产生的气泡,保证了产品的外观光滑整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具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模型制造领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的制造领域,具体来说属于模具的结构。技术背景近年来,汽车合金仿真模型市场发展迅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合金汽车模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对合金车的仿真程度和精致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汽车模型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考验,对合金模具的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按照传统的合金模具工艺制造方法是将外观面做在前模(定模),偷胶工子做在后模(动模)。这种模具在批量生产时,由于走水(合金熔为液体的俗称)冲入内侧面,内侧面凸凹落差大且多顶针位痕迹,走水易产生旋涡导致气泡、气纹,排查无效。最终导致走胶速度慢, 容易产生气泡、气纹,不易排渣。顶针数量多,产品容易因为冲压导致变形。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容易走胶、排渣量少、无气泡和气纹、顶针少的新型模具结构。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合金模具结构,由作为偷胶工子面的前模和作为外观面的后模组成,所述后模的后模主料道附近设置有顶针,后模外观面设置有后模主料口,压铸时合金料直接冲到外观光滑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模具反做,即是将外观面做在后模,偷胶面做在前模,使合金料水口(指产品以外的部分,包括主料口与主料道)做大,故在后模主料道附近做顶出针,并在产品对等位且不影响外观的的情况下,做顶出针。这样可以减少60%左右的顶针,后续加工工序也会相应减少,产品不易因后续加工而变型,减少次品率。由于断针问题而产生的修模次数也必将大大减少,模具使用寿命也会相对延长。由于主料口做在后模外观面,解决了传统进料点在前模而影响外观的问题,比较容易走胶,减少排渣数量,节约用料成本。此结构压铸时合金料直接冲到外观光滑面,避免了合金料在压注时因凹凸不平的偷工子面而导致走胶不均勻,减少产品表面因为走料而导致的水纹,也减少了空气无法完全排出而产生的气泡,保证了产品的外观光滑整洁。附图说明图1是合金模具前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合金模具后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合金模具前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合金模具后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模具由前模1和后模2组成。将后模外观面6做到后模2,前模偷胶3工子3做到前模1。前模主料道4直接做在前模偷胶工子3。在后模主料道(后窗碰穿没有产品漏空的位置)上做顶针7,这样可以减少顶针数量。后模主料口 5(通常都在前挡风玻璃的位置)做在后模外观面6,解决了传统后模主料口 5在前模而影响外观的问题。新型模具结构压注时合金料直接冲到外观光滑面,避免了合金料在压注时因凹凸不平的偷胶工子3的平面而导致走胶不均勻,减少了因空气无法完全排出而产生的气泡。 本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可用于汽车模型制造领域。也可以应用于塑胶产品,如鞋子、纽扣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合金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作为偷胶工子面的前模和作为外观面的后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雁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