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图像显示系统,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对立体图像中的视差进行转换的视差转换装置、立体图像显示系统、其处理方法、以及使得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使用了利用图像显示装置来显示立体图像的技术。在观看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上的这样的立体图像时,即使当收敛角与真实世界相似时,焦距也可能不同,这成为产生视觉疲劳的因素。具体地,在动画显示期间屏幕内的部分过分地突出、或对象不必要地突出等的情况下,大的视觉改变对观众来说是负担。因此,传统地,为了执行自然的立体显示,提出了如下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进行显示,以使得立体图像的显示位置在观察者的焦点深度内(例如,参见PTL1)。利用该传统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要显示的深度距离被非线性地转换为立体图像的显示位置的深度距离。引用列表专利文献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5-091508号(图6)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利用上述传统技术,通过将要显示的深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7 JP 2010-1295071.一种视差转换装置,包括:
视差检测单元,所述视差检测单元根据输入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检
测视差,并且生成保存每个像素或像素群的所述视差的视差图;
校正特征设置单元,所述校正特征设置单元设置在校正所述视差图中
的视差时的校正特征;
视差校正单元,所述视差校正单元根据所述设置的校正特征来校正所
述视差图中的视差,并且生成校正后的视差图;以及
图像合成单元,所述图像合成单元根据所述校正后的视差图,根据所
述输入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合成输出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还包括:
区域设置单元,所述区域设置单元在所述视差图中设置至少两个区
域;
其中,所述校正特征设置单元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来
设置所述校正特征;
并且其中,所述视差校正单元按照针对所述视差图中的所述至少两个
区域设置的所述校正特征,对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视差校正单元
在所述至少两个区域相邻的预定缓冲区域中,按照针对各相邻区域设置的
所述校正特征的加权和,对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特征设置
单元设置所述校正特征,以使得在与所述至少两个区域的所述视差图的左
边缘和右边缘对应的区域中,抑制向前方向中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校正特征设置
单元针对所述视差图中的至少两个分量中的每个分量设置所述校正特征;
所述视差校正单元包括:
分量划分单元,所述分量划分单元将所述视差图划分成所述分量
中的每个;
分量视差校正单元,所述分量视差校正单元根据针对每个所述分
量设置的所述校正特征,按分量对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进行校正;以及
分量合成单元,所述分量合成单元合成针对每个所述分量校正了
的视差图,并且生成所述校正后的视差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利用所述校正特征
设置单元设置的所述分量基于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频率的分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利用所述校正特征
设置单元设置的所述校正特征是非线性特征,其中,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
接近零的地方斜率为1,并且随着所述视差图中的视差增大所述斜率收敛
到预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基于sigmoid函数限
定利用所述校正特征设置单元设置的所述校正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差转换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合成单元
包括:
中央单眼图像合成单元,所述中央单眼图像合成单元基于所述视差图
的视差,根据所述输入图像的左图像和右图像合成中央单眼图像;
视差/深度转换单元,所述视差/深度转换单元将所述校正后的视差图
中的视差转换成深度,并且生成校正后的深度图;
三维映射单元,所述三维映射单元基于所述校正后的深度图、通过将
所述中央单眼图像映射在三维空间中,生成校正后的三维图;以及
立体图像合成单元,所述立体图像合成单元通过将所述校正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