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华美专利>正文

螺旋加湿搅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3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加湿搅拌机,属混合作业机械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干灰与水分在加湿机中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并相应提高加湿机对干灰的处理能力。其构成包括卧式筒身,螺旋搅龙,进、排灰口、喷水嘴及传动装置,其结构特点为,筒身中间段内镶嵌衬套,衬套内、外表面与搅龙和筒身匹配,衬套截面由前向后逐渐递增,使筒身中间段形成前细后粗的压缩搅拌空间,衬套可为整体或局部环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压缩趋势变化范围不受结构限制,易于获取较大压缩比,衬套结构形式多样,易于与单或双搅龙及多种形状筒体匹配,易于加工制作等优点,适宜在各种干灰排放系统中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合作业机械,尤其是冶金、电力、锅炉等行业干灰加湿排放设备。本技术所称技术问题是以如下解决方案实现的一种螺旋加湿搅拌机,其构成中包括卧式筒身1,位于筒身内的螺旋搅龙2,位于筒身上的进灰口3、排灰口4、喷水嘴5以及配套的传动装置,螺旋搅龙水平安置在筒身中,其改进在于,在筒身中间段内镶嵌衬套6,衬套内表面与搅龙匹配,外表面与筒身匹配,衬套的截面由前向后逐渐递增,使筒身中间段形成前粗后细的压缩搅拌空间,衬套可为整体环绕结构,也可为局部环绕结构。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筒身截面为U形,所述螺旋搅龙数量为2个,双螺旋搅龙平行安置在筒身中、螺旋搅翅交错排列,所述衬套6为局部环绕结构、镶嵌在筒身中间段上方,衬套6的内表面为双圆弧形,双圆弧分别对应双螺旋搅龙,每一圆弧半径由前向后逐渐递减,形成锥形圆弧。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筒身中间段与后段之间安装挡板17,挡板与衬套6接触。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衬套6的锥形圆弧的锥度在1∶6-1∶15之间。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双螺旋搅龙位于筒身中间段的螺旋搅翅的螺距由前向后逐渐递增,位于筒身后段的螺旋搅翅呈间隔断续分布,最末端搅翅为反向螺旋。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间隔断续分布的螺旋搅翅端头安装耐磨刮板7。为提高传动平稳性及便于组装,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传动装置为链传动装置,它包括电机8、变速箱9、链轮箱10、及位于链轮箱中的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12,主、从动链轮轮轴分别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和螺旋搅龙轮轴上,主、从动链轮通过链条13传动连接。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从动链轮为双排结构,所述主动链轮为四排结构,每一双排从动链轮通过2条链条与四排结构主动链轮中的两排链轮传动连接。为方便轴承的检修,上述螺旋加湿搅拌机,所述筒身配有外置式机架14,机架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筒身固定在两轴承座之间,所述两螺旋搅龙的轮轴分别旋转支承在轴承座中。本技术采用在筒身中镶嵌截面逐渐增大的衬套、使筒身中间段形成压缩趋势设计,相对现有锥形轴结构设计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优势1.压缩趋势变化范围不受结构限制,易于获取大的压缩比,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搅拌力度,从而使干灰与水充分地混合,消除了湿粉中夹杂干灰的现象,并相应提高推进速度,提高对干灰的处理能力;2.衬套结构形式多样,可灵活地与单或双搅龙及各种形状筒体进行多种组合匹配,可通过不同长度或锥度的衬套变化,以及衬套安装位置的变化,获取多种压缩趋势及效果,故适应性好,适用范围广,可方便地满足不同使用场所,不同处理介质的多种使用需求;3.摒弃了锥形轴加工麻烦的缺陷,加工制作容易;4.衬套可阻隔筒身与介质的接触,使筒身免遭磨损、侵蚀,故可延长筒身的使用寿命;此外,衬套易于制成瓷质制品,易于获取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及硬度,故使用中不易粘接粉尘,耐磨损,并易于清洗、更换;除上述外,本技术还具有传动平稳,使用可靠、组装维修方便等优点,适宜在各种干灰排放系统中安装使用。仍参阅附图说明图1、2、3,图示实施例中,为方便筒身的加工,筒身1由U形截面的下筒身及水平上盖18组成,螺旋搅龙2的数量为2个,平行安置在筒身中,下筒身的U形圆弧与搅龙旋转圆匹配,水平上盖18与U形竖直边形成的直角区域为不易搅拌到的死角区域,衬套6采用局部环绕结构,镶嵌在存有死角区域的筒身上半部分中,衬套6的内表面为双圆弧形,两圆弧分别对应两螺旋搅龙的旋转圆,每一圆弧的半径由前向后逐渐递减,形成锥形圆弧,锥度在1∶6-1∶15之间;衬套6的外表面与水平上盖18和U形筒壁匹配,进灰口3至排灰口4之间的部位为筒身中间段,衬套6通过螺钉固定在水平上盖18上,双螺旋搅龙2上的螺旋搅翅交错排列。仍参阅图1、2,图示实施例中,双螺旋搅龙的前端对应进灰口部分为进料螺旋,位于筒身中间段部分为搅拌螺旋,该段的螺旋搅翅,其螺距由前向后逐渐递增,可通过提高轴向推进速度加强搅拌并防止湿灰粉粘接在螺旋搅翅及搅龙轴上,后段部分的螺旋搅翅呈间隔断续分布,可缓和搅龙的轴向推进速度,加强对湿灰粉的击打,末端反向螺旋可使灰粉向排放口汇集,易于排放。参阅图2,衬套为整体环绕结构时,衬套后端面直接形成筒身中间段与后段之间的挡板,可防止干粉灰进入后段形成二次扬尘衬套若为局部环绕结构时,可在筒身中间段与后段之间安装挡板17,以防止干粉灰进入后段,并确保筒身中间段的压缩区域,图示实施例便是如此。参阅图2、5,由于间隔断续分布的螺旋搅翅旋打力度大、磨损增大,故其端头装有耐磨刮板7,耐磨刮板材质可为陶瓷或耐磨合金材质。仍参阅图1、2、4,图示实施例中,双螺旋搅龙采用链传动装置,并配置机架14,链传动装置的电机8、变速箱9、链轮箱10固定在机架14的前端,主动链轮11、从动链轮12位于链轮箱10中,主动链轮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分别固定在两个螺旋搅龙2的轮轴上,主动链轮为四排结构,从动链轮为双排结构,每一双排从动链轮通过2条链条13与四排结构主动链轮中的两排链轮传动连接;机架14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15,筒身1固定在两轴承座之间,两螺旋搅龙的轮轴分别旋转支承在轴承座15中。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加湿搅拌机,其构成包括卧式筒身,位于筒身内的螺旋搅龙,位于筒身上的进灰口、排灰口、喷水嘴以及配套的传动装置,螺旋搅龙水平安置在筒身中,其特征在于,在筒身中间段内镶嵌衬套,衬套内表面与搅龙匹配,外表面与筒身匹配,衬套的截面由前向后逐渐递增,衬套可为整体环绕结构,也可为局部环绕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截面为U形,所述螺旋搅龙数量为2个,双螺旋搅龙平行安置在筒身中,其上的螺旋搅翅交错排列,所述衬套为局部环绕结构、镶嵌在筒身中间段上方,衬套的内表面为双圆弧形,双圆弧分别对应双螺旋搅龙,每一圆弧半径由前向后逐渐递减,形成锥形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中间段与后段之间安装挡板,挡板与衬套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的锥形圆弧的锥度在1∶6-1∶1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搅龙,位于筒身中间段螺旋搅翅的螺距由前向后逐渐递增,位于筒身后段的螺旋搅翅呈间隔断续分布,最末端搅翅为反向螺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断续分布的螺旋搅翅端头安装耐磨刮板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为链传动装置,它包括电机、变速箱、链轮箱、及位于链轮箱中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主、从动链轮轮轴分别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和螺旋搅龙轮轴上,主、从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链轮为双排结构,所述主动链轮为四排结构,每一双排从动链轮通过2条链条与四排结构主动链轮中的两排链轮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加湿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配有外置式机架,机架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筒身固定在两轴承座之间,所述两螺旋搅龙的轮轴分别旋转支承在轴承座中。专利摘要一种螺旋加湿搅拌机,属混合作业机械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干灰与水分在加湿机中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并相应提高加湿机对干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加湿搅拌机,其构成包括卧式筒身[1],位于筒身内的螺旋搅龙[2],位于筒身上的进灰口[3]、排灰口[4]、喷水嘴[5]以及配套的传动装置,螺旋搅龙水平安置在筒身中,其特征在于,在筒身中间段内镶嵌衬套[6],衬套内表面与搅龙匹配,外表面与筒身匹配,衬套的截面由前向后逐渐递增,衬套可为整体环绕结构,也可为局部环绕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联会杨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洪华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