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和带宽光纤装置以及相关设备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360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9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连接密度和带宽的光纤装置以及相关的设备和方法。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光纤装置,并且所述光纤装置包括界定一或更多个U空间光纤设备单元的底板。一或更多个U空间光纤设备单元中的至少一个U空间光纤设备单元可配置用于在给定的1-U空间中支持特定的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所述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可由一或更多个光纤元件支持,所述光纤元件包括但并不限于光纤适配器和光纤连接器,包括但并不限于单工光纤元件、双工光纤元件以及其它多纤光纤元件。所述光纤元件还可以设置在光纤模组、光纤接线板,或者其它类型的光纤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本申请为2010年6月18日提交的国际申请号PCT/US10/39225的延续申请,本申请请求2009年6月19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号61/218,880的优先权权益,所述两个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光纤装置与光纤设备中提供的光纤连接密度与带宽。
技术介绍
光纤之益处包括非常宽的带宽与低噪声运转。由于这些优点,光纤日益增多地用于各种应用,所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宽带语音、视频与数据传输。利用光纤的光纤网络正被开发和用于经由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向用户传送语音、视频和数据传输。这些光纤网络常常包括连接光纤的个别连接点,以将“在线光纤”从一个连接点提供到另一连接点。就这一点而言,光纤设备位于数据分配中心或者中心局,以支持互连。例如,所述光纤设备可支持服务器、存储局域网(SAN)和数据中心处的其它设备之间的互连。可通过光纤接线板或模组来支持互连。所述光纤设备是基于应用和连接带宽需要定做的。所述光纤设备通常包含于安装在设备机架中的外罩中,以最佳化空间使用。数据传输速率可由数据中心中的设备提供,所述数据传输速率由通过所述光纤设备支持的连接带宽决定。所述带宽由包含在光纤设备中的光纤端口的数目以及连接到所述光纤端口的收发器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力决定。当需要或者期望附加的带宽时,可在数据中心中利用或者按比例制作附加的光纤设备,以增加光纤端口数。然而,增加光纤端口的数目可能需要在数据中心中更大的设备机架空间。提供附加的光纤设备空间会增加成本。需要提供光纤设备,所述光纤设备在数据中心中提供基础,用于迁移至高密度接线场、端口以及更大的连接带宽容量,以提供至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迁移路径,同时最小化此类光纤设备所需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在详细描述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包括高密度和连接带宽的光纤装置,以及相关设备和方法。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包含底板的光纤装置。所述底板可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单工光纤元件或者双工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九十八(98)个光纤连接、每U空间至少一百二十(120)个光纤连接,或者每U空间至少一百四十四(144)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在其它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可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十二(12)芯光纤、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四百三十四(434)的光纤连接密度或者至少五百七十六(576)的光纤连接密度。在其它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个可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二十四(24)芯光纤、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八百六十六(866)个光纤连接或者每U空间至少一千一百五十二(1152)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本公开还提供了提供和支持上述光纤连接密度的方法。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包含底板的光纤装置可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单工或者双工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九百六十二(962)千兆位每秒、至少一千二百(1200)千兆位每秒,或者至少一千四百四十(1440)千兆位每秒的全双工连接带宽。在其它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可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十二(12)芯光纤、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四千三百二十二(4322)千兆位每秒、至少四千八百(4800)千兆位每秒,或者至少五千七百六十(5760)千兆位每秒的全双工连接带宽。在另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可配置用于支持每U空间至少八千六百四十二(8642)千兆位每秒的全双工连接带宽。本公开还提供了提供和支持上述光纤连接带宽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并且在阅读该描述后,对本领域一般技艺人士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部分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践如本文随后的详细描述、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可识别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应理解先前的一般描述及以下详细描述仅为本专利技术之实例,且旨在提供概述或者框架来理解本公开的本质和特征。本公开包括附图以提供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图式示出了各种实施方式,并且所述描述用于解释所公开概念的原理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光纤设备机架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光纤设备机架具有安装的示例性1-U大小的底板,所述底板支持高密度光纤模组以提供给定的光纤连接密度和带宽容量;图2为图1的底板的背面透视局部放大图,所述底板具有安装在光纤设备支架中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设备支架安装在光纤设备中;图3为一个光纤设备支架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光纤设备支架具有安装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模组配置为安装在图1的底板中。图4为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光纤设备支架没有安装光纤模组;图5为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的局部放大图,所述光纤设备支架安装有光纤模组;图6为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光纤设备支架没有安装光纤模组;图7为支持光纤模组的光纤设备支架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光纤模组具有自图1的底板延伸出的光纤设备支架;图8为设置在图1的底板中的示例性支架导向装置的左侧透视图,所述支架导向装置配置用于安装图6的能够支持一或更多个光纤模组的光纤设备支架;图9A和图9B分别为示例性支架轨道的透视图和俯视图,所述支架轨道设置在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的每个侧面,并且所述支架轨道配置为通过图8的支架导向装置安装在图1的底板中;图10A和图10B分别为示例性光纤模组的正面右侧透视图和正面左侧透视图,所述光纤模组可设置在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中;图11为图10A和图10B的光纤模组的透视分解图;图12为图11的光纤模组去除机盖后的透视俯视图,并且图12示出安装在所述光纤模组中的光纤捆束(fiber optic harness);图13为图11的光纤模组的正视图,所述光纤模组没有安装光纤元件;图14为另一可替代光纤模组的正面右侧透视图,所述光纤模组支持十二(12)芯纤维最大功率输出(MPO)光纤元件,并且所述光纤模组可安装在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中;图15为又一可替代光纤模组的正面右侧透视图,所述光纤模组支持二十四(24)芯纤维最大功率输出(MPO)光纤元件,并且所述光纤模组可安装在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中;图16为可替代光纤模组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可替代光纤模组安装在图3的光纤设备支架中;图17为图16的光纤模组的正面右侧透视图;图18为图16和图17的光纤模组的正视图;图19为另一可替代光纤模组的正面透视图,所述可替代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19 US 61/218,8801.一种光纤装置,包含:
底板;
其中所述底板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单工光纤元件或者双工光纤
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九十八(98)个光纤连接、每U空间至少一百二十
(120)个光纤连接,以及每U空间至少一百四十四(144)个光纤连接的光纤
连接密度中的一个光纤连接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工光纤元件
或者双工光纤元件由至少一个单工光纤连接器或者双工光纤连接器,或者
至少一个单工光纤适配器或者双工光纤适配器构成。
3.一种光纤装置,包含:
底板;
其中所述底板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多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
至少四百三十四(434)个光纤连接、每U空间至少五百七十六(576)个光纤
连接、每U空间至少八百六十六(866)个光纤连接,以及每U空间至少一千
一百五十二(1152)个光纤连接的光纤连接密度中的一个光纤连接密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多光纤元件由
至少一个十二(12)芯光纤连接器或者至少一个十二(12)芯光纤适配器构
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多光纤元件由
至少一个二十四(24)芯光纤连接器或者至少一个二十四(24)芯光纤适配器
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工元件、
所述至少一个双工元件或者所述至少一个多光纤元件设置在至少一个光纤
模组中。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底板配置用于支持
设置在所述底板中的光纤设备拉伸件中的光纤连接密度。
8.一种光纤装置,包含:
底板;
其中所述底板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单工元件或者一个双工光纤
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至少九百六十二(962)千兆位每秒、每U空间至少一千
二百(1200)千兆位每秒、每U空间至少一千四百四十(1440)千兆位每秒的
全双工连接带宽中的一个全双工连接带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单工光纤元件
或者双工光纤元件由至少一个单工光纤连接器或者双工光纤连接器,或者
至少一个单工光纤适配器或者双工光纤适配器构成。
10.一种光纤装置,包含:
底板;
其中所述底板配置用于基于使用至少一个多光纤元件来支持每U空间
至少四千三百二十二(4322)千兆位每秒、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里·L·库克小戴维·L·迪安哈利·J·斯泰伯凯文·L·施特劳斯艾伦·W·尤格里尼
申请(专利权)人:康宁光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