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5138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功能,在列车行车时实现间隔预设行驶距离温度数据采集、串口读取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实现了高自动化地,动态地监测轨道温度的效果,并能调整所述预设行驶间隔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密度的调整,因而可实现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与所述方法对应的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洁,达到了运营成本低,维护简易的技术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轨道温度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含了监测服务器,为接收所述记录文件的终端,可实现所述记录文件实时显示及分析,从而改善了现有的轨道温度监测技术的实时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铁路作为陆上运输的主力军,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重载、高速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我国大部分线路使用的是无缝钢轨,所述无缝钢轨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作用,即热胀冷缩,在没有温度应力放散控制的情况下,外界温度高,将可能造成涨轨跑道的现象;外界温度低时,则存在拉断钢轨的隐患;因而,针对钢轨温度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针对钢轨温度的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手工定点定时测量,即铁路工务段职工在施工或者维护的过程中使用手持式温度计手工测量钢轨温度;定点贴片埋点测量,即在铁路线路上每隔一定的距离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若干个温度传感器组成一个单元与单片机相连,所述单片机通过采集并记录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转储或者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然而,现有的针对钢轨的温度的监测至少存在如下缺点:所述手工定点定时测量的方法监测密度小,难以捕捉日、月、年内的最高轨道温度和最低轨道温度,不能提供全面可靠的温度数据,并且,手工测量占用的劳动力多,测量的误差大、实时性差;所述定点贴片埋点测量的方法要想达到高密度的测量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温度传感器及相应的电缆、服务器等,因而运营成本高,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实现高密度、全面可靠、高自动化、成本低,维护简易的轨道温度测量。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用于轨道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在列车行车并在达到预设行驶间隔时,利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采集列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及所述温度数据存储至记录文件;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上述实施方式,通过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功能,在列车行车时实现间隔预设行驶距离温度数据采集、串口读取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实现了动态地监测轨道温度的效果。优选地,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具体为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机车底端,红外传感器垂直于钢轨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传感器距离轨面不大于0.5米,并确保固定。为有效检测轨道温度,安装位置应有效避免外部热源或者冷却源对红外探头的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采用一体式结构,镜头、处理电路及接口电路组合在一起,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修。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初始化,所述监测初始化包括:所述轨道温度监测系统的硬件初始化;检查所述系统的主控制单元的内存空间,当所述内存空间小于预设内存值时,删除原有文件并使所述内存空间不小于所述预设内存值。上述实施例表明,在进行轨道温度监测前,进行初始化步骤,以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监测状态,具体为:读取所述系统的总线的通信信息,当所述系统为正常监测状态时,则创建所述记录文件,所述记录文件的格式与所述预设行驶间隔始末数值及所述温度数据匹配;当所述系统处于故障状态,则放弃创建所述记录文件。上述实施例是读取系统的通信信息,根据当前的监测状态,判断是否能够建立或放弃建立记录文件。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列车进行交路转移时,采集所述交路转移后的线路上的列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并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交路转移后的线路上的温度数据、该列车的车次号、所述交路转以后的线路信息、所述交路转移后线路的预设行驶间隔始末数值存储至记录文件。该实施方式表明在列车出现交路转移的情况时,所述记录文件存储的信息是温度数据、车次号、线路信息和该交路转移后线路的预设行驶间隔始末数值,该种监测方式,适应了列车进行换道等情况的监测需要。优选地,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具体为:将所述记录文件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发送至所述系统的监测服务器并进行显示。优选地,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具体为:将所述记录文件通过串口进行转储。所述记录文件的输出方式有多种,本专利技术优选所述GPRS发送方式和所述串口转储方式,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式。一种轨道温度监测装置,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电平转换盒、主控单元,其中: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在列车行车并在达到预设行驶间隔时,采集列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所述电平转换盒用于:将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和所述温度数据转换为串口信号;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及所述温度数据存储至记录文件;以及,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方法对应,该监测装置利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功能、所述电平转换盒的电平-串口信号的转换功能以及所述主控单元的读取和发送功能,实现了高自动化的轨道温度监测,并能将所述记录有列车行驶信息和温度数据进行实时的传送。上述方式作为优选在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但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一种轨道温度监测系统,包括:列车行驶轨道、轨道温度监测装置和监测服务器,其中:所述轨道温度监测装置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电平转换盒、主控单元,其中: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在列车行车并在达到预设行驶间隔时,采集所述列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所述电平转换盒用于:将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和所述温度数据转换为串口信号;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及所述温度数据存储至记录文件;以及,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所述系统与装置、方法对应,系统包含有类车行驶轨道、轨道温度监测装置和监测服务器,所述监测服务器为接收所述记录文件的终端,可将所述记录文件进行显示及供给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功能,在列车行车时实现间隔预设行驶距离温度数据采集、串口读取和数据传输的功能,实现了高自动化地,动态地监测轨道温度的效果,并能调整所述预设行驶间隔进行温度数据采集密度的调整,因而可实现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功能,克服了现有的监测技术采集密度不足的缺点,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温度数据参考;并且由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为高精度的温度测试设备,提高了轨道测量的精度;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与所述方法对应的装置,所述装置结构简洁,利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采集功能、所述电平转换盒的电平-串口信号的转换功能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温度监测方法,用于轨道温度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列车行车并在达到预设行驶间隔时,利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采集列
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
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预设行驶间隔的始末数值及所述温度数据存储至记
录文件;
将所述记录文件发送至监测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
感器具体为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机车底端,红外传感器垂直于钢轨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初始化,
所述监测初始化包括:
所述轨道温度监测系统的硬件初始化;
检查所述系统的主控制单元的内存空间,当所述内存空间小于预设内存
值时,删除原有文件并使所述内存空间不小于所述预设内存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所述系
统是否处于正常监测状态,具体为:
读取所述系统的总线的通信信息,当所述系统为正常监测状态时,则创
建所述记录文件,所述记录文件的格式与所述预设行驶间隔始末数值及所述
温度数据匹配;
当所述系统处于故障状态,则放弃创建所述记录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列车
进行交路转移时,采集所述交路转移后的线路上的列车行驶轨道的温度数据,
并将从串口读取的所述交路转移后的线路上的温度数据、该列车的车次号、
所述交路转以后的线路信息、所述交路转移后线路的预设行驶间隔始末数值
存储至记录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雷辛永生吕浩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南车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