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杉浦荣市专利>正文

一种使液体中气泡变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644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使液体中气泡变小的装置,包括以下部分:至少两个互相相对的流动通道构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流动通道。流动通道构件的一端有入口,另一端有出口。一个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槽面,它至少在流动通道构件两个相对面的其中之一上制作,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从入口延伸到出口,并且在多个位置互相交叉,在交叉点,第一凹槽中预先混有气体的液体流与第二凹槽中的流体相冲击。(*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液体中的气泡变小的装置。尤其在水净化厂、游泳池、肥料处理和处置厂等地方,一直希望在液体中产生细小的气泡,以此来提高臭氧气体溶解到要净化的水比如污水和废水中的溶解效率。为了产生细小气泡,有人建议采用这样一套系统,在处理废水的抽水管道上设有一台泵,在泵的入口侧设一个空气注入阀。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在水泵的入口处,空气与水混合,然后通过水泵叶轮施加的搅动力使气体形成气泡。另一种产生细小气泡的现有技术装置是在水泵的出口侧安装空气注入阀和挡板。利用这种装置,在水泵的出口侧,空气与水混合,与气体或空气混合的水与挡板冲击,这样冲击力使空气形成气泡。采用这种装置的系统被称作“喷射系统”。然而,采用这些现有技术的装置,气泡的形成仅仅依靠叶轮施加的搅动力或冲击挡板的冲击力,因此由这些装置产生的气泡直径比较大,并不让人满意。由于这个原因,在以上所述的水净化厂、游泳池和肥料处理和处置厂,实际上从不采用这些装置来处理水,在那里每小时需要处理的水量很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使液体中的气泡变小,并且能够形成直径足够小的气泡,提供含有这种细小气泡的大流量的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液体中的气泡变小的装置,包括至少有两个相对的流动通道构件,在它们中间形成流动通道;流动通道构件的一侧有进水口,另一侧有出水口;以及一个凹槽面,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且设置在流动通道构件的至少一个相对表面上,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从入水口延伸到出水口,并且在多个位置相交,在相交位置,第一凹槽中已预先与气体混合的液体流与第二凹槽中的液体流相冲击。采用这种结构,预先混有气体的液体流入流动通道,一方面流过第一凹槽,另一方面流过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中预先混有气体的液体流与第二凹槽中预先混有气体的液体流在第一个交叉点处相冲击,因此使气泡变小。然后水流又分成第一凹槽中的水流和第二凹槽中的水流,每股被分开的水流然后在下一个交叉点处与另一股水流相冲击,使气泡进一步变小,然后水流又被分开而被带到下一个交叉点。这样,液体中的气泡在多个交叉点处被多次中击变小,含有细小气泡的液体从出口喷出。在最佳实施例中,流动通道构件包括一个圆柱形的外部流动通道构件和一个圆柱形的内部流动通道构件,并且被同轴地安装在一起,因此,相对面包括一个外部流动通道构件的内表面和一个内部流动通道构件的外表面,并且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有一个是由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槽表面组成。第一凹槽是右螺旋凹槽,第二凹槽是左螺旋凹槽。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流动通道构件是圆柱形的,所以装置很容易制造。另外,由于流动通道也是圆柱形的,在流动通道的整个横剖面上,水流和混合过程都是均匀进行的,因此,能得到含有均匀细小气泡的液体。而且,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螺旋凹槽在一般的螺纹加工车间都很容易制作,因此这套装置制造容易。每一右螺旋凹槽和左螺旋凹槽都可以是复线螺旋凹槽,因此,流动通道的入口数就是第一凹槽的凹槽个数与第二凹槽的凹槽个数之和,这样能使液体流量增大。另外,由于交叉点数可以增加,所以在保证液体大流量的同时,还可以使细化过程充分的进行。在外部流动通道构件的内表面和内部流动通道构件的外表面中,可以只在一个表面上制成凹槽面。采用这种结构,在流动通道径向方向的混合液体流受到抑制,因此,在螺旋凹槽交点处的冲击作用能有效地进行,气泡细化过程也能更好地进行。最好是,采用多个内部流动通道构件,并把它们同轴地安装,因此,每两个相邻的内部流动通道构件之间形成另一个流动通道,每两个相邻的内部流动通道包括有与相对面相对应的附加相对面。采用这种结构,除了外部流动通道构件与最外层的内部流动通道构件之间的流动通道外,每个内部流动通道构件之间都能形成附加流动通道。因此,在保证细化作用充分进行的同时,也能使液体流量增大。从权利要求书及结合附图的描述中,会对本专利技术有更清楚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使液体中气泡变小装置的产生含有细小气泡液体的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细化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装置入口连接构件的侧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装置中外部流动通道构件或内部流动通道构件一部分螺旋凹槽面的展开示图。图5是表明右螺旋凹槽与左螺旋凹槽互相如何交叉的示意说明图。图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使液体中气泡变小装置的纵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例中装置出口连接构件的侧视图。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使液体中气泡变小装置的纵剖面图。图9是第三实施例中装置出口连接构件的侧视图。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将气体和液体混合来产生细小气泡的系统如图1所示。本系统包括用来从污水池1中抽取污水的水泵2,用来在适当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紧挨在水泵2之前),把如臭氧的气体注入连接污水池1和水泵2管道中的气体注入阀3,以及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用来使液体中气泡变小的装置4。装置4产生的含有细小气泡的液体或水通过压力调节阀5回到污水池1中。空气注入阀3根据从水泵2流出口的液体流量自动调节空气注入量,这样可以保证与液体混合的气体量总是均匀的。另外,空气注入阀3也可以用来改变空气混合量。至于这种空气注入阀的结构,可以使用已经公开在与本申请同一申请人的名义申请的日本技术,公开号为57-47439所公开的结构。优选的,至于泵2,一台如同螺旋泵的泵,它适用于把气体和液体预先进行混合,这种泵已经以同一申请人的名义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3-130598中公开。用于细化气泡装置4的结构将参照图2-图5来说明。整个装置4如图2所示。装置4包括一个用于与泵2的出口连接的管状入口连接件6,一个用于与以上所述的压力调节阀5连接的出口连接件7,一个空心圆柱形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以及一个实心圆柱形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和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用来在它们之间形成流动通道,这将随后说明。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和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固定地连接在入口连接件6与出口连接件7之间,并且它们是互相同轴地安装在一起。入口连接件6与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一端的外表面是螺纹连接的,出口连接件7与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另一端的外表面是采用螺纹连接的。这里,出口连接件7有一端是与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连接的带有内螺纹的法兰部分10,出口连接件7的另一端是与压力调节阀5的外壳相连的带内螺纹的法兰部分11。在法兰10和法兰11之间的出口连接件7的中间部分有一个与此整体形成且设置在其中的圆盘构件12。圆盘构件12有几个在其上制成的导流孔12a和一个通孔12b。导流孔12a围绕圆盘构件12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个圆周上,通孔12b沿着圆盘构件12的中心轴线延伸。装置4的组装情况如图2所示。圆盘构件12与一个小直径(其直径小于导流孔12a的内接圆直径)凸出部分9a的一个端面相邻。小直径凸出部分9a在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上形成,并由此沿轴线方向伸出。出口连接件7和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是通过拧紧一个穿过圆盘构件12通孔12b的螺栓13互为基准地固定位,螺栓13与一个在小直径凸出部分9a上形成的有底螺纹孔9a1相连接。由于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与出口连接件7的法兰部分10按照以上所述方法采用螺纹连接,所以内部流动通道构件9和外部流动通道构件8与出口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液体中气泡变小的装置,包括以下部分:至少两个互相相对的流动通道构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流动通道;所述的流动通道构件的一端有入口,另一端有出口;以及一个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凹槽面,它至少在所述流动通道构件两个相对面的其中 之一上制作,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的第二凹槽分别从所述的入口延伸到所述的出口,并且在多个位置互相交叉,在交叉点,所述第一凹槽中预先混有气体的液体与所述第二凹槽中的液体相冲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浦荣市
申请(专利权)人:杉浦荣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