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47600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8 06:46
一种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进纸托架,机架上具有一进纸通道,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设有一轴向平行于进纸通道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多个分纸针座轴向分布在该固定轴上,各分纸针座底部分别插设有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出纸方向的分纸针,各分纸针沿固定轴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的针尖与进纸通道出纸口的垂直距离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分纸针即可实现自动分纸,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各分纸针的针尖与进纸通道出纸口的垂直距离相等,使得当纸张从进纸通道进入分纸针时,纸张能同步接触到各个分纸针的针尖,从而实现同步分纸,提高分纸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碎纸机,具体涉及一种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
技术介绍
碎纸机是一种常用的办公设备,用于粉碎废弃纸文件。早期的碎纸机一次只能在进纸口放少量纸张,如果放入过多的纸张,容易造成卡纸,甚至损坏碎纸机。因此,需要粉碎大量纸张时,只能人工将纸张分多次放入进纸口,操作费时又费力,给使用者带来较大不便。为改进上述不足,人们研制出了多种能进行自动分纸的碎纸机,它可以在进纸通道内一次性放入较多的纸张,自动分纸机构能自动对这些纸张先进行分页,然后分批次地进行粉碎,从而提高碎纸机的工作效率。如申请号为200710041585. 1(公开号为CN10106986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分页碎纸机,该碎纸机顶部在对应刀轴的上方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盖板,纸托架倾斜地伸入盖板之下,并在纸托架和盖板之间形成自动进纸通道,盖板在靠近纸托架的底端处形成一个收窄段,使此处的托架和盖板之间的自动进纸通道较窄,这样,在进纸通道入口放入大量纸张后,碎纸机工作时每次仅有少量纸张可通过该间隙,纸张自动分多次通过该间隙。又如专利号为ZL200820095618. 0(授权公告号为CN201231172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碎纸机分页进纸装置,其在自动进纸通道两侧处分别设有光控发射管和光控接收管,在自动进纸通道内设有与导纸轮相配合的调纸结构,具体地,该调纸结构包括控制挡块和调纸板,调纸板的一侧与进纸通道侧壁活动连接,另一侧与导纸轮相切,调纸板与进纸通道侧壁间设有弹簧片,控制挡块垂直固定于进纸通道侧壁。当需要大量碎纸时,可将大量纸张一次性放入自动进纸通道内,纸张割断了光控发射管和光控接收管之间的信号, 碎纸机启动带动导纸轮转动,纸张的重量使调纸板由高位调整到低位,调纸板与导纸轮之间露出一定的空隙,使少量纸张通过;当纸张重量较大,使条纸板位置过低时,则挡块会挡住过来的纸张通过,使进纸的空隙保留在一定范围之内。当纸张碎完以后,光控发射管和光控接收管恢复光连接,则碎纸机停止工作。上述两专利的自动分页装置虽然结构都较为简单,并且也都较好地实现了自动分页,但是工作时只能少量纸张通过间隙粉碎完毕后再从剩余纸张中分出能通过间隙的少量纸张,即无法一次性对大量纸张实现同时分页,分页效率较低,且当纸皱褶时,极易卡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同步分纸、分纸效率较高的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 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进纸托架,所述机架上具有一进纸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架设有一轴向平行于所述进纸通道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在所述固定轴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分纸针座,各所述分纸针座底部分别插设有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出纸方向的分纸针,各所述分纸针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各所述分纸针的针尖与进纸通道出纸口的垂直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各相邻的分纸针的垂直间距相等。这样,可以保证将一定量的纸张等分成张数大致相同的份额,进而确保每次碎纸的张数大致相同。所述的分纸针座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的方案为各所述分纸针座的底部具有插孔座,各所述插孔座的底端均设有一通孔,各所述通孔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在高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各所述分纸针穿过对应通孔后固定在对应的分纸针座上。这样,由于通孔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相应地,各分纸针也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为了使各分纸针在分纸过程中不发生左右晃动,更进一步的方案为一限位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两端,所述限位板上横向开有多个开口朝下且深度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凹槽,各所述的分纸针在上述凹槽内对应穿设而过,且各分纸针的针杆均抵靠在对应凹槽的底部。通过设置限位板,当插入分纸针的纸张向前碰到限位板时,触动到位开关,分纸完成。为了使各分纸针在分纸过程中不发生上下晃动,确保各相邻分纸针之间的垂直距离保持相等以实现准确分纸,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各所述的分纸针座的顶部具有牵拉臂,所述各牵拉臂在拉簧的牵拉下使各分纸针保持有抵靠在对应凹槽底部的趋势。这样,在分纸过程下,各分纸针的针杆能时刻抵靠在所述对应凹槽底部而得以进一步限位,进而确保分纸张数准确。纸张的等分份额由所述分纸针座及分纸针的数量决定,优选的,所述的分纸针座及分纸针的数量为8个。当然,也可以根据使用需要将分纸针座及分纸针的数量设计成其他个数。每等份纸张数量取决于分纸针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一次性输送几十张,效率极尚ο为了使分纸前的纸张较为平整,所述进纸托架的前端部的上方设有一能对进纸通道内的纸张保持弹性下压的压纸板。这样,底部整理平齐的纸张放入进纸托架,推入压纸板时,在压纸板的下压下,纸张被压平压实,以更好地进入分纸针进行分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固定在分纸针座上的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分纸针即可实现自动分纸,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另外,由于各分纸针的针尖与进纸通道出纸口的垂直距离相等,使得当纸张从进纸通道进入分纸针时,纸张能同步接触到各个分纸针的针尖,从而实现同步分纸,提高分纸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碎纸机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所示凸轮转动带动分纸针座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碎纸机的局部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纸针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分纸针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凸轮及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分纸针的针尖刚接触纸张时的示意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分纸针完成分纸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该碎纸机的自动分纸结构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进纸托架2,进纸托架2上方形成进纸通道3。在进纸托架2的前端部的上方设有压纸板10, 压纸板10在弹簧片的作用下保持有下压趋势,通过压纸板10下压,进入进纸托架2与压纸板10之间的纸张11被压平压实,为自动分纸作好准备。固定轴4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 且固定轴4的轴向平行于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下边沿,在固定轴4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分纸针座5。一般地,分纸针座5的数量一般可以设置为6-10个,本实施例中,分纸针座5的数量为8个。具体地,分纸针座5包括轴套51、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54,其中,轴套51套设在固定轴4上,牵拉臂52固定在轴套51上方,插孔座53固定在轴套51下方,转动臂54横向固定在轴套51上,为使分纸针座5的结构更为简洁、牢固,本实施例中的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54为一体件,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轴套51上。如图5和图 6所示,各插孔座53的顶端齐平于同一水平面上,底端沿着固定轴4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在各插孔座53的底端均设有一通孔,对应地,插设在各通孔内的分纸针6 沿着固定轴4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也依次呈阶梯状分布,最上方的分纸针6a固定在插孔座53 的底端位置最高的分纸针座5a上,最下方的分纸针6b固定在插孔座53的底端位置最低的分纸针座5b上。此外,各分纸针的前端部与对应转动臂54位于轴套51的两侧,各分纸针6 的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3的出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慧岗魏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启发宁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王志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