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及纤维预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222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及纤维预处理方法,该纤维预处理装置,由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自动加湿装置、毛仓组成,所述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及毛仓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自动加湿装置与输棉通道连接,还包括一回流风机,所述回流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毛仓与所述和毛机,所述毛仓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为连接有鼓风机的通风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纤维预处理的加湿长期依靠人工加湿的方法,减轻了劳动作业强度,克服了因人工加湿造成的加湿不能连续生产的缺陷,增加了回流步骤即二次加湿工艺步骤,使纤维预处理更加能满足纺纱要求,提高了纤维的可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及纤维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可纺织加工纱线的天然纤维领域进一步拓宽,新型人造纤维层出不穷。纱线已经从原料的单一纤维纯纺或两种纤维混纺发展到三种纤维以上的多种纤维混纺纱,应用的纤维从棉、羊毛、涤纶等普通纤维到牛奶纤维,调温纤维,芳砜纶等新生代纤维。这些纤维的特性不同,可纺性能也不同,纤维在纺纱加工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相同,有些纤维可纺性好,可以按常规的纺纱方法进行加工即可,有些纤维特别是羊毛、牛奶纤维、芳砜纶纤维等可纺性比较差,使得纺纱过程难以顺利进行。为了改善这些纤维的可纺性能,无论是单个纤维纯纺,还是多种纤维混纺,在进行纺纱加工前,会采用纺织助剂或水等溶液对纤维进行预处理,简称加湿处理。其目的在于,加湿处理后的纤维在开松、梳理、并条、纺纱过程中不易产生静电,起毛,保持成条、粗纺、细纺中条干均匀,平滑。进一步的,以其制成的布面平整,细腻,纹理整齐清晰。(一)现有技术中,毛纺、棉纺等加湿预处理多为人工间歇式进行。1、棉纺人工预处理方式。在棉纺加工过程中,对于可纺性比较差的纤维,在喂入开清棉机组之前,纤维首先经过开包,然后采用人工撕碎、铺层、喷湿、闷放等步骤对纤维进行加湿预处理。撕碎是指将纤维包中紧压的纤维撕开拉松。铺层是指将撕开、拉松后的纤维纤维层层叠放在一起。喷湿是指将撕开拉松后的纤维表面一层一层地喷淋上水或水与助剂混合物。闷放是指将喷洒过油剂后的铺层的纤维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闷放一定时间,通过闷放使每层水或水和助剂的混合物均匀地渗透、吸附在纤维的表面。2、毛纺人工预处理方式。在毛纺加工过程中,对于羊毛等可纺性比较差的纤维,在纤维采用和毛机和毛之前,一般也是将纤维开包,然后采用人工撕碎、喷湿、铺层、闷放等步骤对纤维进行加湿预处理。其工艺过程和效果与棉纺预处理工艺、作用相同。无论是毛纺预处理工艺和棉纺预处理工艺,这种人工预处理的方式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效率低,质量容易收到人为因素影响产生波动,处理是人工间歇式的。(二)现有技术中,机械式加湿预处理效果不理想。1、棉纺加工过程中,因为以前主要以加工棉花、涤纶这类可纺性好的纤维,很少有纤维需要进行预加湿处理。近年来,在棉纺中加工的包括羊毛在内的多种纤维混纺纱、新型纤维纱线层出不穷,这些纤维大多需要进行加湿处理,而在棉纺加工技术中还没有现成、或成熟的机械式加湿预处理技术。2、毛纺加工过程中,为了增加羊毛等纤维的可纺性,一般采用纤维加湿或纤维须条加湿,其中纤维加湿是在和毛工序中进行加湿,纤维须条加湿是在并条工序中进行。在现有纤维加湿技术中,在和毛工序对纤维进行加湿处理时,即是在进入毛仓的输棉管道的内侧或毛仓上方的输棉管道上中加装一至二个喷水孔,在毛、腈纶等纤维通过管道时喷淋上水或水与助剂的混合物。采用管道的内侧加装喷水孔加湿预处理方法,虽然解决了人工处理劳动强度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管道的内侧加装一至二个喷水孔,溶液只是喷洒在管道圆周壁周围的纤维,不容易喷洒到输棉管道中间的纤维,仍不能彻底解决纤维均匀加湿的缺陷。而在并条工序中,喷水头安装在前罗拉出条处的须条上方,水或药剂喷洒在须条表面,也难以将纤维均匀加湿。无论是在毛纺、棉纺加工中,如可纺性比较差,需采用助剂处理的纤维未均匀地加湿,进入后道加工时,未加湿到的纤维容易产生静电,影响成网成条,或极易黏附于皮辊等设备表面,影响设备运转和产品质量。而过湿的纤维在后道加工时容易缠绕梳理元件,或牵伸不开形成“硬头”,也同样影响生产正常运行及成纱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纤维预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由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自动加湿装置、毛仓组成,所述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及毛仓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自动加湿装置与输棉通道连接,还包括一回流风机,所述回流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毛仓与所述和毛机,所述毛仓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为连接有鼓风机的通风管。进一步的,所述毛仓的底部设置有活动门,在毛仓顶部设置有所述输棉通道,在所述毛仓四周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有鼓风机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出口向上朝向所述输棉通道。所述自动加湿装置,由溶液混合箱、液泵、控制阀组和喷嘴组组成,所述溶液混合箱、液泵和控制阀组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控制阀组分别与所述溶液混合箱和喷嘴组管道连接,所述喷嘴组设置在所述输棉通道中。所述自动加湿装置还设有变频控制器,所述液泵通过所述变频控制器控制液体流量。所述控制阀组,包括两路支管,其中第一支管连接所述溶液混合箱,第二支管连接喷嘴组,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管分成多个细支管,所述细支管端部均连接有喷嘴组中的一喷嘴,所述喷嘴组中的喷嘴为上下两层结构分布,所述上下两层结构相同,均为内设十字形的圆形,在所述内设十字形的圆形上均匀分布有喷嘴。或者,所述第二支管分成多个细支管,所述细支管端部均连接有喷嘴组中的一喷嘴,所述喷嘴组中的喷嘴为上下两层结构分布,所述上下两层结构相同,均为内设三根线段的圆形,所述三根线段均从所述圆形圆心连接到圆形边缘上,所述三根线段间的夹角均为120°,在所述内设三根线段的圆形上均匀分布有喷嘴。或者,所述喷嘴组,包括分配环管、分配竖管、均布管和喷嘴,所述第二支管与分配环管连通;多个所述均布管呈圆周分布,每个所述均布管上连接有多个所述喷嘴;每个所述均布管通过一所述分配竖管与所述分配环管连通,每个所述分配竖管上设置有一阀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纤维预处理方法,依次由喂棉、和毛、风送和加湿步骤组成,还包括将部分加湿后的纤维风送回和毛机的回流步骤,进一步的,本方法采用上述的纤维预处理装置完成。本专利技术针对纺织毛纺、棉纺或混纺纤维加湿预处理工艺现有技术中存在:(1)人工加湿劳动强度高,不能连续进行;(2)虽然采用机械加湿预处理,但加湿不均匀,产生不均匀后也无法回复继续加湿,因而引起后道纺纱线条的条干不均匀,既而织造时出现布面疵点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借助毛纺和毛技术的和毛设备及工艺流程,在其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提出了一种可以针对毛纺、棉纺或混纺纤维连续进行的纤维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对喷淋上水或水和助剂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预处理装置,由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自动加
湿装置、毛仓组成,所述喂棉机、和毛机、风机、输棉通道及毛仓通过管道
依次连接,所述自动加湿装置与输棉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回流风机,所述回流风机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毛仓与所述和毛机,
所述毛仓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为连接有鼓风机的通风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仓的底部
设置有活动门,在毛仓顶部设置有所述输棉通道,在所述毛仓四周设置有至
少一个连接有鼓风机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出口向上朝向所述输棉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加湿装
置,由溶液混合箱、液泵、控制阀组和喷嘴组组成,所述溶液混合箱、液泵
和控制阀组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控制阀组分别与所述溶液混合箱和喷嘴组管
道连接,所述喷嘴组设置在所述输棉通道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组,
包括两路支管,其中第一支管连接所述溶液混合箱,第二支管连接喷嘴组,
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分
成多个细支管,所述细支管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均王伟君钱春芳冯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三十六棉纺针织服装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