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的充电口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57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9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盒、通过铰链连接在充电口盒上的充电口盖,其特征是:一慢充插座和一快充插座通过螺接定位连接在充电口盒的底部;所述充电口盒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口组件的充电方式受到位置限制以及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慢快充电在车体同侧的充电口组件,它一方面解决了现有电动车只有一种充电方式或快慢充电口在不同位置的弊端,节省了空间,避免了因充电口在车体不同位置而造成的充电操作不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国家对零排放的电动车的重视程度越来高。电动车的充电方便、快速性也成为重点的关注点。现有的电动车通常在车身的侧面设置充电口组件,用于插设与电源连接的插头,从而为电动车充电。一侧充电口仅包括适用于连接220V 民用电源的慢充充电口或者仅适用连接电压较高的高压电源的快速充电口,因此电动车在车一侧仅能通过慢充充电口进行慢速充电,或者仅通过快速充电口进行快速充电,而不能在车体同侧根据需要进行自行选择,从而充电方式收到限制,对电动车的充电的方便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口组件的充电方式受到位置限制以及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它结构紧凑、节省空间,集慢充插座和快充插座于一体,充电方式不受限制,既方便电方,又节省成本。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盒、通过铰链连接在充电口盒上的充电口盖,其特征是一慢充插座和一快充插座通过螺接定位连接在充电口盒的底部。进一步,所述充电口盒整体呈矩形,与现有技术的插座形状相同,减少了更换零件的工序,降低了成本。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其所述充电口盒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上。慢充插座和快充插座在车身坐标系X方向水平布置,具有一定的美观性,空间分布也具有合理性,在保证操作方便性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紧密分布,以节省空间。因为本技术设在车身的一侧,无论选择慢充还是快充的充电方式,都只打开这一个充电口,既增加了充电的方便性,又避免了因快、慢充在不同位置而引起的车体结构或附件的增加,从而节省了成本。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口组件的充电方式受到位置限制以及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慢快充电在车体同侧的充电口组件, 它一方面解决了现有电动车只有一种充电方式或快慢充电口在不同位置的弊端,节省了空间,避免了因充电口在车体不同位置而造成的充电操作不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上的示意图。图2是慢充插座和快充插座插座在充电口盒底部的安装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盒3、通过铰链2连接在充电口盒上的充电口盖1,一慢充插座5和一快充插座6通过螺接定位连接在充电口盒3的底部。进一步,所述充电口盒3整体呈矩形,与现有技术的插座形状相同,减少了更换零件的工序,降低了成本。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其所述充电口盒3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4上。 车身侧围根据充电的空间需求、位置要求、造型需求合理给出位置,车体侧围外板设置有固定翻边,所述的充电口盒与固定翻边焊接连接,焊接采用点焊能够将充电口盒固定,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充电口盖通过铰链与车身连接,充电口盖与充电口盒铆钉连接,充电口盖可以对插座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插座的使用寿命,铆钉连接强度高,性能好,适用性好。参见图2,充电口盒3为慢充插座5和快充插座6提供的安装位置,为焊接在充电口盒底部的8个凸焊螺母。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盒(3)、通过铰链(2)连接在充电口盒上的充电口盖(1),其特征是一慢充插座(5)和一快充插座(6)通过螺接定位连接在充电口盒(3)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口盒(3)整体呈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充电口盒(3)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4)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口组件,包括充电口盒、通过铰链连接在充电口盒上的充电口盖,其特征是一慢充插座和一快充插座通过螺接定位连接在充电口盒的底部;所述充电口盒焊接在车身的侧围翻边上。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口组件的充电方式受到位置限制以及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慢快充电在车体同侧的充电口组件,它一方面解决了现有电动车只有一种充电方式或快慢充电口在不同位置的弊端,节省了空间,避免了因充电口在车体不同位置而造成的充电操作不方便。文档编号H02J7/00GK202231464SQ20112037438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利, 张逸祥, 杨子发, 范维, 黄占国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维杨子发刘利黄占国张逸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