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062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6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顶面四角隅的两对角方向分别设置一对第一伸缩缸及一对第二伸缩缸。该两对伸缩缸的第一、第二伸缩杆一同穿越一固定模座,并依据开、合模距离固接于一活动模座。由将油液注入第一伸缩缸的导引管,使油液进入杆室内,使第一伸缩杆上移,并同步带动活动模座及第二伸缩杆上移至定位,以形成开模型态;或者将油液注入固定模座的进油口,使油液通过连通管,并分别进入第一、第二伸缩缸的内缸室,使第一、第二伸缩杆及活动模座同步下移,而令该第二轴芯下方的油液通过穿孔并进入连通管内,以形成锁模型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立式射出成型机, 并可有效降低立式射出成型机高度的模具开合机构。
技术介绍
射出成型工艺广泛使用于塑料加工业,通常射出成型工艺主要可归纳为三阶段 关模、加料射出、及冷却成品脱模。即以模具的开合方向来分类,可概分为(1)水平开合模的卧式(水平式)射出成型机;以及( 垂直开合模的立式射出成型机。目前一般射出厂绝大部分是采用卧式射出成型机,而立式射出机则适用于小型或精密细微的塑料零件,例如3C电子产品的按键、表芯的齿轮、微机电组件、传感器及光栅等微量射出制品。传统的立式射出成型机由上而下依序设置射出单元、入料单元及模具开合单元, 且该模具开合单元固设于一机台上,而使得传统的立式射出成型机具有相当的高度,因此造成某些相高度较低的厂房则发生无法安装的窘状。探究其因,乃在于传统的立式射出成型机为提供必要与足够的锁模力,而使得固设于固定模座底面的单一油压缸具有相当的体积、高度与伸缩行程,该油压缸底部伸出的伸缩杆连接于一基座,该基座四角隅纵向垂设四根穿越固定模座的从动杆,并于四根从动杆顶部接装一活动模座,该固定、活动模座的邻接面相对设有母模、公模,且活动模座顶面则接装射出、入料单元。而当油压缸的伸缩杆向下伸出时,该基座于机台内下移,使四根从动杆与活动模座同步下移,而令公、母模形成合模的锁模状态,以便进行射出作业。反之,当油压缸的伸缩杆向上缩入时,使基座、从动杆与活动模座同步上移,而形成开模的脱模状态。因此,若该单一油压缸的锁模力越大,则相对使其体积与高度越大与越高,而更增加立式射出成型机的高度与重量,而不利于安装于高度不足的厂房,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该机构是以对角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伸缩缸及一对第二伸缩缸取代现有技艺的单一巨型油压缸,而具有尺寸缩短、重量减轻的优点,若将该模具开合机构用于立式射出成型机,则可有效地降低立式射出成型机的整体高度。本专利技术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该机构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开合机构具有降低成本、组装简便的优点。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系提供一种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开合机构,其包括一基座;一对第一伸缩缸及一对第二伸缩缸,各对伸缩缸分别固设于该基座顶面的两对角方向,各第一、第二伸缩缸于缸体的内缸室内分别轴向套接一第一、第二伸缩杆,各第一、第二伸缩杆底部突设一密接于内缸室内壁的第一、第二轴芯;其中,该第一伸缩缸的内缸室底4部轴向突设一可供油液进出的导引管,该导引管供第一轴芯底部轴向开设的杆室所套接; 而该第二轴芯径向开设至少一穿孔,使该第二轴芯的上、下部形成相通,且该第二伸缩缸的内缸室底部连接一排油口;一固定模座,其纵向供各第一、第二伸缩杆穿越,并于一表面开设一进油口,该进油口与一连通管连接,且该连通管与各第一、第二伸缩缸的内缸室相连通;以及一活动模座,其纵向供各第一、第二伸缩杆穿越与结合;将油液注入第一伸缩缸的导引管,使油液进入杆室内,使第一伸缩杆上移,并同步带动活动模座及第二伸缩杆上移至定位,以形成开模型态,或者将油液注入固定模座的进油口,使油液通过连通管,并分别进入第一、第二伸缩缸的内缸室,使第一、第二伸缩杆及活动模座同步下移,而令该第二轴芯下方的油液通过穿孔并进入连通管内,以形成锁模型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用于立式射出成型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模座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开模状态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合模状态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增压合模状态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底部控制阀未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底部控制阀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基座1第一伸缩缸2缸体21第一内缸室211 第一伸缩杆22第一轴芯221杆室222导引管23第一进油口 231导气口 24第二伸缩缸3缸体31第二内缸室311 第二伸缩杆32第二轴芯321穿孔322芯室323进油管324阀口 325挡缘 326排油口 33控制阀34柱环341弹性体342阀头 343固定模座4封盖41第二进油口 42连通管43母模 44活动模座5座孔51公模 52增压伸缩缸6缸体61第三内缸室611通孔612第三进油口 613衬套62活动柱63柱塞631机台7射出单元8射嘴81入料管9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用于立式射出成型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的立体图,图3 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模座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开模状态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合模状态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处于增压合模状态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底部控制阀未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伸缩杆底部控制阀作动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如图1所示,乃本专利技术模具开合机构用于立式射出成型机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 该模具开合机构包括一基座1,一对第一伸缩缸2,一对第二伸缩缸3,一固定模座4,及一活动模座5所组合而成。请参阅图1,该模具开合机构系将固定模座4固设于一框形机台7的上,且于活动模座5顶面接装一现有的射出单元8,该射出单元8底部的射嘴81可穿越活动模座5顶面预设的座孔51,使得射嘴81可抵住活动模座5底部公模的射口,以便进行射出作业。而入料单元(现有,未绘出)的入料管9则接装于该射出单元8的侧面,以便提供塑料至射出单元8,而此入料、射出单元为现有技艺,且非本专利技术欲保护的标的,故在此不拟赘述。请参阅图2,该模具开合机构具有一基座1,其顶面四角隅的两对角方向分别设置一对第一伸缩缸2及一对第二伸缩缸3。该两对伸缩缸2、3的各第一、第二伸缩杆22、32 — 同穿越一固定模座4,并依据开、合模距离固接于一活动模座5。如图5所示,第一伸缩缸2于缸体21的第一内缸室211内轴向套接一第一伸缩杆 22,该第一伸缩杆22底部突设一密接于第一内缸室211内壁的第一轴芯221,使该第一伸缩杆22可沿着第一内缸室211内轴向升降位移。其中,该第一内缸室211底部轴向设有一导引管23,该导引管23供第一轴芯221底部轴向开设的杆室222所套接,且该导引管23底端进一步连接一第一进油口 231。因此,当油液由第一进油口 231进入导引管23内,使油液逐渐进入并充斥于杆室222内,即可令第一轴芯221于第一内缸室211上移,并同步带动该活动模座5及第二伸缩杆32上移至定位后,使公模52与母模42形成一预设距离的开模型态。再者,该第一内缸室211底部进一步设置一导气口 24,该导气口 M作为该第一轴芯221于第一内缸室211升降时空气的进出外,并可将渗漏于该第一轴芯221下方的油液排出。第二伸缩缸3于缸体31的第二内缸室311内轴向套接一第二伸缩杆32,该第二伸缩杆32底部突设一密接于第二内缸室311内壁的第二轴芯321,使该第二伸缩杆32可沿着第二内缸室311内轴向升降位移。其中,该第二内缸室311底部连接一排油口 33,该排油口 33以管路连接于油箱,以便于合模状态时,该第二轴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一翁文章陈立昀
申请(专利权)人:百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